身為華野第八縱隊政委、三野26軍政委,建國后王一平從政,于1977年擔任上海市委書記,5個子女卻都是普通工人,一個當官的都沒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身為高級干部的后代,王一平的子女理應有不錯的工作,難道他們都不爭氣嗎?

王一平是山東榮城人,18歲參加革命,在組織的安排下來到延安,在中央黨校和抗大學習深造。

那時候的王一平是個滿腔熱血的愛國青年,一心只想追尋革命真理,為革命事業(yè)燃燒自己的全部。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王一平來到了八路軍山東總隊擔任中隊指導員,雖然是政工干部,行事作風相當雷厲風行、果決勇毅。

在山東縱隊工作的那些年,王一平主抓部隊的思想建設和宣傳工作,為隊伍的壯大和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解放戰(zhàn)爭期間,王一平職位一升再升,一路從山東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升到第八縱隊政委,深得組織重用。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陳毅作為市長,點名調(diào)任王一平去上海擔任組織部部長。

當時,上海正處于戰(zhàn)后重建階段,各行各業(yè)百廢待興,王一平來到上海后,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大興教育事業(yè),為建設新中國培養(yǎng)出一系列人才。

同時,王一平緊抓工業(yè)建設,以最快速度穩(wěn)定上海的工業(yè)生產(chǎn)秩序,相繼擔任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兼市委秘書長等要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惜,“十年動亂”期間,上海作為“四人幫”的老巢,是率先發(fā)起動亂的地方,王一平身為市委工作人員也受到了猛烈沖擊,被下放到了基層接受勞動改造。

那些年里,多虧王一平的夫人張梅修陪伴在身邊,作為丈夫最堅強的后盾,張梅修也是一位偉大的革命者,為革命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張梅修一直在上海園林局工作,因為工作表現(xiàn)出色,得到了上級的提拔,王一平知道后,立馬勸說妻子拒絕升遷,安安心心地做個處級干部。

王一平不僅要求妻子不要升遷,就連他的5個子女,都在他的要求下,做了一輩子普通人。

王一平的5個孩子都非常優(yōu)秀,大兒子繼承了父親的意志參了軍,從部隊回來后本來要轉(zhuǎn)業(yè)到地方政府工作,在王一平的再三要求下,大兒子退出培訓班,成了工廠的一名普通工人。

二女兒也參加了軍隊,轉(zhuǎn)業(yè)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工作,正趕上當時全國都在號召年輕人“上山下鄉(xiāng)”,王一平二話不說就將女兒送到了農(nóng)村基層,堅決不讓她留在上海。

剩下的3個孩子,也在王一平的干涉下,放棄了前途一片光明的人生,成了基層最普通的工人、農(nóng)民,不僅沒有沾過父親的光,成就也遠遠沒法和其余“紅二代”相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人不理解王一平的做法,王一平卻認為,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終生為人民服務,自己的孩子決不能打著自己的旗號謀私利,也要成為基層的一顆釘子,為人民奉獻和燃燒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