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只是一場普普通通的訪臺之行。
但某些人卻認為他給臺灣帶去了“傷害”。
36歲的馬龍究竟何德何能,竟有如此之大的威力?
而這一次,他的表現(xiàn)再次讓世界刮目相看!

01
知道馬龍人氣高超,但沒想到竟會如此之瘋狂。
“這陣刮到臺灣的龍卷風,繁衍擴散的速度過于強勢?!?br/>
當馬龍與大陸高校師生團應馬英九之邀訪問臺灣。
等待他的,是鋪天蓋地的熱烈歡迎。

從一下飛機開始,馬龍就被熱情的粉絲包圍。
許多球迷提前數(shù)小時便在機場等候,現(xiàn)場人山人海。

各種應援燈牌和攝影設備齊上陣,氣氛異?;鸨?。
當馬龍現(xiàn)身時,粉絲們高呼他的名字。
而馬龍也微笑著揮手回應,相當寵粉。

等到馬龍到達臺灣高校時,那陣仗更是“難以抵擋”。
他一出現(xiàn),學生們便蜂擁而上,紛紛舉起手機拍照錄影。
還有不少同學上前請他簽名,現(xiàn)場氣氛如同粉絲見面會般熱鬧。

有女生為了能更好地看到他,甚至把手機放大了 14 倍。
當看到有同學成功和馬龍握手后,更是興奮地尖叫起來。
還有學生從人群中手舉 “馬龍可以簽名嗎” 的紙條。
或高舉提前買好的乒乓球拍從后往前傳遞,希望能得到偶像的簽名。

只要是馬龍所到之處,就能瞬間得到被“包圍”的寵愛。
市民朋友們更是喊出 “臺灣歡迎你”“馬龍我們愛你” 等話語。

除此之外,臺灣球迷更是瘋狂地將政府部門電話打爆,只為詢問馬龍的行程。
甚至請馬龍來臺的馬英九都成了“大功臣”,民眾紛紛表示對他的感謝。

就連馬龍自己都說:臺灣同胞的熱情超乎想象。
而未能預料到的不止馬龍,還有臺灣立場不同之人。

要知道,此次訪臺的馬龍代表著大陸運動員的風采和精神風貌。
看到如此受歡迎的他,有些人的“自卑心”紛紛開始“作祟”。
他們害怕馬龍這一舉動會影響高中生,給臺灣的未來帶來“傷害”。
于是,一條令人“匪夷所思”的“特別提醒”被發(fā)布了出來。

生怕馬龍對政治文化造成入侵和侵襲,他們直接“掐滅源頭”。
當馬龍隨訪問團抵達中山女高,受到當?shù)孛癖姷臒崃覛g迎,學校門口擠滿了圍觀粉絲。
然而,訪問團此行僅做參訪,并未與學生進行交流,引發(fā)島內(nèi)輿論爭議。
對此, “教育部”給出了所謂 “擔心高中生心智不成熟” 這種說法。

這種“冠冕堂皇”的說法除了讓外界“笑掉大牙”。
更有許多臺灣當?shù)孛癖姳硎荆哼@就是擔憂訪臺后會掀起“馬龍旋風”。
萬萬沒想到,馬龍竟有如此大的威力,讓不少人為之“瑟瑟發(fā)抖”。
但不得不承認,馬龍確實用他的優(yōu)秀令外界一次次刮目相看!

02
1988年,馬家迎來了第三個屬龍的人。
這個與爸爸媽媽屬相一樣的男孩就有了馬龍這個名字。
因為他小時候身體欠佳,父母為讓其強身健體,選擇讓他學習乒乓球。

5 歲時馬龍開始在鞍山市鐵東區(qū)體校幼兒園跟隨石海梅教練接觸乒乓球。
之后在鞍山市體校跟隨白曉東教練正式訓練 ,因成績出色很快進入前三組。
不到半年就獲得鞍山市小學生乒乓球同齡組冠軍。

1999 年,11 歲的馬龍這棵“好苗子”被發(fā)掘進了遼寧省體校。
次年,初次參加大型比賽的他便“展露鋒芒”,奪得男子單打冠軍。
2001 年,原本面臨淘汰危機的這匹“千里馬”,有幸遇到“伯樂”。
自此,他的人生開辟出一條“通天大道”。

到達北京后,馬龍受到了關(guān)華安和張雷等教練的精心調(diào)教,進步顯著。
2002在 60 多人的大循環(huán)比賽中取得 20 多名的成績,從而入選國家二隊。

之后,馬龍在進入第一次升降級比賽中獲第二名,升入國家一隊二組。
并連續(xù)獲得世青賽男團冠軍、混雙亞軍以及亞青賽男雙亞軍。
于是,這位“鞍山小馬”就一步步蛻變?yōu)榱恕皣过堦牎薄?/strong>

150多個世界冠軍、雙全滿冠王、奧運6冠王。
如此多的榮譽,都是他用汗水與傷痛拼搏而來的。

2017年備戰(zhàn)全運會期間,馬龍的手腕傷勢復發(fā)。
就在全運會開賽前兩周,馬龍剛剛打了封閉針,但他依然帶傷上陣。
最終拿下了隊中唯一一分。

2019年的世界杯之前,馬龍經(jīng)歷了三個月的手術(shù)期。
雖然恢復但狀態(tài)不佳,東京團體世界杯也只出戰(zhàn)了兩場小組賽。
但為了找回比賽狀態(tài),他還是參加了男子世界杯。
首戰(zhàn)面對對手時,過程并不輕松,但他沒有輸球。
在面對第二個對手時,他還實現(xiàn)了一次逆轉(zhuǎn)獲勝。

2023 年的德班世乒賽,馬龍身體狀態(tài)未恢復到最佳,在比賽中時不時地咳嗽。
但他依然咬牙堅持,與日本選手力拼每一分,幫助國乒男單順利完成比賽任務。

這些傷病不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影響著運動員的競技狀態(tài)。
但馬龍在受傷期間,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調(diào)整。
始終保持著對勝利的渴望和對高水平競技狀態(tài)的追求。
即使面對年輕選手的沖擊和傷病的影響,也從未放棄過對冠軍的爭奪。

這些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對乒乓球的熱愛,令馬龍成長為“六邊形戰(zhàn)士”。
正是這樣的他,贏得了石川佳純、王楚欽、樊振東及其他人的喜愛。
他的拼搏精神和高超技藝激勵著無數(shù)年輕人投身乒乓球運動。
也成為了眾多球迷心中的榜樣。

總結(jié):
四次參加奧運會,如今36歲的馬龍依舊沒有停下腳步。
他一次次用世界冠軍令刷新外界對他的認知。
而這一次,他用實力再一次令外界刮目相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