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紅星新聞報道,當?shù)貢r間11月21日,烏克蘭空軍發(fā)布通報稱,當天早上,俄羅斯軍隊使用各種類型的導彈襲擊了第聶伯羅市。烏軍稱,俄軍從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qū)發(fā)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從一架米格-31K戰(zhàn)斗機上發(fā)射了一枚Kh-47M2“匕首”導彈,從圖-95MS戰(zhàn)略轟炸機上發(fā)射了7枚Kh-101巡航導彈。烏防空部隊摧毀了6枚Kh-101導彈。目前尚未收到有關人員受傷的信息。俄方對此暫無回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報道,烏克蘭方面起初認為,這枚導彈可能是俄軍的RS-26洲際導彈,從距離烏克蘭僅600公里的卡普斯京亞爾導彈試驗場發(fā)射,并在空中留下了彈道導彈飛行軌跡的獨特痕跡。而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更是專門出來“站臺”,表示俄羅斯確實動用了新型導彈,并且其參數(shù)與洲際彈道導彈高度相似——如果這是真的,那么這將是俄烏沖突以來,莫斯科首次動用洲際彈道導彈。據(jù)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基輔、敖德薩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等地采取了緊急停電措施。俄羅斯國防部20日公布視頻稱,俄軍使用“柳葉刀”自殺式無人機擊毀了一輛烏軍的美制“布雷德利”步兵戰(zhàn)車。俄國防部稱,這輛戰(zhàn)車是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州邊境地區(qū)被發(fā)現(xiàn)并摧毀的。M2“布雷德利”是美國制造的步兵戰(zhàn)車,設計用于運送和支持步兵。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包括可能的核武器“歸還”,是一種危險的策略。這種策略不僅可能加劇地區(qū)緊張局勢,還可能使全球安全面臨更大風險。美國和北約的行動顯示出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但同時也暴露了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焦慮和無力感。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和戰(zhàn)略耐心使其在這場博弈中占據(jù)優(yōu)勢,而美國的核訛詐策略可能會像歷史上一樣,最終導致其回到談判桌前。烏克蘭的未來不僅取決于軍事力量,還取決于外交和政治解決方案的智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shù)貢r間11月20日,美國駐烏克蘭基輔大使館在官網上發(fā)出安全警報,稱大使館收到關于11月20日可能發(fā)生重大空襲的信息。出于謹慎考慮,大使館將關閉,使館工作人員已被指示就地避難。另據(jù)環(huán)球網,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還稱,“美國大使館建議(在烏克蘭的)美國公民準備好在空襲警報拉響時立即躲避”。據(jù)《華盛頓郵報》此前報道,兩名美國官員表示,美國總統(tǒng)拜登已批準向烏克蘭提供反步兵地雷,認為此舉將加強烏克蘭的防御能力。

美國政府20日宣布,向烏克蘭提供2.75億美元的軍事安全援助。在這批軍援清單中包含了殺傷人員地雷(又稱反步兵地雷),此舉招致美國輿論的批評和質疑。據(jù)五角大樓披露,這是拜登政府自2021年8月以來從國防部庫存中調撥的第70批對烏軍事援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時至今日,俄羅斯和烏克蘭已經打了1000多天了,就在特朗普即將上任的關鍵時刻,俄烏局勢卻來到了擴大的危險邊緣,也不知道和平的號角何時才會回到東歐。

稍早時候,莫斯科對使用核武器的“限制條件”做出了修改——只要俄羅斯及其盟友白俄羅斯遭到侵略,俄羅斯本土遭到遠程武器襲擊,或北約武器嚴重威脅到俄羅斯政權,俄都有可能使用核武器反擊。美國對北約實行“核共享”政策,特別是五角大樓在波蘭,立陶宛部署導彈,莫斯科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對于普京而言,只有“核大棒”才能阻止美國和北約的行動,若不然北約多國早已“迫不及待”下場,跟俄軍開戰(zh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