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世界的民主實踐中,寡頭共和往往很有市場。特別是在意大利城邦,這種制度對維持相對公平的作用很大。甚至是承上啟下,既限制無需擴展的王權,又逐步為日后的民主鋪平道路。
歷史背景

中世紀的意大利版圖
羅馬帝國滅亡后,意大利的政治版圖十分分裂,拜占庭帝國、神圣羅馬帝國、教廷與阿拉伯人等入侵者展開了激烈的斗爭角逐。很多城鎮(zhèn)遭到打擊或衰敗,只剩下一些由主教統(tǒng)治的主教城市,或者由古代羅馬遺民居住的遺民城市,比如威尼斯。
到11世紀中葉,意大利城邦的政治版圖已經基本穩(wěn)定下來。其中,南部是由諾曼人統(tǒng)治希臘區(qū),以及阿拉伯人的西西里,政體上相對集權。但在中部和北部,神圣羅馬帝國、教廷和地方勢力正相互爭奪生存空間。

中世紀的意大利城鎮(zhèn)民兵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意大利北部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自治公社,其中的大公社最后發(fā)展為城鎮(zhèn)、到1300年左右,超過了2萬人的城鎮(zhèn)一共有26個。公元15世紀,經過一番兼并和擴張之后,就只剩下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城實體城邦。

中世紀意大利的內斗十分激烈
在早期城邦形成過程中,內斗外戰(zhàn)十分激烈。僅在1190-1250年間,各城邦就發(fā)生了大大小小1465場內戰(zhàn)。類似于古希臘,這些城邦大都以城市為中心,然后由有一定任期的執(zhí)政官統(tǒng)治。也是類似于古希臘的政體演變,早期的執(zhí)政官是公民民選直接產生的,
后來,執(zhí)政官不再由民眾直接開大會推舉,而是靠前任的執(zhí)政委員會來推舉。因為世襲和執(zhí)政經驗的因素破壞了選舉的公正性,所以一些世襲的執(zhí)政家族開始大量出現(xiàn),家族因素開始影響城邦內政。

意大利城邦的高塔是用于內戰(zhàn)的
公民和貴族的權利之爭

意大利公民民兵 在中世紀城邦內政中的重要角色
公元12-13世紀,因為貴族家庭內斗頻繁,很多意大利城邦出現(xiàn)督政官公社。即各大家族引進一個出身外邦貴族的督政官,凌駕于各大家族之上進行任期制的統(tǒng)治。傳統(tǒng)的全體公民大會則遭到廢除,出現(xiàn)主要由貴族構成的大議會。
然而,督政官很快也參與到各種內戰(zhàn)中,反而加劇城邦內部的大小矛盾。他們經常成為城邦大貴族的傀儡,可謂使得其反。

第四次十字軍改變了意大利歷史
督政官政體過后,行會公民階層開始崛起。在13世紀,由于各大城邦借力于十字軍東征和亞非歐三洲洲際貿易,各邦經濟發(fā)達、人民生活富足,文化教育水平紀在整個西歐都是很高的。所以,工商業(yè)發(fā)達的意大利城邦國家,熟練工匠、師傅、醫(yī)生、教師、銀行家、航運商等有產平民開始崛起。他們要求平民獲得更多的議會席位,在政治活動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后來,每個城把都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行會工坊。每個行會都有自己的小頭目,決策機構以及相關的領袖,儼然如同一個個微型的共和國。

意大利城邦間的廝殺
由于行會組織無法通過法律或政治手段取勝,有產公民開始組織起武裝民團。每各個城邦都可能出現(xiàn)十幾個民團的隊長。但與貴族的督政官類似,這些人也必須出身外邦,以免和本地勢力產生瓜葛。而且要在貴族和平民勢力發(fā)生沖突后,公正地協(xié)調二者關系。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人民開始組織與貴族全套相仿的政治制度。例如人民委員會對應貴族的立法機構。另有財政官、傳令官、外交官乃至法庭官員,都是與貴族機構相仿的影子機構。通過暴力斗爭,有的城市平民得到城市主導權,比如博洛尼亞?;蛘哂械某鞘斜黄瘸姓J了平民的部分權威,出現(xiàn)貴族和平民共治的局面。

中世紀的意大利貴族
當然,類似于古代雅典公民權。公民們在對貴族斗爭的時候,一面向貴族要權利,一面限制窮人進入政壇。具體的方法也很類似,就是限制對公民身份進行財產、年限、居住時間、納稅時間的限制,從而將可以參政的公民數(shù)量維持在一定的小比例內。
公元14世紀,依托于小城邦制度的公民政治開始衰敗。原因是幾個主要的大城邦崛起,兼并相對小的工商業(yè)城市。而且在城邦內部,由于空間和實際物質自由都十分有限,所以不同城市的平民實力差異較大。最后,在那些偏內陸的城市里,領主們率先崛起并反攻。而且平民的執(zhí)政機構也是內斗不斷,沒有從根本上斷絕腐敗和內戰(zhàn)。

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一般是金字塔的結構
厭倦內斗后,能夠結束內戰(zhàn)的強大領主如同古希臘僭主一樣,獲得了在一定時間內的絕對領導權。在他去世之后,一般會有他的兒子、孫子即位。最后還有很多領主得到了教皇的認可,成為當?shù)氐恼嬲I主。在14-15世紀之后,共和制度在意大利境內幾乎消失匿跡。
綜合來看,雖然中世紀意大利城邦政府都設置了權利的輪流機制,但是從后世的總結來看,當時所有的城邦,都是僅有1%的人口在反復統(tǒng)治。正是他們構成了執(zhí)政官、執(zhí)行委員會,還有執(zhí)行委員會的顧問委員會,在規(guī)模上他們的總人口僅有200-600人左右,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官職。

當時,這種共和依舊屬于寡頭制,而且比古代希臘城邦的公民制度更加缺乏流動性。但是在貴族集團內部,官職的流通卻比較普遍。比如威尼斯共有約2000-3000的貴族人口,就是大部分公務員候選人。由于每次所需要的公務員為800多人,并且會不斷輪換,所以貴族們有很大的機會參與到國家管理。
這種寡頭式共和將持續(xù)很長時間,至少在城邦林立的意大利非常穩(wěn)固。直到一種革命性的制度發(fā)明誕生,才更根本上將水攪渾.......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