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追光的背影,化作一面旗幟

——妻子、同事、同學追憶“全國模范檢察官”潘非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物檔案

潘非瓊,男,漢族,遼寧昌圖人,1973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生前任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檢察院檢察長。2022年12月17日,因患白血病醫(yī)治無效不幸去世,年僅49歲。從檢26年,潘非瓊接待來訪群眾600余次,辦理案件1300余件。2024年11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追授潘非瓊同志“全國模范檢察官”稱號。同年12月,潘非瓊獲得“2024年度致敬英雄”稱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2年7月,潘非瓊參加清原縣檢察院舉辦的政治輪訓班,深入學習領(lǐng)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2年4月,清原縣檢察院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潘非瓊和同事們深入基層走訪企業(yè),了解企業(yè)的法律需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1年10月,撫順市“3·03”特大制售槍支案庭審休庭期間,時任撫順市檢察院公訴處副處長的潘非瓊對該案承辦檢察官李瑩等人進行指導。(均為資料圖片)

為什么要學法?為什么要從事檢察工作?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檢察院(下稱“清原縣檢察院”)原黨組書記、檢察長潘非瓊此前很少直接表露過,但他身邊的人都表示,潘非瓊不是那種從小心懷法律情懷的人,他對檢察工作的愛是隨著歲月更迭逐漸變得熱烈的。

潘非瓊的妻子徐玫說他一直很有正義感,想代表國家懲惡揚善;潘非瓊的大學同學楊曉倫說,他上學時愛看金庸小說,向往著武俠世界里的赤誠俠義;潘非瓊的徒弟李瑩最初認識潘哥時,他說的是:“每個人都希望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但大部分人可能都做不到。我覺得,只要專注于一個行業(yè),能在這個行業(yè)里發(fā)掘值得我去熱愛和堅守的,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運?!?/p>

在20多年的檢察工作生涯中,潘非瓊辦理了1300多起案件,創(chuàng)造了零過錯、零上訪的優(yōu)秀業(yè)績。他曾因被受害者家屬誤會而挨過打,也被嫌疑人家屬追著上門“送”過錢,但他光著腳追到樓下,堅決將信封退還,還嚴厲批評了對方。他有著時刻設(shè)身處地替各方著想的人情關(guān)懷,但決不辦“人情案”,在原則面前,他堅決守住底線。

然而,2022年12月,長期堅守一線、積勞成疾的潘非瓊因病醫(yī)治無效去世,年僅49歲。

“他做出來的鍋包肉和飯店賣的不相上下”

2025年春節(jié)剛過,徐玫回憶起丈夫潘非瓊時,想到了他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會做的“大菜”——鍋包肉。

“從事法律工作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仔細。他做鍋包肉的時候,肉片的厚度、油的用量和溫度,用多少淀粉,都會嚴格按照網(wǎng)上的教程,非常認真。他做出來的鍋包肉和飯店賣的不相上下?!毙烀蹈嬖V記者。

徐玫認識潘非瓊時,他還在撫順市檢察院公訴處負責內(nèi)勤工作。那時候,潘非瓊便表現(xiàn)出他的細心和嚴謹。徐玫還記得潘非瓊有一個本子,專門用來登記每個案子里贓款、贓物的上繳、流轉(zhuǎn),清晰明了,從未錯漏。

潘非瓊當時在公訴處工作卻一直沒有機會辦案,徐玫有時也會覺得是不是“屈才”了?!暗嬖V我,他相信自己能夠完成好每一項工作。而目前看來,他也確實如此?!毙烀祷貞浀馈?/p>

從負責內(nèi)勤到逐漸開始辦案,潘非瓊之后還經(jīng)歷了三次“跨界”,從公訴部門到案件管理部門和司法工作人員相關(guān)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兩次下派掛職任職。

潘非瓊常常被形容為撫順市檢察系統(tǒng)的一面旗幟,他辦理了許多大案要案,鼓舞著年輕的后輩。他曾出庭支持公訴遼陽“4·05”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犯罪案,這是撫順市檢察院打擊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犯罪的第一案;他辦理的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女子足球管理部原主任張某某受賄案,打響了全國足球系列反腐“第一槍”;他出庭支持公訴的撫順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張某特大貪污受賄案,掃除掉東北老工業(yè)基地肌體內(nèi)的“蛀蟲”……對于這些案子,潘非瓊曾表示,都是些陳年往事,“做得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是失職”。

然而,有時候并沒有“失職”的潘非瓊也會經(jīng)歷誤解。潘非瓊曾經(jīng)在辦理一起殺人案時“挨過打”。

那時,潘非瓊的徒弟李瑩正向被害人家屬告知訴訟權(quán)利,而被害人家屬把聽到的“撫檢刑”誤解成了“減刑”,一下子沖上來對潘非瓊又打又罵。潘非瓊?cè)匀槐3掷潇o,直到這名家屬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他倒了杯水給她,耐心詢問原因。發(fā)現(xiàn)是誤會后,他也解釋了“撫檢刑”其實是“撫順市檢察院刑事檢察文書”的簡稱。這時候,家屬有些不好意思也有點害怕:得罪了檢察官,他們還能為自己討個公道嗎?

而潘非瓊敏銳地感受到對方的情緒變化,沒再繼續(xù)讓她看文書,而是和她嘮起家常?!凹依飵桩€地?”“孩子多大啦?”“家里老人情況怎么樣?”“種的是什么,收成怎么樣?”……聊了一會兒,這名家屬覺得檢察官很樸實,接地氣,她的焦慮緊張也得到了緩解,案件最終的公正處理也讓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擔憂毫無必要。

在潘非瓊看來,大多數(shù)人一輩子碰不上一個刑事案件,碰上了,對他們就是天大的事情。他常對身邊的干警說,只有讓當事人感受到法律是有溫度的,才會讓他們更愿意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我們辦的案子,潘哥都會很上心”

辦案認真、嚴謹、細致,是潘非瓊給大家留下的深刻印象。

在訊問時,潘非瓊會把犯罪過程逐一分解,問得越細,越能與其他證據(jù)相印證,日后越不怕嫌疑人翻供。例如,有個案子是嫌疑人使用棒子故意傷人,潘非瓊會問:“是怎么使用棒子的?當時圍觀群眾的圍觀方向是哪兒?案發(fā)地街道朝哪個方向?……”

庭審時,潘非瓊也格外注重細節(jié)。他會仔細調(diào)整、挪動面前的電腦,確保電腦不會擋住他看向被告人的視線。他曾說過:“檢察官在問話時必須直接看向被告人,觀察他們表述時的神情,不能讓他們感覺檢察官在回避什么。”

潘非瓊工作中積累的經(jīng)驗,通過帶徒弟傳給了部門里的年輕同事們。

撫順市檢察院檢察官潘娜記得很清楚:“潘哥常常會教我們一些出庭的技巧,像是在庭上要對被告人開放式提問,而非設(shè)定好答案讓被告人回答‘是’或‘否’,這樣能幫助庭審觀眾更全面地了解案情?!?/p>

潘非瓊不僅僅傳授技巧,他也將對檢察工作的熱愛和敬畏傳遞給身邊人。李瑩剛參加工作時,執(zhí)行死刑臨場監(jiān)督會有些發(fā)怵。潘非瓊告訴她,人總是要成長的,當下還是別人帶著她去,之后遲早要自己獨立面對,“摸摸檢徽,檢徽就是陽光,檢徽就是力量。”

成為公訴處的領(lǐng)導后,潘非瓊對部門里的所有案子都很操心。案件定性、犯罪嫌疑人是否需要分層處理、案件涉及的文書材料,潘非瓊都會把關(guān)。哪怕是幾百頁的審查報告,潘非瓊看過了還會改錯別字和標點符號。部門里,大家有時會調(diào)侃潘哥批注的字有點“丑”,但大家都很認可,他的字一筆一畫寫得用力、端正,就像是他經(jīng)辦的案件一樣扎扎實實。

部門里大案、要案開庭時,潘非瓊也會在庭下觀摩。由于庭審觀眾不允許錄音錄像記筆記,這個特別的“觀眾”便用腦子記下了所有需要提醒檢察官注意的事項,在中午法官敲槌休庭時,飛快趕到檢察官身邊一一叮囑,生怕自己忘記。

李瑩說,也正因為大家和潘非瓊關(guān)系好,在“領(lǐng)導”面前她們也不會端著,潘哥站旁邊念叨,她們還拿著筷子抓緊時間吃飯。

“我們辦的案子,潘哥都會很上心。他為我們的案子花費了大量精力,但從不考慮會不會立功,也不去想會不會因為多說幾句、多干一點日后會擔責。他付出大量心血,只為了把案子辦好,把好關(guān),從來都沒有私心。”李瑩說。

“組織讓干啥咱就干啥,干啥咱都全力干好”

在同事的印象里,潘非瓊總是笑呵呵的,很幽默,一點兒也沒有領(lǐng)導架子,用方言形容是“不隔路”“不隔眼”,意思是好相處、合群。

潘非瓊平日里很愛開玩笑。李瑩曾在填寫某項文書時犯過小錯,把應該分別填寫的表格都填到了同一張表上。潘非瓊知道后沒有生氣,而是笑著說:“你們‘80后’還挺為檢察院省紙的!”

但在原則面前,潘非瓊從不開玩笑。他辦過一起貪污受賄案,案中嫌疑人家屬尾隨下班的潘非瓊來到他家,將裝在信封里的一沓現(xiàn)金扔下就走,而潘非瓊急得鞋都沒顧上穿,光著腳跑到樓下,把錢退還。類似情況,潘非瓊在辦案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有的通過朋友,有的通過親屬找到他,都被他婉言拒絕。

李瑩和潘非瓊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多年,她說,所有來找潘哥的朋友,他們的談話從沒有避著她,潘哥和他們聊的內(nèi)容,沒什么見不得光。

潘非瓊講原則也可謂是不論親疏。徐玫也在撫順市從事法律相關(guān)工作,從他們結(jié)婚時起,倆人就立下了規(guī)矩,在家里決不討論案件,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潘非瓊大學時期的好兄弟孫立民“吐槽”過,有次老潘辦一起專案,辦案地點離他家只有10分鐘車程,但一年半的辦案時間里,孫立民愣是約不上一頓飯。同樣約不上飯的還有李瑩的丈夫,在潘非瓊到清原縣檢察院任檢察長的時間里,同在清原縣的他只去過辦公室打了聲招呼。這類“約不上飯”,一方面是潘非瓊工作確實忙碌,另一方面也是避嫌。

潘非瓊并非是很“富有”的人,也并不追求物質(zhì)生活。

一件棕色夾克穿到袖口起皮,用的肩頸按摩儀表皮也都“飛”了。潘非瓊換過多個辦公室,但無一例外,都沒有添置常見的字畫。他說,屋里光是放法條和卷宗都不夠了,那些東西沒必要。

而他一直保留的必要的物品,都和家人有關(guān)。他的辦公桌上一直擺放著兒子的一張照片,原本紅色的塑料相框已經(jīng)褪成粉白色。另一個辦公室“元老”,是徐玫爺爺留下的一小盆蘭花。而給這盆蘭花澆水的,同樣是個“年紀很大”的黃色塑料桶,桶也沒個像樣的把手,只有一根鐵絲串起來,水要是打得滿一點,一提鐵絲桶就會變扁。

2021年,潘非瓊被調(diào)到撫順市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清原縣檢察院當檢察長。這次調(diào)任前,潘非瓊已經(jīng)患有腎病多年。家里人擔心他的身體扛不住,明確提出拒絕。孫立民也說:“整那么遠去干啥?”但潘非瓊還是毅然決然接下這個擔子,“組織讓干啥咱就干啥,干啥咱都全力干好”。

潘非瓊到任前,清原縣檢察院隊伍士氣低迷、精神不振。他到任后,逐一找干警談話,針對院里存在的問題逐個擊破。僅半年時間,該院辦案質(zhì)量持續(xù)走高,并入圍省級先進院評選資格名單。清原縣檢察院的變化讓人欣喜,只是,在日復一日的操勞中,病魔也向潘非瓊逐漸靠近。

2022年8月,連續(xù)高燒十幾天的潘非瓊倒下了,病情的迅速惡化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同年12月17日,年僅49歲的他因患白血病醫(yī)治無效去世。2024年11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追授潘非瓊同志“全國模范檢察官”稱號。

“犯罪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裁判則是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边@是潘非瓊上大學時在他第一本筆記本首頁里抄錄的名人名言。而在他20多年的檢察工作生涯里,他也用實際行動時刻踐行著自己的檢察理想,在每一個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守護著公平正義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