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澤河水利工程,是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平度最宏大的水利工程。當平度縣委發(fā)出開挖澤河的號召,平度女民兵積極響應(yīng),勇毅擔當。在一冬一春艱苦卓絕的工程建設(shè)中,她們與男民兵一道打釬放炮、破冰撈沙、刨土推車,用青春和熱血奏響了一曲戰(zhàn)天斗地、氣壯山河的巾幗之歌。
平度市檔案館根據(jù)館藏檔案資料編撰史文,旨在講述巾幗故事,樹立平度形象,弘揚“澤河精神”,彰顯紅色歷史文化底蘊。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痹谖覈?02個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謹以此文獻給澤河水利工程建設(shè)中的巾幗英雄們!

1966年春,門村公社女教師在工地參加勞動。
澤河工程建設(shè)中的巾幗力量
平度市檔案館館藏檔案記載,亙古以來,平度洼地多,澇災(zāi)頻發(fā)。解放前,全縣常遭水災(zāi)的土地有140多萬畝,荒蕪土地有40余萬畝。即使豐年,糧食畝產(chǎn)不過八九十斤;遇到災(zāi)年,平度西部、西南部田野一片汪洋,膠萊河沿線田地基本絕收。全縣有3萬多戶人家常年乞討為生。
為根治洼澇,改變平度自然面貌,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1965年冬至1966年春,平度人民在縣委的領(lǐng)導下,展開了一場改天換地、氣勢恢宏的水利工程建設(shè)——開挖澤河。
澤河工程指揮部按照民兵編制組織工程隊伍,公社編為團,片為營,大隊為連,生產(chǎn)隊為排。在如火如荼的施工隊伍中,不乏青年女民兵的矯健身影。
徐淑清:在澤河工程建設(shè)中鍛煉成長
1966年4月25日,云山公社黃洼大隊女青年徐淑清志愿來到澤河工地。在全團的誓師大會上,澤河工程政治部部長宮浦南向大會宣講開挖澤河的重大意義,徐淑清聆聽報告后,心潮澎湃,做好了吃大苦的思想準備,決心為改變平度自然條件和貧困面貌做出貢獻。
黃洼連一開工,就意外地遇上石頭,需要放炮開石,可是,打炮眼的人手不夠,徐淑清就向連長請求道:“讓我學學打炮眼吧!”

中莊團民兵在打炮眼。
“你一個女孩子家,怎么能行?”連長說。
徐淑清懇求道:“讓我試試吧!”
第一天,徐淑清不敢扶炮釬子,就讓孫希智扶著,自己打錘,可是,她總是心中惴惴不安,不敢用力打,擔心打著人。怕什么,來什么,“噗”的一下,還真把孫希智給打著了。
孫希智瞪了她一眼,吼道:“你起來,我打!”
他把錘一把奪了過去,徐淑清便膽怯地去扶炮釬子,由于心里緊張,徐淑清的手一直在抖,炮釬子跟著晃來晃去,總穩(wěn)不住。
不多一會兒,徐淑清也被打著了,一個指甲被砸中,鮮血涌出來,一滴一滴地滴到石頭上,徐淑清疼得滿臉冒汗。
聽到徐淑清的尖叫聲,有人圍上來,打趣道:“把指甲砸沒了,看你怎么找個好婆家!”徐淑清痛苦地呻吟著,哪里顧得上搭理那個調(diào)侃的人。
晚上,躺在鋪上,徐淑清翻來覆去睡不著,一個念頭閃過她的腦際:“算了吧,我不學了,我去拉車子,還不一樣是為挖河做貢獻嗎?”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薄稙槿嗣穹?wù)》中的經(jīng)典話語在她的耳邊縈繞,她的心里亮堂起來。
第二天,她虛心地向老手取經(jīng),邊學邊練,漸漸找到了感覺,心里不再慌張。不到三天時間,不管是打炮眼,還是扶釬子,她都掌握了要領(lǐng),敢于和男同志比試比試了。
打炮眼是學會了,裝好炮后,還得由別人點?!半y道我就不能自己點炮?”徐淑清又向連長請求學點炮。
“你別胡鬧了,這不是鬧著玩的,點不好有生命危險?!边B長說。
連長不相信她能學會點炮,可是,架不住她再三再四的請求,連長終于答應(yīng),讓她只點一眼試試。
可是,一進入炮陣地,她的手腳就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點炮的哨子聲一響,她的手抖得更加厲害,根本點不著導火索。見別人跑,她也扔了火就跑。連長生氣地說:“說你不行,你非要點不可,凈給別人添麻煩。”
晚上,躺在床上,她反省自己:“不敢點炮,根本原因就是怕死。人家白求恩是一個外國人,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勇于獻出生命;而我,卻被一眼炮嚇住了,這哪里像一個共青團員!我一定要攻下這一關(guān)。”
第二天傍晚,她終于成功點著了第一炮,聽到霹靂似的轟響,看著炸起的一灘碎石,淚水模糊了她的眼睛。
隨后,徐淑清和全連的11名女民兵又學會了推車,外連的同志一齊夸贊說:“黃洼連的婦女,真不簡單!”徐淑清聽了,笑靨如花綻放。
澤河工地是冶煉革命斗志的大熔爐。在澤河工程建設(shè)中,徐淑清經(jīng)受住鍛煉,更加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和意志。

1966年春,張戈莊團杜家連竣工受獎。
牟秀蘭:“鋼鐵九姐妹”的領(lǐng)頭雁
牟秀蘭是崔家集團前牟家連的女民兵,今年(1966年)剛剛17歲。她是志愿來澤河工地的,她同團員牟桂芝、牟桂珍、牟淑芝等8名婦女一起立下誓言:“要做社會主義新愚公!在汛期到來之前,堅決完成挖河任務(wù)!不完成任務(wù),誓不回家!”
1966年5月2日下午,施工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天忽然下起雨來,團部吹響了收工的軍號,前牟家連仍在堅持戰(zhàn)斗,牟秀蘭和八姐妹在風雨里吃力地拉著車子,衣服淋濕了也毫不在乎。營教導員唐錫洪親臨工地下令收工,她們還是不停下。牟秀蘭豪邁地說:“下點雨算什么,這正是鍛煉我們的好時候,讓組織考驗我們吧!”牟秀蘭她們戰(zhàn)風斗雨,勇敢頑強,被譽為“鋼鐵九姐妹”。
在工地上,牟秀蘭一直在搶困難,打沖鋒,事事跑在前面。5月4日,本連二排和三排曾為工段之間的“隔子墻”吵過一次嘴,她和八姐妹明白爭執(zhí)的原因和問題的實質(zhì),就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把5個土方的“隔子墻”不聲不響地搬掉了。她們的行動,推進了施工進程,教育了斤斤計較者,樹立了無私奉獻的好青年形象,受到全連同志們的稱贊。
5月10日,前牟家連勝利完成施工任務(wù),黨支部按照工程指揮部的指示,派出部分民兵前往支援店后連;其他人稍作休整,準備返回后方投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牟秀蘭幾次向黨支部提出要當援軍的請求,鑒于她年小體弱,黨支部沒有批準她的請求??墒?,牟秀蘭心中澎湃著支援后進的熱情,就悄悄地約了牟桂芝、牟桂珍、牟相禮3個人,推著車子去五營魯家莊連工地干起活兒來。魯家莊連的指戰(zhàn)員對這4個青年人的增援心存感激,卻不知道他們的身份,問他們姓名,他們也不說,后來經(jīng)過調(diào)查,才知道他們是前牟家連的民兵。
5月10日,牟秀蘭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
田秀珍:以優(yōu)秀答卷加入共青團
東埠連下鄉(xiāng)知青田秀珍,今年(1965年)18歲,聽到開挖澤河的消息后,主動報名參加。黨支書看她年輕體弱,擔心她吃不了挖河的苦,試圖說服她在后方搞生產(chǎn),但是,她堅決要求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鍛煉自己,黨支部最終批準了她的申請。

1965年冬,白埠團七大隊下鄉(xiāng)知青張玉珍學習推小車。
11月28日上午,指揮部黨委向全工地指戰(zhàn)員宣講王杰的英雄事跡,并發(fā)出“向王杰同志學習”的號召,田秀珍被王杰的英雄事跡深深打動,回想來工地的這幾天,自己只是給男民兵發(fā)發(fā)土,拉拉車子,只干些輕松一點的活兒,心中便不甘不愿。她看到七連的張玉珍推著車子運土,便想:“張玉珍也是女同志,為什么她能推車子,我就不能推?”她鼓起勇氣,決心學會推車子。
初學時,車子東歪西扭,累得她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晚上躺下,周身疼痛,連身子也翻不過來,她懷疑自己的狀態(tài):“明天,我還推土不?”一想到英雄王杰,想到張玉珍,她的倔強勁兒就來了——干,繼續(xù)推下去!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她又跳著唱著,和大家一起奔赴工地。經(jīng)過勤學苦練,她終于學會了推車。她推土的最高記錄是一天12方。
休息時,田秀珍除了輔導民兵學習外,還教大家唱革命歌曲,活躍工地生活,鼓舞民兵斗志。
12月16日,北風怒號,大雪紛飛,指揮部為保障民兵身體健康,下達緊急通知,命令各單位即時收工。田秀珍和同志們回到住處,當她看到房東大娘沒有煤取暖時,就不能安歇。于是,她推起車子,頂著風雪,到十幾里外的張舍供銷社,給大娘買回一車煤,大娘很受感動,讓她到炕上暖和暖和,她婉謝道:“大娘,我推車推得,一點也不冷,您看,我臉上還出汗呢!”
12月22日,田秀珍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
澤河:巾幗風采映大川
檔案記載,澤河一期工程,女民兵有354人(開工第二天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后人數(shù)有增加);澤河二期工程,女民兵有4537人。
婦女能頂半邊天,巾幗何曾讓須眉。澤河檔案卷宗中,古峴團全體女民兵的挑戰(zhàn)書字跡歷歷:“我們古峴437名女民兵,要和男民兵一樣,在澤河工地上奮戰(zhàn)、立功……我們堅決聽黨的話,黨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透過紙面,我們仿佛看到女民兵舉拳發(fā)誓的堅定身影,仿佛聽到她們英氣勃發(fā)的響亮聲音。
黨旗所指,團旗所向。舊店團陶家寨連工段有一條臭水溝阻礙了施工,團支部委員陶瑞蓮和陶云美率先跳進污泥中,其他人也緊跟著跳下去。經(jīng)過兩天的緊張施工,終于完成清基任務(wù),打通了施工路徑。
澤河工地,見證了女民兵的無私、剛強、勤勞和善良。
1965年冬,崔家集團曹家莊連共青團員崔淑英,志愿來工地當炊事員。天氣酷寒,伙房缺少保暖設(shè)備,她擔心飯涼了影響民兵的身體健康,就脫下自己的棉衣蓋在飯具上,只穿著單衣往工地送飯……
門村團唐田連女民兵董世蘭病了,連部讓她在駐地休息,她卻一心想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看到民兵宿舍里那些帶泥的衣服時,她就抱起衣服來到水庫邊,用石頭砸開冰面,在刺骨的冰水里,一口氣洗了14件衣服、15條毛巾……
崮山團王家連女團員王秀香擔任炊事員,每天往工地送水送飯,趁著民兵吃飯的當兒,她就干上一會兒活兒;回到宿舍,她就給民兵曬被褥,洗襪子,補衣服。為省下糧食加工費,她利用晚上時間,借著朦朧的月光推著沉重的石碾軋地瓜干。
中莊團西中莊連炊事員戴清芳,利用休息時間給同志們縫洗衣服等,有的民兵不好意思把臟兮兮的衣褲鞋襪給她,她就主動去要。有的同志生病了,她就不辭辛苦地為他們煎藥,送水,送飯……
在繁重、緊張的施工過程中,有的民兵衣服磨出破洞,古峴團西河連女民兵陳?;劭吹竭@一情況,就把自己的一條半新褲子剪了,給王法琪等幾個民兵補好衣服。
“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痹粕綀F曲戈莊連有一對青年人,女的叫張惠芳,她和未婚夫結(jié)成一個勞動小組,一個推車,一個拉車,共同勞動,比翼雙飛,讓工地青年人看到了愛情最美好的樣子??h長孫玉奎親切地稱他倆是“未婚夫婦一對紅”。

1965年冬,張惠芳與未婚夫共同勞動。
澤河工地上,巾幗英雄層出不窮,如白埠團“十一姊妹”,張戈莊團“鋼鐵七姊妹”,張戈莊團“澤河英雄花”,大田團“鐵姑娘”,新河團“穆桂英”……她們的青春身影和生動故事將永載平度水利建設(shè)史冊。
節(jié)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如今,平度南部、西南部良田萬頃,歲常豐稔,人民生活富足。平度早已翻過了“十年九不收”的舊章,開啟了經(jīng)濟社會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新篇。
“自從有了澤河,這里就再也沒有澇過!”澤河西岸大營村村民李淑紅——一位當年的澤河工程建設(shè)者對筆者說。
澤河生產(chǎn)橋曾是社員從村莊到田野的必跨之橋,雖經(jīng)歷半個多世紀的風雨侵襲、流水沖刷,依然穩(wěn)固如初。橋頭石碑上,浮雕的五角星莊嚴肅正,無聲地傳達著平度人民堅定不渝的信仰!
春風駘蕩,冰消雪融,澤河清水潺湲,灌溉著沿岸村莊泛青的麥田,仿佛女兒將無盡的柔情獻給大地母親!
(高成升 王守梅 李豐寶 高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