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課。

楊絳先生曾說過:

“無論枕邊人忠與不忠,始終明白一件事,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下半生拼的不是老公,而是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開心優(yōu)雅的人生?!?/strong>

自從有了孩子的那一刻起,你才會明白孩子的教育何其重要。

他們是家庭香火的繼承,更是家族發(fā)展的希望。

人奮斗忙碌一生,到老后,這個家終歸要交給子女運營。

不論發(fā)展如何都已成定然,家庭未來還得靠子女去改善提升。

很多人都說,家庭的衰敗,最大的源頭是資金的缺失,但實際上,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兒女30歲了,還在做這兩件事。

兒女反目,惦記老人家產(chǎn)

有人說:子女依靠父母而生,卻不應受父母所控,父母教育子女生情,卻不應被氣所困。

通俗點來講,父母與子女本就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處世標準,盡力做好自己即可,不應有太多綁定糾葛。

有的父母,秉持“兒孫自有兒孫?!钡挠^點,盡好自己的養(yǎng)育意外,其他事便不再插手管制,任由兒女肆意發(fā)展。

而有的父母,總覺得自己該不遺余力,全心付出,萬事都感覺會虧欠子女,故而會不停消耗自己,以滿足孩子的私欲。

子女年輕時,父母這樣付出還能理解,但兒女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父母依舊如此,便有所不當了。

父母無底線的付出,只會換來子女的不領(lǐng)情,養(yǎng)成他們只知依賴,不斷汲取的壞習慣。

在他們看來,父母的一切都理應屬于他們,因此,有不少子女,父母尚在,就已經(jīng)惦記上他們的家產(chǎn)了。

甚至為了老人的家產(chǎn),造成手足反目,家庭矛盾不斷,稀碎破裂的慘劇。

電視劇《家產(chǎn)》中,兄弟間便因財產(chǎn)爭得面目全非,父親本希望他們手足間能互相扶持,和諧相處,但沒想到兒女的心思,早早的便已透露。

劇中,老父親本想召集子孫,好好地吃一頓年夜飯,沒想到飯桌上的眾人早已心懷鬼胎,暗流涌動,連筷子都沒心思動。

老人去世不久后,更是將彼此的丑陋嘴臉揭開,為爭家產(chǎn),鬧得不可開交。

雖然最后結(jié)局是美好的,手足在利益和親情間,選擇了親情,在紛爭與和諧間,選擇了和諧。

但現(xiàn)實卻并不會這么幸福,只要涉及利益爭奪,結(jié)局大多是手足反目,老死不相往來。

手足間的情感就此破碎,父母的期望也以遺憾收尾。

本可以美滿的家庭,卻因兒女的勢利衰敗,這樣的后果,著實讓人心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渾渾噩噩,沒有人生目標

村上春樹曾說過:

“有限的目標,能讓人生變得簡潔。”

能影響人生高度的,往往不是程度,而是目標感。

有了目標,才會有努力的方向,你所付出的一切,才不至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目標感的人,不會在無意義的事上浪費時間,不會被困難挫折打敗,反而會想盡辦法,解決所遇困惑,繼而去達成既定目標。

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省自律,飛黃騰達。

但現(xiàn)實中,已成年卻依然毫無規(guī)劃,生活過得渾渾噩噩的人,不在少數(shù)。

他們沒有宏遠的追求,更沒有踏實的人生目標。

更多的狀態(tài)是享受當下,匆匆過完一天,便算是對自身的滿足,對人生的交代。

有這種想法作為的子女,注定會碌碌無為,毫無成就,人生也將毫無波瀾。

或許老后回首往事時,會責怪父母的教育,后悔自己的選擇,但那時早已悔之晚矣。

畢竟已經(jīng)錯過了奮斗的黃金期,成就的機會也已經(jīng)流失,只能接受當下的迷茫與平凡的自己。

對子女賦予極大期望的父母,也該清醒明白,孩子沒有明確目標,終將庸庸度日,平淡余生。

曾仕強曾說過:

“你的孩子是來渡你的!能不能獲得福報,取決于你自己!”

也就是說,子女成長為什么樣的人,主要看你提供了什么樣的教育。

如何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課。

比起物質(zhì)給予,精神撫養(yǎng)才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只有孩子人格健全,溫暖善良,才會成就更完美的人生,贏得更耀眼的成就。

總結(jié):

家庭的和睦和幸福,需要每個成員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好的父母,懂得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好的兒女,懂得擔負責任,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