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美籍教師路德·納艾得,跋山涉水來到成都。他被四川高等學堂聘教,開始了在成都的三年生活。

路德和成都獵人的合影
上完課后,路德喜歡拿著相機到處閑逛,四處拍照。用鏡頭清晰記錄了,成都1910年—1913年的人文風貌,以及各種古建筑。
下面,我們就通過這些罕見的老照片,來看看100多年前的天府之國!

△1910年,龍泉驛附近的石橋,周圍翠竹掩映,古樸而優(yōu)雅。

△1910年,路德站在城墻上拍攝的成都護城河。

△成都河流體系眾多,但都可以用錦江命名,大部分情況下,代指的是府河與南河。

△1910年的成都城墻,翁城、箭樓、城樓一應俱全。
成都城墻始建于公元前310年,有2000多年的修建史,一直以雄偉壯觀而著稱。
上世紀50年代,為擴展道路,開始逐漸拆除,到70年代還有許多殘垣斷壁,后來經過不斷取磚挖土,90年代基本消失。
現(xiàn)在還剩下北較場城墻,東門城墻,水西門城墻三處遺址。

△1910年的老南門牌坊,周圍還是雜草叢生的荒地,如今這里是繁華熱鬧的紅牌樓!

△1910年,成都彭縣的龍興寺塔,造型古樸典雅,令人嘆為觀止。

△1910年,成都北門大街上的挑鹽工,背后還有個茶水攤。

△1910年,成都城內的“雞公車”,這就是當時的出租車,百公里油耗5個窩頭。

△1911年,城隍廟附近的菜市場,人聲鼎沸,菜品也是琳瑯滿目。

△1911年,第4屆成都勸業(yè)會的頒獎會,當時是清朝最后一年,人們還都留著辮子。

△1912年的四川高等學堂,這里就是路德任教的地方,環(huán)境相當不錯。
此時清朝已經滅亡,人們也都剪掉了辮子。

△1912年的成都東大街,一群挑夫正放下扁擔休息

△1912年的成都滿城,一百年后,這里將變成著名的景點——寬窄巷子。

△1912年的蜀王府,始建于1382年,是朱元璋第7子朱椿的府邸,以南京故宮為藍本修建,富麗堂皇,規(guī)模宏大。

△蜀王府北起東西御河街,南到紅照壁,東到東華門,西到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00畝!堪稱縮小版的明故宮。

明亡之后,清朝將蜀王府改成了貢院,50年代為擴建城市,開始逐漸消失。上圖是蜀王府如今的位置。

△1912年的武侯祠,靜謐中又透著莊嚴肅穆。

△1912年的望江樓,猶如一幅安詳?shù)乃嫛?/p>
△1913年的九眼橋,和如今的九眼橋大不相同。

△1913年的萬里橋,幾個人在橋下放置籮筐,不知道做什么用?

△1913年的青羊宮,有人在里面擺攤賣字畫。

△1913年的昭覺寺,古木參天,幽靜安詳。

△1913年的青城山下,路德在和導游討論上山的路線。

△1913年,成都郊外的老式抽水機——桔槔,利用杠桿原理,將水從坑里提出來。

△1913年,成都郊外的水車,這種古老灌溉方法,已經使用了3000多年。

△1913年,成都郊外的搬運工,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居然背起了3米高的大家具!
100多年前的成都,既有古典優(yōu)雅的建筑,也有辛苦謀生的百姓,遠遠不如今天的繁華富庶。
然而,正是這些樸素的照片,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變遷與發(fā)展,感受到成都不斷前進的堅韌與力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