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7歲的三毛在準(zhǔn)備離開烏魯木齊時,緊緊抱住了快80歲的王洛賓,淚流滿面地說:“我不想要其他人,我只想要你!”
三毛是臺灣出名的作家,而王洛賓卻是聞名中國的民族音樂家,而且王洛賓長年居住在中國的大西北,兩人的年齡又相差極大,這兩個人是怎樣有感情糾葛的呢?
這件事還得從三毛在丈夫荷西意外身亡后開始說起。
三毛本來就是一個性格敏感的人,本來以為她這一生不會再有人喜歡她了,誰曾想西班牙人荷西突然出現(xiàn)在她的生活里,而且還讓三毛重新燃起了對愛情的希望,于是三毛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嫁給荷西。
之后,兩人旅行于非洲,三毛也在那段時間寫出了溫情的《撒哈拉的故事》,可惜的是,在1979年,荷西因為一次潛水工作意外身亡。
丈夫的離世讓三毛很受打擊,情緒上也經(jīng)常崩潰,我們都知道,三毛是一個故作堅強(qiáng)卻又感情敏感的人,所以,縱使多年過去,三毛也還是無法從丈夫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
而這種狀態(tài)一過就是十多年,雖然在外人看來三毛跟沒事兒人一樣,而且還寫了許多富有生命力的文字,可是只有三毛知道,她急需一位大師開導(dǎo),讓她忘卻紅塵。
1990年春日,三毛讀到了有關(guān)王洛賓的報道,于是產(chǎn)生了對王洛賓的興趣,還買了王洛賓的音樂專輯,并開始一遍又一遍的傾聽這個男人寫的《在那遙遠(yuǎn)的地方》。
音樂中那飄渺遼闊的意境,竟然和三毛多年來尋找的那種所謂的“自由”竟然如此相像,三毛聽來聽去都快把自己聽哭了,她以為自己遇到了知己,于是便決定去烏魯木齊拜訪這位奇男子王洛賓。
可是到了烏魯木齊三毛才發(fā)現(xiàn),原來想象中英姿勃發(fā)的王洛賓竟然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雖然很吃驚,但三毛還是耐著性子和王洛賓交流了起來。
沒想到一和王洛賓溝通才知道,王洛賓的一生也挺慘的,他的大半生都因為別人的抹黑過著不太那么好過的日子,所幸他堅持了下來,才有了現(xiàn)在的這般成就。
王洛賓當(dāng)時也是看三毛心事重重,才以知心朋友的心態(tài)給三毛聊起自己的往事,但是三毛是一個思想活躍的人,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愛轉(zhuǎn)移到了王洛賓身上,而王洛賓還不知道這些。
就這樣,三毛便開始追求王洛賓,王洛賓也曾被打動過,但他自知自己已經(jīng)垂垂老矣,不能給三毛一個完整的愛情,幸福是不會降臨在三毛和他身上的。
王洛賓便開始刻意躲避三毛,三毛在王洛賓家大鬧一場,也沒有得到王洛賓的回應(yīng),最后她只能哭著對王洛賓說:“我不要其他人,我只要你王洛賓!”
王洛賓害怕自己真的被三毛勸動,所以一句話也不敢回應(yīng)。
三毛沉默了,于是她自己買了回去的票,王洛賓見三毛要走了決定還是親自送一趟她,在機(jī)場,三毛見了王洛賓最后一面,便知足的離開了這塊傷心之地。
回到臺灣后,三毛也曾經(jīng)和王洛賓通信,但三毛知道兩人之間已無可能,加上自己心中已無牽掛,于是她大膽的選擇了在醫(yī)院自殺,以一種特別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
信息來源:
新浪網(wǎng)——三毛與王洛賓:相差30歲的忘年戀,千里迢迢尋愛無果,她自縊身亡,博書文化
#MCN微頭條伙伴計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