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很多人看來,我被房子綁架,不得不過摳摳搜搜的日子,既無奈又有點心酸。

我卻有另一番想法。

正因為買房,我才會存錢,才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也讓我意識到原來我還挺喜歡極簡存錢的生活。

極簡也好,存錢也好,都是在過一種“有限”的生活。

而主動選擇的“有限”,其實是在給生活設(shè)置邊界。

心理學(xué)里有一個“決策疲勞”理論:人每天處理的選擇越多,意志力消耗越大。

有限一點,反而能減少精力的浪費,錢財?shù)睦速M和時間的浪費。

也正如作家松浦彌太郎所說:“真正的富足,是知道自己需要多少?!?/p>

我只想擁有自己需要的有限的部分就很滿足了。

生活簡單、平靜、有序就很舒適了!

1)有限的住房空間就很好!

經(jīng)常有人問我,你們家的電費、物業(yè)管理費怎么這么少?

因為我們家房子小呀,只有66平方,實際可使用面積可能還要再少十來平方。

所以房子相關(guān)的費用也會少一些,這是必然的。

說句玩笑話,夏天開空調(diào)都可以省幾度電呢。

相應(yīng)的,打掃衛(wèi)生的難度,所需要花費的力氣也會少很多。

總之,錢的負擔(dān)也好,干活的負擔(dān)也好,都小了。

正如芬蘭諺語所說:房子小,煩惱也小。

而且有限的空間可以倒逼我們區(qū)分“生活需求”和“虛榮負擔(dān)”。

我有時候覺得,閑置多余的空間也是一種浪費,不僅要重復(fù)為此付費,還要重復(fù)打掃衛(wèi)生。

至于家的溫馨與否,不是由房子大小決定的,是由住在里面的人決定的。

我家雖小,但它很舒服,還給了我巨大的安全感。

每次人在外面奔波時,我最想念的就是“回家”。

2)有限的物品數(shù)量就夠用!

極簡主義者佐藤雅彥做過實驗——

將家中物品從2000件精簡至150件后發(fā)現(xiàn),生活效率提升了40%,每月的清潔時間減少12個小時。

我也在極簡物品后,真真切切體會到家務(wù)活兒減少了。

我還少了糾結(jié)今天穿什么的煩惱,少了物品多而雜亂帶來的精神內(nèi)耗。

現(xiàn)在我家里,擁有的物品非常有限,每一件都精準服務(wù)于生活的需求。

用不上的,容易閑置的,要么早已請出家門,要么一開始就拒絕帶進家門。

所以,雖然我家不大,卻沒有小的壓迫感,反而還留有空間給陽光、空氣和思維自由流動。

3)有限的花銷更安心!

當我發(fā)現(xiàn),我花很少的錢就能獲得快樂,就能把自己照顧好后,我感覺特別安心。

而降低消費頻率,還能騰出時間來做其他事情。

搞錢,陪伴家人,發(fā)展興趣愛好……

幸福也因此變得多元化。

所以就算少了花錢這一項快樂,我的幸福感也不曾損失多少。

可能還上漲了呢,因為存錢也是一種快樂呀。

而且當我不依賴花錢來解決問題和緩解焦慮后,我反而找到了有益身心的放松方式。

做飯對我來說就很解壓啊,好好吃飯后,還有種把自己照顧好了的滿足感。

讀書給我?guī)砗芏鄻啡?,而且這種快樂不僅可持續(xù),無公害,還無副作用。

親近大自然也是十分不錯的體驗。

聞聞花草的清香,看看藍天白云,吸收大自然的能量變?yōu)樽约旱哪芰俊?/p>

4)有限的人際關(guān)系就很輕松。

我?guī)缀鯖]有人情社交方面的經(jīng)濟負擔(dān)。

朋友和親戚都是自己選擇過的。

彼此之間更在乎的是陪伴、交流、互助和理解。

我們都覺得人與人的交往,成為一種經(jīng)濟負擔(dān)的話,就很沒意思了。

所以,對我來說,有限的人際關(guān)系不僅少了金錢負擔(dān),還多了獨處的時間,還能避免焦慮、內(nèi)耗,虛榮和攀比。

5)有限的責(zé)任感就很清凈。

我不會把大小事都攬在自己身上。

分配給先生做的家務(wù),如果他做不好,我會把我的方法分享給他,他還是要自己做,我不會代勞。

別人的課題,我盡量不干涉。

或者說你干涉了也沒有用,何必勞心勞神還落不到好處呢。

像別人怎么看我,怎么評論我,其實不是我可以左右的,那我也不管。

還有,我們也別太看不慣別人,這也不是我們能左右的,所以我很少去評論他人。

對我來說,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認可的事情,就可以了。

責(zé)任感太強,操心太多,只會拖垮自己而已。

6)有限的秩序感就很舒服

大概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形成自己的生物鐘。

今天要完成哪些工作,早上起來就先想一想。

先抓重點,先完成重要的工作。

適當?shù)臅r間安排,適當?shù)募o律性,不容易一天無所事事。

當你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些許掌控感,你也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安全感。

寫到這里,突然發(fā)現(xiàn),有限,是另一種無限。

看似過著“受限”的生活,實則掙脫了物質(zhì)綁架。

那些省下的錢、時間和心力,最終都會轉(zhuǎn)化為對生活的掌控權(quán)和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