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這兩個字眼,對于主持人來講,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殿堂。進入央視,代表著最高的榮譽。不僅擁有的是“鐵飯碗”和體面,更是每一個主持人最崇高的理想。
舞臺上閃閃發(fā)光的主持人,哪個人不是艷羨無比。但幕后他們的艱辛,卻鮮有人知。
甚至其中還有不少人,比如李詠,羅京,趙赫……都還沒退休,還沒好好享受這個世界,就已經患癌悄然離開了這個世界。
太殘酷,也太令人惋惜。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央視還有一個女主持人,她也曾經兩次患癌,經歷生死。她用17年的時間與病魔抗爭,她就是——朱迅。
01
在同事眼里,朱迅就是一個“拼命三娘”的角色。
她太拼了,無論是下鄉(xiāng)還是出現(xiàn)場,鏡頭里出現(xiàn)的都有她。業(yè)內人士都稱她為勞模,也有人會心疼她太累了。
但她卻說:我真不覺得自己累。我做著自己所熱愛的工作,怎么會累呢?
我從17歲開始,我每一天都是賺的。
這一句話,真的太令人震撼了。
只有經歷過生死的人,才懂她說這句話的分量。
02
17歲,在一個大多數人還懵懵懂懂的年紀,她卻進入了自己人生的倒計時。
那時候,她還在日本留學,一個人在異國他鄉(xiāng)做手術。
為了省醫(yī)藥費,她選擇在一個小診所做手術,由于醫(yī)療條件不達標,所以很快就又復發(fā)了。
緊接著又做了第二次手術。

在那一刻,她就明白。自己活一天,就賺一天。
她從小主意就很正,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是新華社的駐外記者,母親是語文老師,所以她從小就耳濡目染,腹有詩書氣自華。
15歲的時候,她就被大導演田壯壯選中出演電影《搖滾青年》。
在片中,她飾演一個很有個性的女孩小小,這部電影紅了,朱迅也紅了。
在短時間內,她名利雙收,不僅收到了來自全國影迷的來信,還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片酬——2650元。
要知道,這在當時算得上一筆“巨款”了。那時候,她父母的工資一個月才僅有幾百塊錢。
15歲的年紀,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曝光與流量,她并沒有迷失自己。在當時,她其實已經收到了電影學院的邀約,她去詢問父親的意見。
父親說:關于你的前途,我們不當導演,只做你最忠實的觀眾。
是的,一切都讓朱迅自己拿主意。朱迅考慮了幾天,她決定去留學,她覺得自己的內在還需充盈。
當時的她雖然年紀小,頭腦卻異常清醒:
如果名不符實,那么,名利場得到的終究是一場虛空。只有學一門受用的本事,才能真正靠得住。
于是,她選擇去日本留學繼續(xù)深造。
03
剛到日本的時候,一切都很艱難,語言不通,還要自己攢學費,打零工。當服務員,掃廁所,她都干過。

終于,皇天不負苦心人,她通過了日本語言最高等級考試。甚至還憑借在國內的演藝經歷,被NHK(日本廣播協(xié)會)選中,主持《中國語講座》節(jié)目。
在日本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甚至在1996年還參與拍攝了中日合拍片《上海人在東京》。

這部劇在國內外反響很高,尤其是朱迅在劇里面的演技很自然,哪怕是與陳道明,葛優(yōu)這些演技大佬們合作。她也一點都不怯場。
那幾年,她在日本發(fā)展的如日中天,不僅拍攝影視劇,還主持了《中日歌會》《亞洲觀》等多檔大熱節(jié)目。
然而就在這時,她的母親病了。于是她拋下在日本的一切,回國照顧母親。
優(yōu)秀的人,在哪里都是有用武之地的。
回國后的她正好趕上《正大綜藝》的招聘,去面試直接就拿了第一。直到現(xiàn)在,她都一直在央視工作。

這些年,她拿過很多的獎項
2009年獲得金話筒播音主持作品獎
2014年獲得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獎
2017年獲得中央電視臺十佳優(yōu)秀播音員、主持人獎
每次在春晚,大家看到她充滿親和力的臉龐,都感覺很安心。

不僅事業(yè)發(fā)展順利,感情也很美滿。她的丈夫是前央視主持人王志,如今是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甚至還是中央民族大學的副校長。
然而,世事難料。17歲,花樣年華的朱迅被確診患上癌癥,經歷過兩次手術,她終于擺脫病魔。
誰能想到,34歲那年,事業(yè)愛情雙豐收的她再次被癌癥纏身。
但她并沒有被打倒,在鬼門關掙扎過后,她終于挺過來了。

原本以為,這下所有的災難都離她而去了。
但是,接下來噩耗一個連一個,父親和母親接連去世,對她打擊很大。
自己兩次患癌,父母的接連去世,也讓她更明白生命的可貴,更加敬畏生命。
父親曾告誡她:“你做這份工作,一定要淡泊名利,珍惜健康,無論事業(yè)上多么輝煌,一個人一輩子,家庭和家人是非常重要的?!?/p>
所以,現(xiàn)在的她,也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齡,她的工作量漸漸減少,開始為自己而活。
在社交平臺上,我們可以看到她永遠都是活力滿滿的出現(xiàn)在鏡頭前。跑馬拉松,享受汗水帶來的快感。
去爬雪山,挑戰(zhàn)自己,感受大自然帶來的震撼。
去海邊,吹吹海風,放空自己。
看她到處去旅游,真的特別治愈,尤其是她的笑,太有感染力了。讓人真的有想要努力生活,熱愛生活的勁兒。
就像她所說的:在大自然中行走,給人一種良善的感覺,一種像河流一樣的愛意,永遠鮮活、流動。

現(xiàn)在的她,有在好好的愛自己,珍惜生命中每一段時光。
談起17歲第一次生病,她說:
“那一年多是我的人生轉折點。
從那以后,我就覺得17歲之后都是賺的,都是額外的。
所以我就想,既然是賺的,那就要好好珍惜,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覺得生命終將結束,大膽一點又何妨。
所以我就有一個稱號叫‘朱大膽’。這個稱號不是別人給我的,是我自己給自己的?!?/p>
現(xiàn)在的她已經51歲了,生活的經歷和沉淀,使得她越來越豁達。經歷過失去,才懂擁有的珍惜。
“生命終將結束,大膽一點又何妨?!?/strong>朱迅的經歷,換來的質樸名言,與你我共勉。
是的,面對未知的明天和無常的命運,除了細心守護好當下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平安,還有什么可斤斤計較而放不下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