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在《向往的生活》,黃磊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他說,以前他唱歌,但是一個朋友去世后,他就再也不唱歌了。
他說的這個朋友就是陳志遠。

說這個名字可能不太熟悉。
費玉清的《一剪梅》
姜育恒的《再回首》
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
王杰的《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一場游戲一場夢》
張雨生《天天想你》
林憶蓮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鄭智化的《水手》、《年輕時代》和《星星點燈》
張艾嘉的《忙與盲》
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
小虎隊《逍遙游》齊秦的《大約在冬季》
《明天會更好》……
聽過這些歌,那么你就聽過陳志遠。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陳志遠一生編曲的歌至少有2216首,被稱為“音樂魔法師”。
這一生,他為音樂生,也為音樂死。
1.
上世紀 50 年代初,陳志遠出生在臺灣一個充滿濃郁音樂氛圍的家庭中。
父親是個對音樂滿懷熱忱的人,閑暇之余,總愛擺弄家中那架略顯陳舊的手風琴,悠揚的樂聲時常在狹小的屋子里回蕩。
年幼的陳志遠,總會圍在父親身旁,小手忍不住在琴鍵上輕輕觸碰。

有一回,父親正演奏著一首歡快的曲子,陳志遠聽得入神,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
父親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兒子不僅音準極佳,節(jié)奏感也把握得十分到位。
從那以后,父親便有意無意地培養(yǎng)他對音樂的興趣,教他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
上學后,陳志遠加入了學校的樂隊,接觸到了更多的樂器。
他對吉他一見鐘情。

每天放學后,他總是獨自留在樂隊練習室,一遍又一遍地撥弄著琴弦。
當他第一次用吉他彈出完整的歌曲時,陳志遠堅定了走下去的決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陳志遠心中對音樂的渴望愈發(fā)強烈,他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演奏,而是夢想著用自己的音樂語言去訴說內(nèi)心的情感。
然而,在那個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的時代,家人并不支持他將音樂作為職業(yè)。
父親希望他能找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過上平淡的生活。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陳志遠鼓起勇氣,向家人鄭重宣布自己要投身音樂創(chuàng)作。
話音剛落,家中便炸開了鍋,父親氣得滿臉通紅,斥責他不務正業(yè)。
面對家人的反對,陳志遠傷心不已,但他沒有退縮。

為了學習音樂知識,陳志遠省吃儉用,用積攢下來的零花錢報名參加各種音樂培訓班。
那些日子,他常常背著吉他,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從城市這頭趕到那頭去上課。
培訓班的條件簡陋,夏天悶熱得像蒸籠,冬天又冷得刺骨,他依然不放棄。
為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在各個酒吧、夜總會等地進行演奏。
在那里,他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音樂風格,有激情四溢的搖滾,有柔情似水的民謠,還有節(jié)奏感強烈的爵士樂。
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2.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jié)識了當時在樂壇頗具影響力的制作人。
制作人被陳志遠的才華和執(zhí)著所打動,決定給他一個為歌手創(chuàng)作歌曲的機會。
那段時間,陳志遠把自己關(guān)在狹小的創(chuàng)作室里,沒日沒夜地創(chuàng)作。
終于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名為《曙光》的歌曲。
這首歌一經(jīng)推出,便受到了聽眾的廣泛好評。
1980 年,他迎來了事業(yè)的重大突破。
為鳳飛飛創(chuàng)作的《掌聲響起》一經(jīng)問世,便迅速風靡整個華語地區(qū)。

陳志遠(右一)
那時候,大街小巷都回蕩著這首歌的旋律。
“孤獨站在這舞臺,聽到掌聲響起來,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
至今仍然是鼓舞人心的佳作。
隨著《掌聲響起》的成功,陳志遠的事業(yè)如日中天,邀約不斷。
1983 年,他迎來了又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
這一年,他為蘇芮打造的專輯《搭錯車》橫空出世,《酒干倘賣無》《一樣的月光》等歌曲,成為了華語樂壇永恒的經(jīng)典。

蘇芮的演唱更是為這首歌增色不少,她那富有穿透力的聲音,將歌曲中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這張專輯的成功,讓陳志遠在華語樂壇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鞏固,成為了當之無愧的 “音樂教父”。
在事業(yè)的巔峰時期,他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創(chuàng)作和制作中,每天在錄音棚里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
飛碟唱片成立之初,簽下了蔡琴、蘇芮等日后的巨星級歌手,此時的陳志遠在飛碟唱片參與了蔡琴的《此情可待》、蘇芮的《臺北 東京》等的編曲工作,并讓這些專輯都成為臺灣流行樂壇的經(jīng)典專輯。
1982年潘越云的《天天天藍》專輯,陳志遠憑借此張專輯,獲得當年金鼎獎的“最佳編曲獎”。

蘇芮那首火遍大陸的《跟著感覺走》,便是大陸聽眾對于陳志遠先生的作曲及編曲和飛碟唱片最初的印象。
1990年林憶蓮在飛碟唱片出版了個人首張國語專輯《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林憶蓮
在制作《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時,飛碟老板剛聽了前奏就笑說「我聽見錢掉下來的聲音」。
1992年下半年,陳志遠終于自組制作公司“熱帶音樂”,而陳志遠選擇的第一位歌手,就是歐陽菲菲。
飛碟、陳志遠、歐陽菲菲的“鐵三角”組合,也為歐陽菲菲加盟飛碟,首張專輯《擁抱》的大賣打下堅實基礎(chǔ)。
不過他也失手過,曾經(jīng)為張雨生制作了一首《不亮的燈》,沒火。
后來為了這次失手,給張雨生創(chuàng)作了一首《我的未來不是夢》火了個一塌糊涂。
不過那次失手,也為他和黃磊的緣分埋下了伏筆。
3.
這首沒火的歌,一年后改了改成了《邊走邊唱》收錄在黃磊的同名專輯里,忽然,這歌兒火了。
黃磊與陳志遠的相遇,是黃磊第一次導演的電視劇《似水年華》,陳志遠就負責整部劇的音樂。
到后來黃磊的每一部戲,從《橘子紅了》到《天一生水》陳志遠都是電視劇的作曲人,兩個人一拍即合的默契,使他們開始長達十幾年的友誼。
陳志遠說自己不會表達。
黃磊卻說,老師是最會表達人,他的音樂就是他的表達。

陳志遠與黃磊
兩人相差21歲,卻成了最好的朋友。
陳志遠在臺北有演唱會,黃磊會飛過去。
黃磊的電視劇,陳志遠鼎力相助。
2004年,陳志遠查出癌癥。
常年的高強度工作,讓他的身體再難負荷,亮起來紅燈。
可陳志遠沒有悲傷多久,就又繼續(xù)工作了。
他仿佛要抓住最后的時光,能再給世界留下更多的音樂。

陳志遠和太太陳若葵
最后,他倒在了錄音棚里。
彌留之際,他依然完成了歌曲《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樹在》的創(chuàng)作。
他說那是他的人生寫照。
這首歌交給了當年唱《再回首》的姜育恒。

姜育恒
“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
他一生只有兩萬多天,卻制作了兩千多首歌,也就是說平均每十天就要有一首歌曲問世。
這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錄音棚里度過。
最后也成了倒在了錄音棚的殉道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