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男子拿著一枚滿是裂紋的扳指來鑒寶,聲稱是20000元撿漏得到的,誰想專家剛打眼一看就神情大變,說道:“立刻摘下來,這種扳指你也敢戴?”
男子一聽,心中大驚,同時又對專家脫口而出的話感到幾分困惑,這枚扳指自己戴了幾十年、盤了幾十年,也沒什么事兒,為何原本談笑風(fēng)生、一臉淡定的專家見到之后神情大變?
這枚滿是裂紋的扳指背后又藏著怎樣的秘密?
鑒寶人來自山東,姓張,張先生平日里沒什么愛好,就喜歡盤自己手上戴的扳指,雖說他沒有什么慧眼識珠的能力,但他還是深信這扳指大有來頭。
看著節(jié)目組正襟危坐的專家們,張先生臉上帶著激動和興奮:“各位專家好,我是今天的鑒寶人,我?guī)淼膶氊愂且患浯浒庵浮!?br/>聽到張先生的介紹,專家們微微點(diǎn)頭示意,已經(jīng)做好準(zhǔn)備鑒定一番,誰料張先生根本不走尋常路,對著專家說道:“這寶物如今在我手上!”
張先生揮了揮手,專家們定睛一看,大驚失色,這才有了開頭一幕,連忙讓張先生把扳指取下來,張先生雖疑惑,可看著專家們那不同尋常的反應(yīng),還是乖乖照做。
一位專家率先開口,詢問道:“這扳指,你從哪里得來?”
鑒寶,自然要詢問出處,至于這最后的出處,源于哪個朝代,擁有多少年的歷史,專家們自然會給出正確的答案。
張先生一聽,眼神晦暗不明:“這扳指是我20000元撿漏得到的!”
張先生眼神閃躲,并未直視專家眼睛,誠然,張先生撒謊了。
專家們面面相覷,隨后說道:“鑒寶,就是要說實(shí)話、說真話,這扳指從何處來?”
張先生一看沒有瞞過去,當(dāng)即也不再賣關(guān)子,徐徐講述起了這扳指的來歷……
張先生的祖上算是大戶人家,雖無權(quán),卻有錢,尤其是張先生高祖父那一代,在當(dāng)時相當(dāng)了不得。
一位茶商因遭遇天災(zāi),所有的貨物全部損毀,賠了個精光,為了重新起家,那位茶商便找到了張先生的高祖父,希望能夠借一些做生意的本錢。
張先生高祖父十分大方,二話不說就將錢財(cái)借給了茶商,并告知茶商什么時候有錢了再還不遲。
茶商對張先生高祖父很是感激,可禍不單行,沒多久,那位茶商便生了重病,命不久矣,臨終之前,茶商托人將一枚翠綠的玉扳指送到張先生高祖父手中。
張先生高祖父一看便知那扳指不是俗物,再加上與那茶商有幾分情誼,便將那扳指留下,視為傳家寶,代代相傳。
到了張先生這一代,那扳指已經(jīng)頗有些年頭,恰逢張先生從小就對扳指一類的東西情有獨(dú)鐘,索性將傳家寶戴在了手上,這一戴就是幾十年。
《尋寶》節(jié)目開播之后,立刻吸引了張先生注意,他也想看看自己高祖父留下的這枚扳指到底值多少錢,索性去鑒寶,可誰料,結(jié)果卻把他嚇一跳。
專家們鑒定一番后,可以確定,那枚布滿裂紋的扳指價值連城,通身翠綠,價值不菲,只是扳指的原材料并不是翡翠,而是極為罕見的海象牙。
海象牙制品在古代是專門供奉給達(dá)官顯貴佩戴的,清朝乾隆年間,流行一種工藝,可以將罕見的海象牙染色成翠綠色,如同翡翠。
染色工藝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極為成熟,且染色逼真,與真翡翠無異,受到達(dá)官顯貴喜愛,只是后續(xù)這門工藝失傳,世間很少再有這般工藝,而且還是異常珍貴的海象牙制品。
“這扳指價值連城,只是在市面上是禁止交易和流通的,更不能佩戴!”
張先生一聽前半句喜出望外,沒想到自己真的要發(fā)財(cái)了,可一聽后半句,心中驚駭,也有些疑惑。
“我都佩戴了幾十年了,為何不能佩戴?”
專家一聽,臉色鐵青,隨后說出的真相令張先生目瞪口呆。
“這海象牙扳指可不是給活人佩戴的!”
原來,這扳指竟是古代達(dá)官顯貴們的陪葬品,生前不佩戴,死后“殉葬”,日日與死人待在一起,這十分不吉利。
張先生一聽專家們解釋,驚出一身冷汗,一想到自己帶著死人物品幾十年,心中就止不住發(fā)顫,東西不能賣、又不能戴,留著干嘛?
最終,在專家們的建議下,張先生決定將該扳指捐贈給國家文物部門,讓更多的人欣賞,領(lǐng)略那獨(dú)特的工藝。
信息來源:《天下尋寶》山西衛(wèi)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