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沂出生于1912年,貴州遵義人,出生于一個小地主兼教師家庭,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陳沂天資聰穎,讀書刻苦,學習成績很好。中學畢業(yè)后,陳沂考入四川大學工學院,不過,因為時局的變化,1929年,他離開四川,前往上海,參加了“左聯(lián)”的外圍組織。

1931年,陳沂考入北平中國大學,到北平之后,他加入了北平“左聯(lián)”。也是這一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我國東北地區(qū)。九一八事變后,陳沂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救亡活動,宣傳抗日救亡思想,引導周圍的青年投身抗日救國的時代號召當中。
九一八事變后,陳沂加入了我黨,此后他繼續(xù)在北方宣傳我黨的各項抗日主張,引導周圍的青年走向進步與光明。然而,國民黨反動派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此舉導致很多進步人士受到迫害。1933年,陳沂也不幸被捕,并被關入獄中。

1935年,陳沂經過營救后出獄,此后他先是返回家鄉(xiāng),然后又前往上海。因為曾經入獄,所以陳沂與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到上海后,他一邊工作,一邊尋找組織。1936年年底,在潘漢年的幫助下,陳沂恢復了組織關系。

1937年,陳沂前往南京,進入一家抗敵劇團工作,不久后,陳沂跟隨抗敵劇團進入了太行山,成為干部訓練班的一名教員。年底,他在晉城參加了八路軍,此后陳沂又前往冀南根據地,擔任了《冀南日報》總編輯。1941年,陳沂調任《魯西日報》社社長,主要負責山東分局的宣傳與文藝工作,在動員有志青年參軍參戰(zhàn)、鼓舞士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進了抗戰(zhàn)的勝利。
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陳沂擔任了華東局宣傳部部長,不久后又被調到東北。到東北后,陳沂先是辦了一段時間報,后又被調到后勤部門,擔任了東北野戰(zhàn)軍后勤部政委,在建設后勤運輸線、保障前線物資供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建國后,陳沂擔任了總政文化部部長。任職期間,他奉命籌建總政文工團,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文藝人才,同時,陳沂還鼓勵創(chuàng)作,在他的領導下,總政的文化工作如火如荼地發(fā)展起來。1955年授銜時,陳沂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上У氖牵阢暫?年,也就是1958年,陳沂受到錯誤對待,被劃為“右派”,并被下放到黑龍江齊齊哈爾園藝試驗站。
1961年,陳沂被調回哈爾濱,此后在羅榮桓的保護下,他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并擔任了黑龍江省作協(xié)副主席,后續(xù)又擔任了哈爾濱市二輕局副局長。在1966年開始的那段特殊歷史時期中,陳沂也受到沖擊,身心受到極大的迫害,但他始終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度過了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

在被劃為“右派”后21年,也就是1979年,陳沂被調到上海,擔任了上海市委副書記兼市委宣傳部部長。次年,他又擔任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財經委主任。期間,陳沂充分發(fā)揮老干部的作用,積極為新時期上海的各項建設獻言獻策,并為地方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很多可靠的意見。晚年的陳沂主要生活在上海,于2002年因病去世,享年90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