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一座大氣魄的城市,滾滾奔流的江水將這座城市一分為三,它有著繁華厚重的歷史,無數(shù)文人墨客在此寫下了動人的詩篇,眾多英雄豪杰都在此留下過足跡。

偉大的人民領(lǐng)袖毛澤東,雖然出生在湖南,但是他的一生卻與武漢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在武漢東湖

在解放前,毛澤東就多次到過武漢,他曾經(jīng)在此主持武昌中央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工作,完成了《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召開過著名的“八七會議”。

解放后,毛澤東更是頻繁地到訪武漢。據(jù)統(tǒng)計,從1953年起,毛澤東就來武漢48次,最長的一次曾居住將近半年,可以說,武漢儼然成了毛澤東的第二故鄉(xiā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58年,毛主席在武漢去黃石的路上

那么,對于毛主席來說,武漢這座城市究竟有何魅力,讓他如此流連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武漢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武漢,位于中國的中部,長江與漢江在此交匯,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譽,交通便利。北到京津,南到珠三角,東到長三角,西到成渝,這些東西南北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從武漢出發(fā)都可以快捷地到達。

1927年,毛澤東登上黃鶴樓,寫了一首《菩薩蠻·黃鶴樓》,其中云:“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strong>

坐鎮(zhèn)武漢,他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全國各地的情況,并且快速地作出部署,采取措施,解決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突發(fā)問題。

在武漢,毛澤東做出過一系列重大決策,包括炮擊金門、修建三峽工程、南水北調(diào)等,還接見過來自64個國家的94批客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58年,毛澤東在武漢會見金日成

第二,武漢的大江大湖,深得毛主席的喜愛。

可以說,武漢是中國最不缺水的城市之一,全市水域面積達2200多平方公里,約占全市面積的26%。除了長江和漢江,武漢還有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

毛澤東一生都喜歡水,除了讀書,游泳就是他最大的愛好。

每當看到滾滾的長江水,他不僅會詩興大發(fā),而且想到江水中去,體驗與波浪搏擊的樂趣。

從1956年到1966年,毛澤東先后18次暢游長江。

1955年,毛澤東就提出要橫渡長江,出于安全考慮,大家都一致反對。但是,毛澤東堅持要去,他說:“坐在家里房子也可能塌下來,哪里能一點風險都沒有呢?”

1956年5月31日,毛澤東第一次暢游長江,一共游了兩個多小時,經(jīng)眾人再三勸說,他才肯從水中出來。

1966年,73歲的毛澤東興致勃勃地游了長江后,對外國客人說:“我們不怕大風大浪,蔣介石大吧,美國人大吧?只要你敢頂,就沒什么可怕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6年,毛主席暢游長江

除了長江,毛澤東最愛的就是武漢東湖。

毛澤東將風景秀麗的東湖稱為“白云黃鶴的地方”,曾對贊嘆到:“東湖真好!”

他每次來武漢,都是住在東湖賓館。漫步在東湖邊,煙波浩渺的湖水,湖邊挺拔的水杉,婀娜的柳樹,飄香的桂花,讓他感到十分愜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與警衛(wèi)在東湖

第三,毛主席有“楚文化”情結(jié)。

在古代,湖南與湖北同屬楚國,在文化上是一脈相承的。武漢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出生在湖南的毛澤東,對武漢有一種天然的認同感。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十分崇拜屈原,他如癡如醉地讀過《楚辭》,每當他站在長江和東湖邊上,他就會想起屈原被放逐的生活,心中升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慨。

此外,武漢的飲食文化,也是毛澤東十分推崇的。

據(jù)毛澤東的廚師回憶,毛主席的早餐,一般都是武漢特色的油條、豆皮、米粉,這些他都十分喜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53年,毛主席在武漢與小販交談

毛澤東十分愛吃魚,尤其喜吃武昌魚,他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詩句,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1976年,毛澤東的最后一個春節(jié),他的身體已經(jīng)十分虛弱,除了米飯,他只吃了一點武昌魚。

總之,武漢不僅是毛主席一生中重要的革命與政治舞臺,也是他理想的生活之地,難怪他會對這座城市如此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