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個人頭祭,還在做嗎?”
1950年,在慶祝建國一周年的活動前幾天,毛主席會見云南西盟佤族的首領(lǐng)拉勐時問道。

“那是我們的傳統(tǒng),還在做的,每年播種和秋收之后都會做?!?/p>
拉勐第一次到北京看到恢宏的建筑就驚呆了,如今看到氣宇軒昂的毛主席,更是不自覺地收起首領(lǐng)的架勢,恭敬地回答道。
“人頭就不要用了嘛,用其他東西替代,行不行?”
毛主席覺得人頭祭太殘忍,希望佤族能改變這個陋習,拉勐連連點頭,可是回去后他的話卻沒有人聽。

佤族人頭祭祀
佤族是我國西南地區(qū)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是東南亞最古老的孟高棉“濮”系族群后裔之一。
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的文獻中就有“僬僥”的記載,唐代時被稱為“望”,明清時又被稱為“古剌”“哈剌”等。
在他們自己的語言中,他們稱自己是“司崗里”,有些地方的佤族翻譯為“從葫蘆里出來的人”,有些則是翻譯成“從山洞里出來的人”。
雖然佤族人生活的區(qū)域相近,但是不同的地方佤族生活習慣和習俗也不太一樣,緬甸的佤邦曾經(jīng)也是中國人,如今被劃分為緬甸人。
可是他們十分硬氣,也對中國有很強的歸屬感,他們擁有獨立的軍隊,堅持用中文,他們的孩子還能到云南上高中。

如今的佤族作為少數(shù)民族,享受了不少政策照顧,民族聚居區(qū)成為旅游熱門,吸引無數(shù)人去游玩,了解他們的文化。
在他們那里,見到最多的就是牛頭,據(jù)說是在祭祀時他們會殺很多頭牛,然后將牛頭掛起來。
甚至還會互相比較,誰家的牛頭多就能顯示誰家的財富水平,在祭祀的地方則是用來告慰神靈,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958年以前,被掛起的不是牛頭,而是人頭。
這樣驚悚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在佤族的傳說中,在佤族人還過著原始生活的時候,有一個漢人來到他們居住的地方,教他們種植玉米,還給他們玉米種子。
佤族人很感激他,按照他的方法將玉米播種下去,可是佤族人悉心照料,卻不見種子發(fā)芽。
佤族人不明所以,第二年這個漢人又來了,了解原委后就說:“不是你們沒有照顧好,也不是你們不會種,而是你們沒有祭神,沒有神保佑玉米就長不出來。”
佤族人詢問,該怎么祭神,那個漢人就拿起刀對著面前的人的脖子就是一刀,瞬間人頭落地。

在大家驚慌的時候,他信誓旦旦地指著地上的人頭說:“用人頭祭祀是最高誠意,明年玉米必定長得好。”
之后漢人又給了他們一些玉米種子,佤族人又將玉米種下去,竟然真的看到種子發(fā)芽,一天天長高結(jié)了穗,讓佤族吃上了玉米。
從此佤族人就對用人頭祭祀深信不疑,甚至發(fā)展到有什么愿望都要用人頭祭。
可是這祭品可不是豬牛羊,隨隨便便就殺了,而是真實活著的人,他們怎么下得去手?

在當時愚昧的思想中,即使不愿意也沒辦法,犧牲一個人就能換來全族人一段時間的安寧,是值得的。古代我國很多地方就用人祭神的做法。
佤族人將人頭祭神的傳統(tǒng)稱為“人頭祭”,每年春播或者秋收時就會舉行一次,具體效果如何他們也不管了。
有人就會問了,誰會愿意當這個祭品呢?誰會愿意自己的家人當祭品呢?
其實在佤族內(nèi)部,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叫“獵人頭”,因為每個人都不愿當祭品,于是就衍生了“捕殺祭品”的獵手,成功“獵”到人頭的人就會被稱為英雄,在族里的地位就會更高。

而一些人為了當英雄,經(jīng)常會對族里的老弱病殘下手。沒有老弱病殘,那就將目光轉(zhuǎn)到有仇的人,或者其他有仇的村寨。
一到要祭祀的時間,各個村寨到處是被殺掉的人,喊殺聲響徹山林。
這種傳統(tǒng)習俗直到1949年解放軍解放佤族聚居的地方,還在持續(xù),當?shù)卣阆朕k法讓佤族人改掉這么殘忍的習俗,可是收效甚微。

政府決心改革
1950年,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時候,中央政府決定邀請全國各地的少數(shù)民族齊聚北京參加國慶典禮,佤族也被邀請了。
可是佤族自古就對漢人敵視,因此強烈拒絕參加,首領(lǐng)拉勐還對著去動員的政府官員大罵道:“你們漢人是想騙我們出去,好占我們的地盤!”
為了讓拉勐相信不是騙他們,政府官員甚至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佤族村寨里去當人質(zhì),這才讓拉勐同意去北京參加慶典。
一路坐車到北京,看到路上的風景和人情,拉勐的思想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在村寨里他們還過著比較原始的生活,可是外面的世界早就過上了文明的生活。

看到那恢宏的天安門時,他更是感覺自己很渺小,在佤族村寨里他是老大,可是到外面到處都是氣宇不凡的大人物,生人地不熟的他根本囂張不起來。
尤其是見到毛主席時,他更是恭敬得不行,毛主席問到他們的“人頭祭”還有沒有做時,他心頭一震。
但是對于毛主席說用其他“頭”代替的說法,他并不認同,毛主席說的猴頭、豬頭都沒有人頭誠意大。
不過經(jīng)過毛主席的勸解,他也明白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同等寶貴的,應該擯棄那些陋習擁抱文明,因此他承諾回去就勸解族人放棄人頭祭。

然而拉勐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地位,任他怎么說但凡是談到廢除人頭祭時,族人反對的聲音都很強烈。
甚至那些“獵手”開始將目標放在去勸解他們的工作人員頭上。
1954年,一支民族工作隊去當?shù)刈龈母锕ぷ鲿r,有一名落單隊員就被“人頭祭”了。
兩年后西盟發(fā)生蟲災,于是“獵手”們又摩拳擦掌,對著仇恨的村寨就揮起了武器。兩個村子互相獵殺,直直獵了3個月,死傷無數(shù)。
1957年,一支13人的國家地質(zhì)勘探隊全部落入“獵手”的手中,成為人頭祭的供品。

1958年,一男子因為太想要提升地位,就跑到一戶只有老幼婦孺的家里,將一家7口人全數(shù)殺盡,殘忍至極。
他本以為等待的是榮譽,但當?shù)卣庾R到不能再放任下去了,必須以強硬手段阻止,于是出動了警察將那人逮捕。
并且公開審判他的罪行,最終以“古人殺人罪”處以死刑立即執(zhí)行,一聲槍響之后那些“獵手”再也不敢了,害怕下一個是自己。
這個殘忍的陋習到此時終于得到遏制,之后政府就給他們修建房屋、興修水利,教他們種植方法,讓他們明白不用人頭祭也能五谷豐登。

隨著新思想進入村寨中,佤族人的思想也逐漸開化,如今在保存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之外,生活習慣、文化等都和漢人差不多了。
看到他們說著流利的普通話,家家戶戶掛著的牛頭,就會明白我國真正實現(xiàn)了民族大團結(jié),56個民族都是一家人。

參考信息:《佤族簡史》編寫組. 佤族簡史[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8-06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