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涉足房地產之前,我挺傻的。以前我一直不理解,為啥有人愿意花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去買房子。那時候大概在2013 - 2014年的上海,房價還沒那么高。上海房價從2015年開始暴漲,現在的房價跟2015年比,翻了兩倍多。也就是說,2015年500萬的房子,即便現在跌了30% ,也得1000多萬。

當時我跟現在網上很多唱衰房價的人想法一樣,覺得花幾百萬、幾千萬買房的人都是傻子。我心想,有這么多錢,在老家買套房子,或者租房子住,多劃算呀。那時候我租的房子,租金一個月3000塊,房東說這房子要賣將近300萬。我算了算賬,這太不劃算了,回報率比把錢存銀行還低得多。

后來我慢慢明白了,有些房子可不單單只是房子。第一,它是奢侈品。當一個人的身價和收入達到一定程度,消費層次也得跟上。這就跟吃飯一樣,要是你月薪3000塊,可能就只能吃快餐,哪敢天天去吃海底撈?但要是你月收入3萬,那就可以選擇晚上吃西餐還是吃火鍋,還能經常和朋友出去聚餐、喝酒。要是你年收入上百萬,追求就更高了,可能會為了一家餐廳驅車幾百里,甚至坐飛機去某個地方度假打卡。我有個粉絲,年收入五六百萬,他每到一個國家,首先就去當地網上評分高的網紅餐廳吃飯。

其實我們一直以來對房子的理解都有誤,總覺得買的就是居住的房子,其實不然。就拿上海來說,浦東有幾個小區(qū),很多人買那里的房子是為了學位。還有市中心黃浦區(qū)的翠湖天地、湯臣一品這類房子,買的是圈子,當然也有學區(qū)因素,上海那些很牛的小學也在附近。

所謂圈子,就是你的鄰居也都是超級富豪。大家都是超級富豪,在做生意或者事業(yè)上就能相互照應,說不定鄰居給你介紹個生意,賺的錢就遠超買房花的錢。要是你身家?guī)讉€億,你會去租房子住嗎?那多沒面子。

很多人不理解房子,其實就跟大街上那些幾百萬的豪車一樣。這些車保值嗎?買豪車可不是因為它保值,而是它符合車主的身份。房子也一樣,大家總把它單純看成投資品,其實它首先是身份的象征,有的代表圈子,有的關乎學區(qū),之后才談得上是投資品。

所以每次上海的豪宅開盤,總會有全國各地的超級富豪排隊搶購。很難想象,幾千萬甚至上億一套的房子,居然要排隊搖號。現在上海市中心有些樓盤還設置觸發(fā)積分機制,啥叫觸發(fā)積分呢?

就是光有錢還買不了,得有積分,還要滿足各種條件,比如在上海交了多少年社保,社保繳費金額多少,在上海有沒有房子等等,用這些條件限制你參與搖號。為啥會這樣呢?因為這些房子有性價比,一兩千萬的房子對他們來說性價比還挺高。這下你明白小區(qū)里的業(yè)主都不簡單了吧?他們很多就是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