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一張身份證,一場無妄之災】

“領幾個雞蛋能出啥事?”西安75歲的張彩鳳(化名)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只是跟著老姐妹去菜市場附近的流動攤點“薅羊毛”,竟惹上了官司,銀行卡被凍結,還被判賠5000多元。這場“免費雞蛋引發(fā)的血案”,撕開了老年人信息安全的巨大漏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眨眨眼、搖搖頭”的陷阱

2023年起,張老太和一群老人被微信群里的“免費領雞蛋”通知吸引。攤主的要求看似簡單:拿出身份證“注冊認證”,對著手機眨眼、搖頭完成人臉識別。老人們以為只是“走個流程”,殊不知這些動作成了騙子盜用身份的開端。

“他們說是注冊領雞蛋,我們哪懂啥網店?。 ?a class="keyword-search" >張老太回憶道。直到今年1月,她買菜時發(fā)現微信支付被凍結,銀行告知“因網店侵權被起訴”,才驚覺自己成了“賣假面膜網店”的店主。

二、官司背后的黑色產業(yè)鏈

法院判決書顯示,冒用張老太身份的網店“伊菲海外活動店”銷售假冒化妝品,經淘寶認證的身份信息直指她本人。盡管她從未經營網店,但因“實名認證完成”,法律上難逃連帶責任。

律師王可凡分析:這類騙局中,騙子利用老年人配合的“活體認證”,繞過了平臺審核。一旦出事,老人可能面臨三重風險——行政處罰、民事賠償甚至刑事責任。

三、全國觸目驚心的“雞蛋騙局

安徽六安:老人為領雞蛋拉好友進詐騙群,致他人被騙76萬元

山東菏澤:76歲老人被“養(yǎng)老山莊項目”騙走37萬,騙子正是發(fā)雞蛋的“熱心小伙”

天津:犯罪團伙靠“注冊APP送雞蛋”非法獲利14.5萬,6人獲刑

這些案例揭示:從幾毛錢的紅包到數十萬投資騙局,“免費雞蛋”只是撬開老人信息庫的第一把鑰匙。

四、我們該如何保護“老小孩”?

給老人的提醒:

身份證比黃金更“貴重”,絕不外借

面對“眨眼搖頭”認證,立刻警覺

遇“免費午餐”先問子女,別怕丟面子

給子女的功課:

定期幫父母清理手機群聊

用真實案例科普新型騙局

綁定銀行卡設置小額支付限額

給社會的呼吁:

社區(qū)增設“防騙雞蛋領取點”,用正規(guī)活動擠壓騙子生存空間

平臺加強人臉識別二次驗證,例如增加語音提示“您正在開通網店”

【結尾:免費的代價,我們付不起】

當張老太顫抖著手刪除所有“領雞蛋群”時,她反復念叨:“要是當初多問一句就好了......”這場風波扣走的5000元,不僅是金錢的損失,更是一位古稀老人對數字時代的信任。

免費雞蛋的甜蜜外衣下,包裹的可能是整個晚年的崩塌。轉發(fā)這篇文章,讓更多老人和子女看見——有些“便宜”,我們真的占不起。

(本文素材綜合自華商報、法院判決及多地警方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