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媽媽當?shù)锰锴恕?/p>
那天刷到一條短視頻,差點把我看破防了。
一個媽媽蹲在廚房啃芒果核,倆娃坐在餐椅上啃芒果肉,邊啃邊笑:“媽媽,核好吃嗎?”她咧嘴一笑:“可甜了!”
彈幕炸了:
“姐妹,非得啃核?”
“你擱這兒演苦情劇呢?別太委屈自己?!?/p>
“這不是母愛,這是自我感動!”
操!這不就是我嗎?!

上個月帶娃去游樂場,孩子要喝奶茶,我瞅了一眼價格表,18塊錢一杯,我跟孩子說:“這些東西是糖水勾兌的,回家媽給你沖蜂蜜水!”結果娃當場嚎得全商場圍觀,仿佛我當眾虐童。
回家照鏡子,看著鏡子里那個蓬頭垢面、穿褪色家居服的女人,原來老娘活成了全網(wǎng)嘲的“廉價感”媽媽!

廉價感媽媽的6大特征,條條扎心!
活得像個“人形邊角料”
“剩菜你吃,新衣娃穿”是基本操作。
餃子煮破了皮?你吃!牛排煎老了?你啃!超市試吃區(qū)永遠有你沖鋒陷陣的身影,美其名曰“勤儉持家”,實則在孩子心里種下“窮氣”。
我閨蜜更絕——全家吃火鍋,她全程用漏勺撈鍋底渣:“這湯底花68呢,不能浪費!”
有次她兒子同學來家玩,看見她蹲在廚房嗦剩菜葉子,轉頭就傳成“XX媽媽是撿破爛的”。

哭窮式教育,養(yǎng)出“不配得感”娃
“冰淇淋8塊錢?夠我吃一頓飯了!”
“這玩具頂你爸半天工資,你忍心要?”
這些話術看似省錢,實則給孩子套上終身枷鎖。網(wǎng)友@檸檬茶說:“28歲第一次去星巴克,手抖得差點打翻杯子,滿腦子都是我媽那句‘喝這玩意兒不如去搶錢’”。
更可怕的是“苦情綁架”:“媽連病都不敢生,就為供你讀書”——結果孩子高考填志愿,哭著選最便宜的專業(yè),生怕多花家里一分錢。

自我感動式犧牲,換回一肚子怨氣
凌晨五點爬起來包包子,結果老公嫌餡咸,孩子嫌皮厚;
咬牙買下3000塊的早教課,轉頭聽見婆婆嘀咕:“有這錢不如買奶粉!”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早就警告:“當媽別學苦情戲女主角,你演得越慘,孩子越覺得愛是筆高利貸”。

穿搭全靠睡衣,護膚全靠自來水
接送娃永遠穿著那件起球的衣服,梳妝臺積灰三年,粉底液干成水泥塊還嘴硬:“自然美最健康!”
結果家長會上,孩子死活不讓你坐他旁邊——
“媽,你能不能穿得像個人?”

情緒像過山車,全家跟著遭殃
前一秒溫柔似水:“寶貝想吃啥媽都買!”
后一秒暴跳如雷:“就知道亂花錢!我怎么生了你這個討債鬼!”
孩子日記本里寫:“媽媽像定時炸彈,我永遠不知道哪句話會引爆她”。
把老公當祖宗,把自己當保姆
“孩子我來哄,碗我來刷,地我來拖——你上班累,玩會兒游戲吧!”
結果某天發(fā)燒躺平,發(fā)現(xiàn)全家集體餓死——
老公不會煮泡面,孩子找不到秋衣,狗都學會自己遛自己了!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是時候撕掉“廉價感”標簽了,教你4大狠招:
適當“自私”
學學那個90后硬核寶媽——給孩子削芒果時,與孩子一起吃,再苦不能苦自己。
拒絕“喪偶式育兒”
別學某博主“體貼”老公加班,獨自帶娃看病到凌晨,結果人家在KTV摟著女同事唱《死了都要愛》。
要知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會擺爛的媽媽有人疼。
要有“配得感”
舍得給孩子買1699的樂高時,也要舍得給自己捎支口紅;
全家吃人均500的大餐時,理直氣壯點最貴的牛排——
“媽媽值得”這句話,不是說給孩子聽,是做給孩子看。
你不是“完美媽媽”
適當“混蛋”其實沒那么差,飯燒糊了?點外賣! 孩子哭鬧?讓他哭!
育兒專家的話:“60分媽媽養(yǎng)出100分孩子,100分媽媽養(yǎng)出0分的孩子”。

結尾:
姐妹們,別等孩子嫌棄才覺醒,別等婚姻崩盤才后悔。
去他的廉價感!
你活成愛馬仕,孩子自然學會珍視;
你活成地攤貨,就別怪全家拿你當抹布。
從今天起,“老娘最貴”!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