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的政治生態(tài)這些年真是越來越復雜,藍綠對壘、統(tǒng)獨之爭,吵得不可開交。

國民黨、民進黨這些大黨各有各的盤算,但公開喊兩岸統(tǒng)一的人卻越來越少,尤其在民進黨執(zhí)政后,“臺獨”聲浪一波接一波,統(tǒng)派的聲音反而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提出讓洪秀柱、吳成典、邱毅這三位統(tǒng)派代表人物站出來,牽頭搞個“愛國統(tǒng)一陣線”,把島內的統(tǒng)派力量擰成一股繩,扛起反“獨”促統(tǒng)的大旗。

洪秀柱1948年出生在臺北,家里條件一般,算不上什么大富大貴。

洪秀柱念的是“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后來還跑美國拿了個教育碩士,回臺灣省后先當老師,教了幾年書才踏進政壇。

她從基層干起,當過立法委員,后來還爬到了立法院副院長的位置。2016年,她當上國民黨主席,是國民黨歷史上第一個女主席,這在當時可是個大新聞。

她在黨內一直是個硬派人物,尤其在兩岸問題上,立場特別清楚,就是堅持“一個中國”,不搞曖昧。

她當主席那會兒,國民黨內部亂七八糟,她上臺本來是想穩(wěn)住局面,結果因為太強調統(tǒng)一,還跟大陸走得近,黨內有些人覺得她太“紅”,最后沒干多久就被換掉了。

洪秀柱這些年沒少跑大陸,參加各種兩岸交流活動,像海峽論壇啥的,她都是??汀K恢闭f兩岸是一家人,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這話她講了幾十年,從沒變過。

因為這,她在統(tǒng)派圈子里名氣特別大,島內島外都有一堆支持者。

吳成典1957年出生在金門,這個地方特殊得很,離大陸近得不行,當年炮戰(zhàn)打得熱火朝天,他從小就在那種環(huán)境下長大,對兩岸關系的感覺肯定跟一般臺灣人不一樣。

他干過金門縣副縣長,后來加入新黨,還當過兩屆新黨主席。新黨這幾年在臺灣政壇不算啥大勢力,但吳成典靠著自己的堅持,還是有點影響力。

他是個直性子,特別看重“九二共識”,老說否定“九二共識”就是搞“臺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他底線。

他在金門那塊兒沒少干實事,比如推動兩岸青年交流,搞些小三通的項目,想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兩岸系的好處。

他老家金門本來就靠大陸近,鄉(xiāng)親們也大多盼著和平,他這些年一直在基層跑,把這些聲音帶出來。

吳成典不像洪秀柱那么高調,但他很務實,接地氣。

他在統(tǒng)派里算是個“干活型”的人,不太愛耍嘴皮子,更愿意干點實際的。不過因為新黨勢弱,他的影響力主要還是局限在金門和一些統(tǒng)派小圈子里。

邱毅1956年出生,算是這仨人里學術味兒最濃的一個。

他以前是臺灣大學的經(jīng)濟學教授,教書教得好好的,后來跳進政壇,干過立法委員,也在國民黨里混過一陣。

他最出名的事是當年揭陳水扁家族的貪腐案,那時候他在電視上指著鼻子罵,火藥味十足,弄得全臺灣都知道他了。

邱毅這人嘴硬得很,反“臺獨”反得特別狠。他跟洪秀柱一樣,認準“一個中國”原則,覺得任何搞分裂的都是禍害。

他后來不當立法委員了,轉去當評論員,在電視上、報紙上沒少寫文章罵“臺獨”,尤其對民進黨那幫人,他是逮著機會就批。因為這,他得罪了不少人,綠營那邊老拿他當靶子打。

他政治生涯也不是一帆風順,中間還因為一些案子坐過牢,后來證明是冤枉的,洗清了才出來。

出獄后他沒消停,還是接著干評論員,繼續(xù)為統(tǒng)一發(fā)聲。他在統(tǒng)派里算是個“刺頭”,說話沖,但也因為這股勁兒,挺多人覺得他有種。

過去十幾年,臺灣的政治風氣變了好幾輪。馬英九那會兒,兩岸關系還算平穩(wěn),“九二共識”大家都認,至少面上過得去。

可民進黨上臺后,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搞“去中國化”,從課本改歷史到限制兩岸交流,一套組合拳下來,統(tǒng)派的地盤被擠得越來越小。

國民黨這邊內斗不斷,很多人為了選票不敢提統(tǒng)一,怕被扣帽子,統(tǒng)派聲音在島內幾乎成了“少數(shù)派”。

再加上美國這些年老插手臺灣問題,支持“臺獨”勢力,島內的綠營底氣更足了。

像洪秀柱、吳成典、邱毅這種硬核統(tǒng)派,看著這局面肯定急得不行。

他們覺得再不做點啥,統(tǒng)派可能真要被邊緣化到?jīng)]影了。

這個“愛國統(tǒng)一陣線”的點子,就是想把島內那些支持統(tǒng)一的人組織起來,別老是各干各的,得有個統(tǒng)一的步調。

核心還是“九二共識”,因為這東西是兩岸和平的基礎。

陣線要是真搞起來,打算干幾件事:一是推動兩岸經(jīng)濟、文化交流,比如多弄點青年論壇、經(jīng)貿團,讓老百姓看到統(tǒng)一的好處;二是反擊“臺獨”宣傳,尤其是在媒體上跟綠營打輿論戰(zhàn);三是給統(tǒng)派撐腰,讓他們有個平臺說話,不至于老被打壓。

至于為啥選洪秀柱、吳成典、邱毅仨人,道理很簡單。

洪秀柱有資歷,當過國民黨主席,在政壇人脈廣,號召力強,適合當主席帶隊。

吳成典在基層有根基,尤其金門那塊兒他說了算,能把民間力量拉進來,當副主席挺合適。

邱毅嘴皮子厲害,搞宣傳、懟“臺獨”是一把好手,也能當副主席,分擔輿論壓力。

這仨人湊一塊兒,算是各有各的長處,能互補。

這個陣線不是說建就建的,得一步步來。

據(jù)一些公開資料看,類似的想法在2010年代末就有人提過,后來陸陸續(xù)續(xù)有些動作。

洪秀柱那幾年沒少跑兩岸活動,她還去過大陸參加論壇,聊了不少統(tǒng)一的話題。

吳成典也在金門搞過兩岸交流會,還帶隊去廈門推小三通。

邱毅則一直在媒體上活躍,2021年還寫文章呼吁統(tǒng)派聯(lián)合起來。

不過要真把這仨人聚一塊兒正式搞陣線,困難也不少。

先是民進黨那邊肯定不干,他們這些年對統(tǒng)派打壓很狠,像洪秀柱這種公開喊統(tǒng)一的,每次活動都被盯著,動不動就有人鬧場。

吳成典在金門還好點,但出了金門影響力就弱了。

邱毅名聲大,但爭議也多,容易被拿來當靶子。再加上經(jīng)費、人手這些實際問題,沒個大靠山支持,陣線想成型挺難。

洪秀柱、吳成典、邱毅仨人確實都在為統(tǒng)一干事兒,但他們更多是各自在自己的領域發(fā)力。

不過類似的想法和行動不是沒有,島內有些統(tǒng)派團體搞過聯(lián)合活動,像“中華統(tǒng)一促進黨”這類的組織就挺活躍,洪秀柱也偶爾跟他們互動。

吳成典在新黨里也一直在推兩岸交流,他還公開說過要團結統(tǒng)派力量。

邱毅則通過媒體間接幫腔,2021年他在節(jié)目里就提過類似“統(tǒng)派得有個大平臺”的想法。

就算沒正式成立,他們干的這些事也不是沒效果。

洪秀柱這些年跑大陸,參加海峽論壇、兩岸企業(yè)家峰會啥的,多少推動了點民間交流。吳成典在金門搞的小三通項目,2023年還恢復了些航班、船班,讓兩岸老百姓走動方便了點。邱毅的文章和評論,起碼在統(tǒng)派圈子里激起過不少討論,2022年他寫的一篇反“臺獨”的文章在網(wǎng)上轉得挺廣。

外面的壓力太大了,民進黨這些年對統(tǒng)派下手不輕,像2021年就通過什么“反滲透法”,盯著兩岸交流的人查。

洪秀柱每次活動都被綠營罵得狗血淋頭,吳成典在金門還好,出島就難了。邱毅更別提,綠媒老拿他開涮。再加上美國這些年給臺灣撐腰,統(tǒng)派日子更不好過。

內部也有問題,洪秀柱畢竟退了,年紀也大了,精力有限。吳成典窩在金門,輻射力不夠。邱毅爭議太多,號召力打折扣。

仨人雖然有心,但缺個強有力的靠山和資源,單打獨斗終究難成事。

到2023年,洪秀柱基本退居幕后,偶爾出來講講話,指導下年輕人。吳成典還在金門干著新黨的事兒,繼續(xù)推基層交流。邱毅還是老樣子,跑電視節(jié)目、寫評論,嘴上沒停過。

仨人都沒放棄統(tǒng)一這念頭,但現(xiàn)實擺在那兒,他們能做的也就這么多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參考資料

《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tǒng)一》 中國網(wǎng)

為提升可讀性,此文歷經(jīng)加工與潤色。劇情演繹,僅供娛樂,萬勿信以為真,切莫對號入座。圖文素材皆源自網(wǎng)絡,若有冒犯侵權之嫌,請及時聯(lián)絡,我會第一時間修改或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