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4日,金門海域發(fā)生了一起大陸漁船翻覆事件,兩名漁民因此喪生。
這事不僅讓兩岸關系繃緊了一根弦,還意外扒出了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在位時的一個“黑歷史”:他任內(nèi)扣押了超過10,856艘大陸漁船。
這數(shù)字一出,簡直像扔了個深水炸彈,把馬英九當年“兩岸和平推手”的招牌砸得稀碎。相比之下,蔡英文時期才扣了403艘,差距大得讓人咋舌。
金廈海域事件的來龍去脈
事情得從2024年2月14日說起。那天,金門附近海域,一艘大陸漁船在作業(yè)時被臺灣海巡船撞翻,兩名漁民落水后沒搶救回來。

大陸這邊炸了鍋,認為是臺灣海巡故意挑釁;而臺灣那邊先是說漁船自己“操作失誤”,后來又改口稱那是“三無船只”(無船名、無船籍、無證書),意思是沒證的船,他們執(zhí)法理直氣壯。
事件一出,兩邊反應都挺快。大陸這邊不含糊,2月25日就派福建海警的艦艇編隊到金門附近海域巡查,擺明了要加強管控。
巡查中,海警做了不少事,比如編隊航行、查驗證件、護漁警戒,還喊話警告,動作一套接一套。臺灣島內(nèi)媒體也坐不住了,紛紛轉載大陸報道,有的標題直接點明大陸這是要“宣誓管理權”。
這架勢,明顯不是鬧著玩的。

這事本身就夠敏感了,畢竟牽扯到人命和兩岸關系。
可沒想到,臺灣海洋委員會主任管碧玲在辯護時甩出的一串數(shù)據(jù),把水攪得更渾。
她說,馬英九當政時抓扣了10,856艘大陸漁船,而蔡英文時期只有403艘。
這對比一出來,等于把馬英九的老底給掀了,大家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那會兒對大陸漁船下手可比現(xiàn)在狠多了。

馬英九的黑歷史有多黑
馬英九在臺灣當領導人是從2008年到2016年,那段時間被很多人稱為兩岸關系的“蜜月期”。
大陸對臺灣釋放了不少善意,比如開放“三通”、簽ECFA(兩岸經(jīng)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經(jīng)濟上也讓利不少。
按理說,這種氛圍下,臺灣對大陸漁民應該也會寬松點吧?結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根據(jù)管碧玲披露的數(shù)據(jù),馬英九8年任內(nèi),臺灣海巡署扣押了10,856艘大陸漁船,平均一年抓1300多艘。
而蔡英文從2016年上臺到2024年,8年才扣了403艘,平均一年50艘都不到。兩相對比,馬英九時期抓的船是蔡英文時期的27倍。

這數(shù)字一擺出來,誰看了都得愣一下:這還是那個口口聲聲說要“兩岸和平”的馬英九嗎?
其實,馬英九那會兒抓船的事,當時沒怎么上頭條。為什么?因為兩岸關系總體還算融洽,大陸這邊也沒太聲張,新聞熱度自然就下去了。
加上國民黨在島內(nèi)宣傳上也擅長打“和平牌”,這些事就被掩蓋過去了。要不是這次民進黨自己抖出來,恐怕很多人到現(xiàn)在還蒙在鼓里。
抓這么多船,到底圖啥?有人分析,馬英九一方面對外喊著“不否認治權”,擺出和大陸和平共處的姿態(tài);另一方面,又暗地里讓海巡署對大陸漁船下狠手,可能是想在島內(nèi)證明自己還是“硬氣”的,能掌控局面。

只不過,這套兩面派的玩法,后來被蔡英文和民進黨搶了風頭,國民黨自己也砸了招牌。
政策背后的算計和后果
馬英九的政策到底怎么來的?
從歷史背景看,他上臺時打的是“兩岸和解”牌,2008年那會兒,兩岸剛從陳水扁時期的緊張狀態(tài)緩過來。
大陸這邊想著推動和平發(fā)展,馬英九也順勢提了“九二共識”,看起來是要把關系搞好??稍趯嶋H操作上,他顯然沒完全兌現(xiàn)承諾。

抓扣大陸漁船這事,主要由臺灣海巡署執(zhí)行。
當時的政策是,只要發(fā)現(xiàn)大陸漁船越界作業(yè),基本就是扣船、罰款、沒收漁獲,甚至有時候直接驅(qū)逐。
金廈海域因為離大陸近,漁業(yè)資源又豐富,一直是大陸漁民的傳統(tǒng)作業(yè)區(qū)。但臺灣那邊劃了個“限制水域”,動不動就說大陸漁船“非法越界”,然后就動手抓人。
這套執(zhí)法模式,在馬英九時期被玩到了極致。
后果呢?短期看,臺灣海巡是撈了不少罰款,也震懾了大陸漁民。可長期來看,這事埋下了不少隱患。

大陸漁民這邊怨氣積累,覺得明明是傳統(tǒng)漁場,憑啥動不動就被抓;臺灣內(nèi)部呢,馬英九的“和平形象”跟實際作為完全脫節(jié),后來被翻出來就成了笑話。
到了他下臺后,這段歷史更是成了國民黨的軟肋,被民進黨拿來當攻擊素材。
這次金門事件一出,馬英九的聲譽算是徹底崩了。過去他還能靠著“兩岸推手”的名頭混點政治資本,現(xiàn)在這黑歷史一曝光,島內(nèi)輿論直接炸鍋。
有人翻舊賬問:你當年到底是真和平還是假和平?馬英九面對這些,只能裝聾作啞,沒啥硬氣話可說了。

金門事件后,大陸海警的巡查變成常態(tài)化,每天都能在金廈海域看到艦艇的身影。這不僅是對臺灣海巡的一次警告,也是對整個臺當局的強硬表態(tài)。
福建海警這次擺出的架勢很明確:這片海域,我們要管起來,不能再讓大陸漁民白白吃虧。
臺灣那邊也沒閑著,加緊宣傳攻勢,把大陸漁船說成“非法入侵者”。島內(nèi)一些評論員跳出來喊,說大陸這是“威脅臺灣主權”。
但這套說辭在大陸這邊完全不吃香,輿論直接反擊:你們害死人還有理了?兩邊隔空對罵,火藥味越來越濃。

國民黨這邊也想摻和進來。
副主席夏立言放話說要在2月26日去大陸當“和事佬”,試圖在事件中刷點存在感??蛇@時候提和解,多少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味道。
夏立言當年在馬英九政府里當過陸委會主任和防務部門副手,馬英九抓萬艘漁船的事,他不可能不知道?,F(xiàn)在跑來說好話,不少人覺得是厚著臉皮來蹭熱度。
網(wǎng)友直接懟:與其求大陸讓步,不如先把你們當年的賬算清楚!

從數(shù)據(jù)上看,馬英九時期的抓船規(guī)模確實驚人。10,856艘是個什么概念?假設每艘船平均載5人,那就是5萬多人次受到影響。
這還不算罰款、沒收漁具的損失。相比之下,蔡英文時期的403艘,影響范圍小得多。這差距背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兩岸策略:馬英九是表面和氣、暗地里下手;蔡英文則是明著對抗,但實際動作收斂。
結語

過去在馬英九時代,大陸還能忍氣吞聲,把不公平咽下去;蔡英文時代,可以通過制裁、軍演來宣泄不滿。但到了賴清德這茬,大陸不會再留情面,直接硬碰硬。
賴清德和民進黨一貫的調(diào)調(diào)是“臺獨”,對金門、馬祖這些離島本來就沒啥感情。
有人猜,他們可能巴不得大陸把這些地方收回去,甩掉包袱,還能跑去西方賣慘裝弱者。
可民進黨估計沒算到,大陸的海警不只會盯著金廈海域,東沙島、澎湖列島這些地方一樣跑不掉。
東沙島尤其值得一提。那地方?jīng)]駐軍、沒居民,只有海巡隊守著,戰(zhàn)略位置卻很關鍵。離大陸近,離臺灣本島遠,防守起來難度不小。

如果大陸真要動手討回漁民的血債,東沙島可能是第一步。
民進黨到時候想插手都難,只能干瞪眼。
從大局看,大陸現(xiàn)在占優(yōu)勢。天時上,綜合實力比臺灣強太多;地利上,東沙、澎湖這些地方易攻難守;人和上,漁民的命案讓大陸這邊民意沸騰,大家都憋著一口氣。
只要大陸敢邁出第一步,后面的路只會越走越順。
馬英九的黑歷史被翻出來,不只是他個人的尷尬,也是兩岸關系的一個縮影。這么多年,海上糾紛從來沒斷過。金廈海域、東海漁場,哪哪都有摩擦。為啥?
根子還在兩岸沒統(tǒng)一,管轄權不清,漁民夾在中間最倒霉。
馬英九那10,856艘船,不是個小數(shù)目。背后是無數(shù)漁民的生計被斷,多少家庭受影響。大陸這邊一直強調(diào)“兩岸一家親”,但臺灣那邊動不動就扣船罰款,這親情哪還有味兒?
現(xiàn)在金門事件又添了兩條人命,這賬沒法不認真算。

有人說,馬英九當年抓船,是為了在島內(nèi)立威,證明自己能管住海域。
可這威風是立起來了,卻把大陸的善意當空氣。
現(xiàn)在回頭看,他那套政策不僅沒解決問題,反而留了一堆爛攤子給后人。
拋開政治博弈,咱聊點接地氣的。這事里最慘的還是大陸漁民。金廈海域是福建沿海漁民的老地盤,祖祖輩輩在那打魚。
結果臺灣劃個線,說越界就抓人,漁民哪懂這些?他們就想出海謀口飯吃,可現(xiàn)在飯沒吃上,命都搭進去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