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過去我們常說三國是魏、蜀、吳。很多電視劇里,拍諸葛亮北伐時,背后立著的大旗上面寫著一個 “蜀” 字。吳、魏兩國的人常說 “蜀國如何如何”,更離譜的是,劉備這邊自己人也說 “我們蜀國怎樣怎樣”,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劉備乃漢室宗親,他稱自己繼承的是漢室,而且還是漢中王,稱帝的時候怎么可能說自己是 “蜀國皇帝” 呢?這其實是受《三國演義》影響。在《三國演義》里,第 85 回甚至連諸葛亮自己都說 “自魏、吳鼎分三國” 。這當然得怪羅貫中。很多人都說《三國演義》尊劉抑曹,其實不對,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小說版本確實尊劉抑曹,但這個版本是經(jīng)過毛宗崗修改過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本的羅本,不能說有明顯贊揚誰、貶低誰的傾向。劉備是英雄,曹操也是好漢。比如曹操一出場,羅本的描寫是 “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計謀出眾,笑齊桓晉文無匡扶之才,論趙高、王莽少縱橫之策,用兵仿佛孫吳,胸內(nèi)暗熟韜略”,毛宗崗本則把這些好話都刪了,只寫 “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眉”。

甚至很多人認為,原本羅貫中對劉備并不偏愛,像劉安殺妻這樣的橋段完全是他杜撰出來的,歷史上毫無根據(jù)。總之,羅本對劉備不是很偏袒,所以在書中不稱 “漢” 而稱 “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再往根源追溯,源頭并非羅貫中。陳壽編定《三國志》時,就分為《魏書》《蜀書》和《吳書》。那么陳壽為什么這么寫呢?是因為他也貶低劉備嗎?其實陳壽這么寫實屬無奈,他編定《三國志》的時候已經(jīng)是晉朝了,他當然要以晉朝為正統(tǒng)。

而從傳承程序上看,晉朝受魏禪讓,因此必須以魏為正統(tǒng)。魏國是正統(tǒng),那么劉備就不能是正統(tǒng)。所以《三國志》中曹操入 “帝紀”,而劉備和孫權(quán)入 “主傳”。孫權(quán)這邊比較好處理,國號為吳,所以是《吳書?吳主傳》。劉備就麻煩了,他既然不是正統(tǒng),就不能寫《漢書》和《漢主傳》,只能以其所在地命名為《蜀書》。但是稱劉備為 “蜀主”,陳壽又覺得不合適,干脆耍了個小聰明,反正蜀地只有劉備、劉禪兩個皇帝,一先一后,所以就稱 “先主” 和 “后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