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月,粟裕參加湘南起義后跟隨朱德上了井岡山,見到了大名鼎鼎的毛主席。不過,粟裕當時只是軍中的一個小小干部,而且他當時也不是軍校出身,因此并沒有受到太多關注。

1929年,毛澤東離開前委,來到福建永定養(yǎng)病,粟裕率部保衛(wèi)他的安全,這一時期,他開始對粟裕這位“衛(wèi)士長”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年,粟裕出任紅64師師長,受朱德和毛主席的直接領導。粟裕因此與毛澤東有了更多接觸,他的軍事才干也受到了毛主席的注意。
長征抵達延安后,毛主席開始讓人四處打聽留在南方開展游擊作戰(zhàn)的老部下的情況。不久后,他收到了“粟裕犧牲”的噩耗。
1937年,在陜北召開的蘇區(qū)代表會議上,張聞天在致開幕詞時,還向犧牲的戰(zhàn)士們進行了悼念,其中便有粟裕的名字。
沒想到的是,在7個月后,毛主席卻被告知粟裕沒死,反而一直堅持在浙南山區(qū)開展游擊作戰(zhàn)。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粟裕率部加入新四軍戰(zhàn)斗行列,與日軍展開了激烈交鋒,并先后取得了重要勝利,黃橋決戰(zhàn)更是打開了我黨在華中抗戰(zhàn)的新局面。

1945年6月,時任蘇浙軍區(qū)司令員的粟裕指揮部隊接連三次取得天目山大捷,對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造成重創(chuàng)。捷報傳至延安,毛主席當場評價稱:
“粟裕同志將來能夠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后,粟裕的表現更是令毛主席放心。尤其在七戰(zhàn)七捷后,毛主席對粟裕更是充滿了信任。在之后開展的一系列重大戰(zhàn)役中,毛主席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
“給粟裕發(fā)電報,征求下他的意見?!?br/>
當然,粟裕也曾有過沒打好仗的情況,為此,他曾主動寫檢討要求處分。毛主席收到來信后,不僅沒有責備,反而勉勵他說:
“粟裕同志支午電悉。幾仗未打好并不要緊,整個形勢仍是好的。請安心工作,鼓勵士氣,以利再戰(zhàn)?!?br/>
黨內同志來延安見毛主席,無論地位高低和資歷大小,毛主席從不出門歡迎。這是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然而,這個規(guī)矩只有兩個人破例,一個是林彪,另一個就是粟裕。

1948年,粟裕奉命來到延安商量華野的下一步戰(zhàn)略行動時,毛主席在門外熱情地歡迎他,緊緊拉著他說道:
“我們的英雄回來了!歡迎你,粟裕同志!”
這次見面后,粟裕被任命為華東野戰(zhàn)軍代司令兼代政委,實際上全面統(tǒng)帥華東野戰(zhàn)軍。
粟裕成為華野實際上的軍事主官后,也遇到了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曾經的上級如今卻成了自己的下級,例如陳賡將軍。
陳賡比粟裕年長4歲,兩人都曾參加了南昌起義。不過,當時陳賡是營長,而粟裕只是一個警衛(wèi)班長。此時,兩人并未相識。
土地革命期間,陳賡和粟裕雖然對彼此名號已經有所聽聞,但因戰(zhàn)事吃緊,依然沒有機會見面。
直到1947年12月,兩人才第一次見面。當時,陳賡作為劉鄧大軍麾下4縱司令員,而在更多時候,陳賡的部隊直屬中央軍委指揮,作為一支小方面軍聽從毛主席指揮。

如今見面,粟裕已經成為了華野的軍事主官,在與劉鄧大軍配合作戰(zhàn)期間,根據毛主席“由粟裕統(tǒng)一指揮陳賡的人馬”的指令,粟裕成為了陳賡的直接上級。對此,陳賡心中絲毫不受影響,嚴格遵守粟裕的作戰(zhàn)命令。
在之后20天左右的相處中,粟裕和陳賡在戰(zhàn)火中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1948年淮海戰(zhàn)役第三階段作戰(zhàn)中,陳賡和政委謝富治還組織了一個參觀團前往粟裕的華野學習作戰(zhàn)。
相比于陳賡即使端正心態(tài),擺正位置,他的老部下許世友卻沒有做到像他一樣。
許世友為人耿直,有什么說什么,這也導致他在一次與華野司令部的溝通中被傳出對粟裕耍脾氣的傳言。
1947年2月,國民黨對山東解放軍發(fā)動重點進攻。為避其鋒芒,華野下令各縱隊向沂蒙山區(qū)大膽穿插。雖然敵人找不到華野主力的蹤跡了,但時間一長,華野軍中也逐漸出現了一些爭議。
因為天天轉戰(zhàn)山區(qū),一會向東行軍,一會又掉頭,又沒有仗可打,十幾萬華野主力的后勤供給很快也出現了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包括許世友在內的不少指戰(zhàn)員開始對華野司令部的命令產生了質疑。

一次,許世友率9縱剛走了幾十里路,就接到了華野讓他們原路返回的命令。許世友一聽,忍不住奪過參謀手中的話筒,不管對面說話的人是誰,沖著話筒就不滿地大聲說道:“你們只知道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都是兩條腿?!?/p>
對面的粟裕直愣愣地看著手中的話筒,一句話也不說。多年后,許世友的女兒華山曾為父親澄清了這段真相,她直言,父親在電話里說的是你們,他并非單單針對粟裕,打仗期間,前線指戰(zhàn)員發(fā)牢騷的現象很常見。
實際上,在實際作戰(zhàn)中,對于粟裕下達的作戰(zhàn)命令,許世友每次都是不打折扣地執(zhí)行。
1947年7月,華野分兵后,許世友出任華野東線兵團(又稱山東兵團)司令員。此后一年多時間里,山東兵團獨立作戰(zhàn),受華東局和中央軍委指揮。
1948年8月,濟南戰(zhàn)役即將打響之際,華野各兵團逐漸會師,接受粟裕統(tǒng)一指揮。然而,“野”慣了的許世友并沒有在意,也沒有參加華野前委的作戰(zhàn)會議。
毛主席得知后,給華野前委發(fā)去電報,明確要求許世友負責攻打濟南的重任:
“請考慮在許世友同志身體許可的情況下,請他回來擔任攻城主要指揮員?!?br/>
華野隨即向許世友發(fā)去電令:
“有亥電悉,已令許世友同志回部參加此次作戰(zhàn),俟戰(zhàn)役后再回去,前委,特報?!?br/>
然而,直到進入9月,許世友仍然沒有回到前線部署作戰(zhàn)。9月3日,中央軍委再次向粟裕發(fā)去電令,指明讓許世友擔任攻打濟南城的總指揮。粟裕只好回電“許世友同志仍在養(yǎng)病?!?/p>
9月8日,遠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得知許世友還沒有回到前線指揮作戰(zhàn)后,憤怒地說道:“許世友,他到底要干什么?”
很快,毛主席動怒的消息傳到了許世友的耳朵里,這時,他才不敢不認真對待華野的命令,急忙趕往前線指揮作戰(zhàn)。
不過,許世友赴任后,在給軍委和華東局的電報中,抬頭也不見提及“華野前委”,這也導致外界傳出了許世友對華野不尊重的傳言。
粟裕在大兵團作戰(zhàn)中展現出了超一流的表現,作為一個方面軍的統(tǒng)帥,他手下兵多將廣,僅次于林彪的四野,統(tǒng)帥的將領更是一個比一個勇猛。
參考資料:領導文萃2013年22期、同舟共進2019年8期、黨史天地2016年19期、《名將粟裕珍聞錄》、新傳奇2019年21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