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蘇岑說過:

“陷入一段感情時,總會有些迷茫,怕他不愛,怕他太愛?!?/p>

于是你愛的既投入又忐忑,他流露的每一種情緒你都過度解讀。

可即便如此,關系還是走向分崩離析。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異性相處中,適度的保留很重要。

比起刨根問底,克制住“追問欲”,才是贏家的姿態(tài)。

因此,無論你多愛一個男人,都不要輕易問出這三個問題,一旦問了,你就輸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第一個問題:你要不要娶我

男女之間的關系,有時候真的很脆弱。

開始的時候,可能是你一個溫柔的眼神。

走到盡頭時,或許是因為你問了某個對方無法回答的問題,要了對方難以給予的承諾。

別以為兩個人已經情投意合了,就可以毫無顧忌地追問。

真的不是這樣的,戀愛之后若是言語中帶著對方明顯回避的東西,也會成為彼此間的隔閡。

畢竟人是復雜生物,在意很多事情,都在情理之中。

若是男人暗示了自己的想法,不愿意給你某個承諾,你卻為了確認自己在他的重要性,執(zhí)意地追問,其實你已經點燃了他厭煩的情緒。

或許他嘴上還是敷衍應付的樣子,但心里已經筑起了與你的高墻。

設身處地,某些你十分珍視的東西,別人向你索要時你會情愿嗎。

兩個人感情再好,情意再濃,也不必去碰這個壁。

他若真心待你,無需你開口,便會主動與你規(guī)劃未來了。

你又何必太心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第二個問題:你到底愛不愛我

你是否也曾這樣天真地以為:

當你把整顆心都掏給他,他就會用同等的愛來回應;

當你把他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就該把你捧在手心。

可現實往往殘酷——

你越是期待一個肯定的答案,就越容易在追問中看清自己的卑微。

作家亦舒曾講過一個故事:

有位姑娘深愛著一個男人,每天都要問他"你愛我嗎"。

起初男人還會耐心回答,后來漸漸敷衍,最后干脆沉默以對。

直到某天,姑娘在男人手機里看到他和朋友的對話:

“她天天追問我愛不愛,煩不煩?”

那一刻她才明白,真正的愛不需要反復確認,需要你不斷追問的,往往都是不夠愛。

所以,永遠不要用"愛不愛"來試探真心。

他若愛你,自會給你安全感;他若不愛,追問只會自取其辱。

與其把幸福寄托在一句飄忽不定的回答上,不如學會在感情里保持一份清醒。

真正的愛情,從來不需要你低聲下氣地求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第三個問題:你為什么不在乎我的感受

小雨又分手了,不過我們都知道,不出半個月,她準會自己把這句話收回去。

小雨和男友在一起三年,說是異地,其實也就隔了兩個區(qū)。

每次約會,男友對她百般體貼,可一分開,就像人間蒸發(fā)一樣。

明明都在同一個城市,可要是小雨不主動發(fā)消息,男友能整整一周都不找她。

被忽視久了,小雨也會崩潰。每到這時候,她就單方面宣布分手。

可只要男友一通電話,一句"最近太忙了",她就立刻心軟原諒。

這樣的戲碼反復上演,小雨在這段感情里,活像個自導自演的乞丐,捧著空碗等對方施舍一點關心。

殊不知——

真正愛你的人,哪里會舍得讓你感到委屈呢!

作為女人,千萬不要為不主動關心你的人找理由,太容易滿足的愛,可能真的只是你太好哄騙。

蔡康永曾說過:

“真正的愛,是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為之的表演。如果需要你開口索取,那這份愛就已經變質了?!?/p>

他或許喜歡你,但絕不是愛你,更甚至,你只是他無聊時的消遣而已。

所以,如果一個人不主動關心你,不要傻傻地為他找借口,一次又一次地選擇妥協。

你那么值得被愛,值得擁有更好的未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簡愛》里有一段話: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

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渴望愛情沒有錯,想找個心儀的男人相伴,更是人之常情。

可是愛若是建立在不斷試探和質疑的基礎上,即便情意再濃烈,也會在猜忌中慢慢消磨殆盡。

不如學聰明一些,將精力放在提升自我之上。

當你停止用問題試探愛情,反而能看清哪些溫柔是發(fā)自真心。

就像陽光不會回答為什么溫暖,春風不會解釋為何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