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建黨90周年之際,一部愛國題材的戰(zhàn)爭史詩電影《驚沙》在全國放映,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講述的和西路軍有關的歷史,長久以來,國內(nèi)傳統(tǒng)軍事題材的戰(zhàn)爭片,反映西路軍的影視作品少之又少。
而這部電影算得上是打破禁地,首次直面西路軍的悲壯歷史,講述了1937年秦基偉將軍率300多名西路軍戰(zhàn)士守城3日,最終勝利殺出馬家軍重圍的故事。
這場戰(zhàn)斗,也就是西路軍歷史上著名的臨澤保衛(wèi)戰(zhàn)。只不過,鮮為人知的是,臨澤保衛(wèi)戰(zhàn)后不久,秦基偉將軍便身陷囹圄,成為了馬家軍的階下囚,還遭遇了叛徒的出賣。

馬家軍,即當時實際控制甘肅、寧夏以及青海等地的軍閥,主要領導合稱“西北三馬”,分別名叫馬步芳、馬鴻逵以及馬鴻賓。
馬家軍鐵騎最為厲害,是西路軍征戰(zhàn)路上的勁敵。
而秦基偉出身湖北黃安,不滿15歲參加紅軍,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隨同徐向前的紅四方面軍轉戰(zhàn)鄂豫皖,挺進川陜邊,過草地,爬雪山,踏上漫漫風雪驚沙路。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后,為“打通國際路線”,紅四方面軍3個軍西渡黃河,組成了西路軍。而秦基偉當時就在這支光榮的隊伍中。

1937年1月,西路軍連占高臺、臨澤兩地,并準備就地籌糧休整,欲在此創(chuàng)建甘北根據(jù)地。
結果,西路軍立足未穩(wěn),即遭到馬家軍圍攻。
1937年1月12日,敵人向高臺發(fā)起猛攻,孤守高臺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在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率領3000名官兵,與敵展開8天8夜的激烈戰(zhàn)斗,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而英勇犧牲,高臺失守。

電影《驚沙》劇照
而后,敵人掉頭轉攻臨澤。當時,駐守臨澤的主要是總部直屬隊,包括馱全軍經(jīng)費物資的輜重部隊,警衛(wèi)連,婦女獨立團以及一些機關干部、勤雜人員。城外卻是馬家軍重兵。
情況不容樂觀,秦基偉臨危受命,負責指揮這場臨澤保衛(wèi)戰(zhàn)。面對幾十倍于我的敵軍,他在戰(zhàn)前動員會上慨然而言:“寧可戰(zhàn)死,決不投降,我的手槍是專打逃兵的!”
接著,他對整個作戰(zhàn)進行了詳細地部署,把所有的人,不分干部戰(zhàn)士,不分男女,統(tǒng)一按戰(zhàn)斗的需要編成班、排、連。男同志負責堅守城墻,女同志負責做飯、看護傷員。警衛(wèi)連兩個排分別堅守幾個容易被敵人突破的城門樓,一個排作為機動部隊直接歸秦基偉和警衛(wèi)連長掌握使用,哪里需要就投向哪里。

電影《驚沙》劇照
戰(zhàn)斗最殘酷的時候,女同志還多了項任務,撿石頭當武器,當敵人架云梯攻城時,警衛(wèi)連的戰(zhàn)士用鉤子鉤住云梯,一齊掀翻,然后女同志手中的石頭和土炸彈便隨之傾瀉而下。
就這樣,臨澤城一連守了幾天,敵人從猖狂到泄氣,最后甚至納悶,小小的臨澤城,里面多是勤務人員,在他們看來多是烏合之眾,怎么會攻了幾天都攻不下來呢?
最后,還是西路軍總部發(fā)出指示,秦基偉才率軍連夜突圍,放棄了臨澤城。而敵人直到半夜,才發(fā)覺,當時秦基偉率1個班殿后,又與追敵周旋了一陣子,終于將敵人擺脫,趕到了倪家營子,實現(xiàn)了戰(zhàn)略轉移。

臨澤保衛(wèi)戰(zhàn),也就此成為秦基偉的成名之戰(zhàn)。電影《驚沙》,正是以這場經(jīng)典的守城戰(zhàn)役為背景拍攝的。
只不過就在此戰(zhàn)后不久,秦基偉便不幸被俘了。
秦基偉率突圍部隊返回倪家營子的第二天,馬家軍的圍攻愈加瘋狂。
秦基偉后來在回憶錄中曾這樣描寫:“馬家軍的騎兵部隊高舉馬刀,像潮水一樣,一浪接過一浪襲向紅軍陣地??梢哉f,我們是用最后一口氣同敵人作戰(zhàn)。除了意志和拼死的決心,別的幾乎是一無所有。倪家營子約十幾個屯莊,轉眼之間差不多全成了廢墟?!?/p>
后西路軍突圍至三道流溝,結果喘氣尚未均勻,大批敵人又蜂擁而至。西路軍在三道流溝同馬家軍激戰(zhàn)11天后,眼見待援無望,彈盡糧絕,總指揮徐向前再次組織突圍,向祁連山里轉移。

而祁連山內(nèi)的情況更加惡劣,地上的雪有兩尺多厚,是真正的冰天雪地,西路軍戰(zhàn)士們沒有棉衣,甚至單衣也是破的。
秦基偉奉命帶領少量人員打游擊,在祁連山內(nèi),連野菜也吃不上,好不容易找到個喇嘛廟,翻出點大米準備煮稀飯,結果稀飯還沒煮好,敵人就又來了。
一仗下來,游擊隊被打散,秦基偉身邊只剩下了3個人。
一行4人在冰天雪地的祁連山上又不知轉悠了幾天,終于堅持不下去,商議下山,想著與其餓死,不如搏一把。
就這樣,他們帶著武器摸下了一條山溝,發(fā)現(xiàn)一處帳篷,和主人溝通借了帳篷取暖,又買了一只羊。
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忘保持警覺,但還是被包圍了。
由于太餓太凍,那時,帳篷于他們而言,就如“天堂”一般,所以也沒注意查清帳篷主人家的人數(shù)。

彼時,馬步芳在轄區(qū)內(nèi)下了通告,只要逮住西路軍一個人,就給多少多少錢,而山溝里會有淘金的人,他們也不了解紅軍,只把紅軍當金淘,發(fā)現(xiàn)了就報告,領賞錢。
秦基偉后來分析,估計他們就是被帳篷內(nèi)那家主人派人溜出去報信領賞,這才暴露了行蹤。
包圍他們的敵人開了火,但都是沖天上,明擺了想活捉他們。突圍已不可能之時,秦基偉甚至想過自殺,但被其他同志撲倒按下了。
最后,大家下了決心,只要活著,還可以斗爭,被俘,未必就死。
如此,秦基偉被俘了,而由于事先商量,秦基偉被俘后身份并未暴露。
他們被綁著雙手,在沙漠和沼澤里走了一天多,第二天到了兵營。

這時,不幸中的萬幸是,抓秦基偉的是馬元海部的馬祿旅,在一眾“馬”中,馬祿對紅軍算是比較寬容的,對于被俘的紅軍干部,也基本不曾殺害。后來毛主席還曾親書“抗日英雄”的錦旗托人贈送于他。
其實自西安事變后,我黨便向蔣介石提出要求,要他對馬家軍施加壓力,不殺紅軍俘虜,但是馬家軍表面同意,實際對待紅軍俘虜手段十分殘忍。
由此可想而知,如若秦基偉落在其他“馬”手里,后果不堪設想。
不久,秦基偉等又被層層送到了張掖,經(jīng)張掖又到了涼州。

在涼州,秦基偉受到審問,自供只是紅軍一個新當兵的。
狡猾的敵人不信,說他口音是南方人,該是老共產(chǎn)黨,秦基偉就說不是,自己也是跟著別人才跑出來的,當兵也只是為了吃糧。
敵人見沒什么破綻,也就相信了,結果沒想到,一個叛徒卻突然跳出來,說秦基偉是團長,而且兇得很,過草地時又打人又罵人……
面對敵人的二次審訊,秦基偉臨危不亂,說得振振有詞:“老實說,我當過連長,但真沒當過團長,當連長的時候負傷了,后來就負責訓練新兵,一堆新兵在一塊,嘴上叫新兵團,但其實委任狀都沒有,怎么能算團長呢?”
一番話術下來,唬得敵人半信半疑。結果沒過多久,又出了個叛徒。

這次,這個叛徒不供秦基偉是團長、師長了,而供秦基偉是徐向前手下的參謀。
這下可不得了了,令秦基偉意想不到的是,馬家軍對他的態(tài)度一下變了,原來在馬家軍眼中,總指揮部的參謀那都是高參,以后,連監(jiān)獄的看守都喊秦基偉做“秦參謀”。
秦基偉最終在涼州一共坐了40多天牢,后隨西路軍1000多名被俘人員一起被押往蘭州國民黨胡宗南處。
而就在押抵蘭州后,秦基偉終于看到了希望,他利用在涼州做牢時便同監(jiān)獄中徐立清、方強等人拉起的獄中支部,發(fā)動所在“囚犯”隊伍中由中上層指揮員編成的“軍官隊”成員,趁機跑了。

如此,歷經(jīng)西路軍生死拼殺悲壯歷程以及一個多月的“囚徒”生涯,秦基偉終于歸隊,回到延安,并有了后來的英雄傳奇。
素材來源:
[1]秦基偉回憶錄/秦基偉著·一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ISBN978-7-5065-5424-4
[2]何立海,高榮朝.秦基偉:叱咤風云一將軍[J].黨史博采(紀實),2014,(21):23-27.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