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殺聲四起,族人血流成河,阿薩德卻沉默了,不是沒麥克風,是他發(fā)聲也沒有任何用。
曾經的敘利亞“一哥”,如今連自家人的命都保不住。你說諷刺不諷刺?可細細一想,毛主席當年早就給出了答案。
今天,咱們從敘利亞的血與火中,再讀一遍那句最樸素的真理:民族問題,千萬別用槍解決。

阿薩德的“啞巴虧”,西邊殺人東邊喝茶?
2025年3月6日這天,敘利亞發(fā)生了一件“開年最大的人間慘劇”。下午2點,一支自稱“親前政府”的武裝團體突襲當?shù)鼐?,結果導致16名安全人員和4名平民當場死亡。
就這么個導火索,接下來不到48小時,整個西部就像炸了鍋。首先是拉塔基亞省,這里可是阿薩德的老家,阿拉維派的核心聚居地。不夸張地說,那里的人都跟他有點關系。
然而,就在3月6日至11日這短短五天時間里,支持新政權的“地方武裝”開著車隊一路殺到海邊小村鎮(zhèn),對手無寸鐵的阿拉維平民進行了系統(tǒng)性屠殺。

五天之內死亡人數(shù)超過1300人,后來延伸到3月14日,總傷亡數(shù)字飆升到1500人,其中九成是平民,且絕大多數(shù)是阿拉維人。
這不是零星沖突,這是有組織的“清洗行動”。更令人心寒的是,這些人不是死在戰(zhàn)火中,而是死在“逼迫、羞辱、獵殺”中。
有村民被當街拖出房屋,強迫跪地模仿狗叫;有全家人被逐一殺害,只留下兒童獨自哭嚎。根據(jù)多段的,屠殺車隊中甚至傳出廣播:“我們要血洗你們的全族?!?/p>
這么明確的種族仇恨言論,聽者發(fā)指。面對如此大規(guī)模的屠殺,外界等著看阿薩德出場發(fā)聲、定調、譴責。

然而他做了什么?沒有演講、沒有表態(tài)、沒有哪怕一個只字片語。就仿佛這位曾執(zhí)政12年的總統(tǒng),不存在一樣。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阿薩德早在2024年12月8日就被“沙姆解放武裝”推翻,政權拱手讓出,沙拉迅速組建臨時政府,并在2025年1月公開表示要“解散舊武裝,重建國家秩序”。
阿薩德作為前任,此時此刻,他的沉默并非“裝糊涂”,而是不得不“裝死”。他若敢喊出一句“你們不能殺我族人”,第二天就可能是“前總統(tǒng)煽動內亂”。
問題來了:一國前總統(tǒng)的族人,被系統(tǒng)性屠殺,他卻無法開口,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新政權手握軍權,更說明阿拉維派這一曾經的“統(tǒng)治族群”,如今已經跌落權力最底層,連被宰割的資格都得小心翼翼。

這場阿拉維人的災難,不只是阿薩德的噩夢,更是整個少數(shù)民族面臨的真實困境:政權輪替,身份逆轉,曾經的“王者”一夜變成“獵物”。
少數(shù)派的春天?其實是別人的盛宴
接下來我們把時間往前推100天,拉回到2024年12月8日。這天,“敘利亞沙姆解放武裝”在大馬士革宣布政變成功,阿薩德政權就此瓦解。
新上任的沙拉沒有浪費時間,緊鑼密鼓推動“國家重建工程”。2025年1月底,新政權公開宣布沙拉為過渡期最高領袖,并于2月底召開全國對話會議。
到了3月15日,更發(fā)布了一份《憲法宣言》,設定5年過渡期。這節(jié)奏,可謂閃電式“制度起飛”。

但問題在于,全國對話會議,只請了“自己人”。敘利亞有阿拉維人、亞美尼亞人、圖爾克曼人等多個族群,本該在新制度中得到足夠安全保障。
但憲法宣言中,非但沒有為少數(shù)族群設置保障條款,反而強化了對“統(tǒng)一國家結構”的強調,最終成了“多數(shù)決定一切”的模板。
3月初,在伊德利卜和阿勒頗,甚至出現(xiàn)“慶祝政權更迭”的街頭游行,群眾揮舞旗幟,高呼“新敘利亞”。
可在拉塔基亞和塔爾圖斯,卻是另一幅景象——那里阿拉維派居民徹夜不敢睡覺,有人甚至逃到海邊漁村避難。

更吊詭的是,新政權在媒體上高調宣稱“已與庫爾德武裝簽署合并協(xié)議”,作為“包容性的象征”。
可細看協(xié)議內容,條款模糊,實施時間未定。庫爾德方面發(fā)言人也直言“尚未決定是否真正整合”,這擺明了是“擺樣子”。
而對阿拉維派,別說整合了,連“接觸”都沒有一次。3月上旬,沙拉甚至繞過整個西部沿海,在出訪黎巴嫩、約旦時強調“穩(wěn)定中東安全形勢”,對拉塔基亞三字只字未提。
這就像辦一場婚宴,主持人只請親戚,不邀老鄰居,還關門不讓看熱鬧。你說,這哪是什么“全國團結”?分明是一次“權力分配盛宴”。

也正因如此,3月6日之后的那場屠殺,不只是仇殺,也不僅是宗教沖突。它是新政權默許下的“政治剪除術”,通過對前政權族群的清洗,為未來五年消除潛在反對者。
而這正是毛主席當年最警惕的事情。
毛主席早說了:別拿民族問題開玩笑
再往回翻,中國也曾面臨過民族問題。上世紀30年代,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第一次大規(guī)模進入民族地區(qū),尤其是藏區(qū)、苗區(qū)、彝區(qū)等地。
當時的國民黨怎么干?宣傳“共產黨要毀你祖宗宗教,滅你種族血脈”,甚至污蔑“共產共妻”,讓不少少數(shù)民族嚇得閉門不出。
可毛主席的策略不一樣。1935年8月,紅軍穿越草地前夕,他專門叮囑:“要尊重民族風俗,要團結民族同胞。”

楊成武帶著部隊走過草地,不搶一粒糧、不奪一頭牛,反而跟當?shù)夭孛褚晕镆孜?,靠的是政策,不是大刀?/p>
毛澤東提出的民族問題核心有兩條:一是階級與民族并存,要看群眾而不是頭目;二是制度保障民族平等,而不是靠施舍。
正是這兩點,使得新中國建國后,各民族地區(qū)不僅沒有動蕩,反而成了最穩(wěn)定的“邊疆堡壘”。
毛主席看得透——民族問題,不是治標的事兒,是治本的工程。一旦用“政權替代”來解決“族群矛盾”,結局不是屠殺就是分裂。

南斯拉夫就是前車之鑒,蘇聯(lián)解體時的高加索地區(qū)更是血流成河。而今天敘利亞走的是什么路?一連串操作,是把毛主席當年的民族政策理念徹底反著來了一遍。
這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制度設計的根本差距。毛主席不靠煽情、不靠武力,他靠的是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平等共治、共同富裕。
敘利亞如果真想穩(wěn)定,別指望憲法宣言一紙治天下,也別妄想打壓一派就能一勞永逸。不信?看看阿薩德,看看阿拉維派的血,再看看這新政府的冷漠,就知道代價是什么。
參考資料:
以復仇和宗教為名,敘利亞血腥屠殺再起.鳳凰網.2025-03-13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