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武昌起義過后,湖北新軍程正瀛打響了革命第一槍,辛亥革命就此爆發(fā)。
而當年毛主席還在湖南湘鄉(xiāng)駐省中學(xué)上學(xué),
黎元洪的手下來到了毛主席的學(xué)校進行宣講武昌起義的壯舉,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學(xué)生被講得慷慨激昂,紛紛從座位上站起來舉拳振臂高呼革命的榮光!

而毛主席也積極響應(yīng)湖南革命黨人的號召,聲援湖北革命,產(chǎn)生了棄筆從戎的想法,沒多久,恰逢長沙革命黨人10月24日發(fā)動武裝起義,成立湖南軍政府。
國內(nèi)革命局勢,恰逢明朗,
毛主席大喜過望,終于決定棄筆從戎,開啟了一段難忘的軍旅生涯。
但是當毛主席在湖南長沙街上聽到“招兵信息”之后,興高采烈地穿過人群對著招兵處的人說:
“同志,我要參軍”
的時候,
卻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同志!我要參軍!
一來是毛主席當年還差87天才滿18周歲,二來是當年毛主席還是一個沒有背景的白凈書生,而革命進行,四處暴動,參軍正需要“大老粗”來扛起革命大旗。
并且當年毛主席所參加的“新軍第十五標”是需要軍隊認識的人擔保才可以加入隊伍之中的。

毛主席聽到這個征兵條件,是非常郁悶的,自己一介書生怎么可能會有軍中的人做擔保,但是為了參軍,還是和征兵處的人據(jù)理力爭,毛主席解釋自己參軍的目的,誠懇的介紹自己的情況,侃侃而談,并問出了一個犀利的問題:
“我們響應(yīng)革命號召,為新時代進步而參軍,難道沒有擔保人就不能參軍了嗎?”
眼前這個人高馬大,滿臉書生氣青年的問題將征兵處的人問住了,他們說只能說這是規(guī)定而搪塞過去。

見雙方起了爭執(zhí),這個時候旁邊的一個穿著軍裝一直在維護現(xiàn)場秩序的人注意到了青年毛主席,將毛主席帶到了一旁問了緣由。
這一問,一交談兩人一見如故,讓毛主席敞開了心扉對著穿軍裝的“大哥”談起了自己的理想和對革命的見解,
而這個穿軍裝的人就是后面叫上當時副班長郭友勝擔保毛主席入伍的老班長朱其升。

因為毛主席比朱其升和郭友勝二人的年紀都要小上許多,毛主席又白白凈凈的,但是卻頗有才華和見解,所以二人對待毛主席頗為賞識,認為毛主席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所以二人呢對待他們口中的“毛潤之”就像是親弟弟一樣,而毛主席與他的老班長朱其升、郭友勝,也度過了一段難忘的軍旅生涯,“戰(zhàn)友”之情深厚!

后來當毛主席離開了軍營,還一直同二位老班長書信聯(lián)系,但是由于革命的復(fù)雜原因毛主席最終與二位老班長失去了聯(lián)系,甚至老班長都不知道“毛潤之”的死活,更不知道“毛潤之”已經(jīng)成為偉大的毛主席。
直到解放以后,夏日炎炎,老班長彭友勝去趕集,口渴難忍,走到了鄉(xiāng)公所門口,就想要進去討口水喝,看見的“潤之”的畫像被掛在墻上,經(jīng)過工作人員的介紹才反應(yīng)過來,
“潤之”就是毛主席!
老農(nóng)指著毛主席的畫像:他是我的兵
老農(nóng)彭友勝已經(jīng)胡子拉碴,坐在了鄉(xiāng)公所的椅子上面,工作人員給他親切的端來了一杯水,喝著水,起初只是覺得這鄉(xiāng)公所的畫有一些眼熟,一杯水下肚,炎熱也稍稍緩解,定睛一看眼睛發(fā)亮,脫口而出“咦,這不是潤之嗎”

在辦公處值班的工作人員笑呵呵的跟眼前這個胡子花白,穿著樸素的老人解釋道:
“老伯伯,這個畫像啊,是咱們偉大的人民領(lǐng)袖毛主席呢?!?/p>
彭友勝并非不知道毛主席,只是他記憶里的弟弟“毛潤之”更為深刻,聽到值班人員這么說,彭友勝也是反應(yīng)了過來,“原來毛潤之就是毛主席”。
用布滿歲月留下“溝壑”的手顫抖而親切的指著毛主席的畫像,滿臉笑意激動又自豪地對著工作人員說
“他還是我的兵嘞”。

工作人員還沒有回復(fù)這位飽受歲月風霜的老兵,老兵彭友勝就拂袖,樂呵呵的走出了鄉(xiāng)公所,他的內(nèi)心無比的歡快“因為他現(xiàn)在知道了他的弟弟,毛潤之還活著!”
當老兵彭友勝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妻子興高采烈的說了這個事情,妻子看著失心瘋一樣的丈夫,便不忍“揭穿”,于是隨聲附和彭友勝“那挺好的”,就繼續(xù)做著手中的家務(wù),并沒有把丈夫說的話放在心上。

因為在郭友勝妻子的眼里,毛主席那是人中龍鳳,是偉人!她的丈夫卻只是一個當過兵的人,居然說毛主席是他手下的兵,雖然彭友勝的妻子沒文化,但是這種話自然也是不會信的。

但是彭友勝看到妻子的反應(yīng),也就沒有提過這件事情,但是還是按捺不住想念“潤之弟弟”的心,于是找到讀書先生給毛主席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思念之情,并且在最后將自己的困難寫了進去,提及了一下希望毛主席方便的話能夠找到一份工作讓他養(yǎng)家糊口。
但是毛主席公務(wù)繁忙,很長時間都沒有收到回信,郭友勝非常理解毛主席,他知道毛主席的工作全是為國為民的國家大事需要日理萬機,與自己遇到的生活困難相比,困難是算不上什么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國的窮困潦倒的老兵彭友勝居然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毛主席對于老班長很是關(guān)心,當他看到老班長的生活過的如此艱辛之后,便在信中表示老班長年齡已經(jīng)大了,便建議不要再進城工作了,還是待在鄉(xiāng)下好一些,并告知彭友勝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拿著信去找程星齡求助。
結(jié)語
最終在,彭友勝在湖南政府帶著毛主席的信件,找到了程星齡,考慮到彭友勝參加過辛亥革命,最終每個月為其補助30元生活費,老兵生活有了著落!

而這之后,彭友勝利用補貼的錢,開始種茶樹,并且做出了一點成績,每當茶葉豐收,茶香四溢,彭友勝都會為永遠的“潤之弟弟”,永遠的人民領(lǐng)袖毛主席,送去最好的那一撥茶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