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硫磺島,是美軍二戰(zhàn)犧牲慘重之地??擅绹鴩啦块L赫格塞斯最近一番話驚掉了不少人的下巴——他竟然公開稱贊了當年對手,舊日本軍隊的“勇敢”。
這話一出,立刻在全球激起強烈反應。他到底咋想的?
信息來源:《美防長在琉璃島稱贊日軍英勇引爭議》,環(huán)球時報,2025年3月30日。
站在美軍墳前贊日軍?
我們先說說硫磺島是個什么地方。1945年2月,為了敲開日本本土的大門,美軍和日軍在這里死磕。這小島離日本不遠,就1200公里,誰拿下它誰就占了戰(zhàn)略先機。所以,雙方都是拼了命地打。

那場仗打得有多慘?美軍原本計劃幾天搞定,結果硬生生打了一個多月,快2萬9千人傷亡,其中近7千人把命留在了那里。
而島上的日軍,幾乎全軍覆沒,2萬2千多人戰(zhàn)死。當時的硫磺島,說它是“人間煉獄”一點不夸張,殘酷程度遠超美軍想象。

日軍當時用了些什么手段?除了硬抗,還有瘋狂的“玉碎”沖鋒、自殺式襲擊,甚至還逼著島上老百姓一起陪葬,編造謊言讓他們在美軍來時自我了斷。電影《父輩的旗幟》里那些畫面,就是這場戰(zhàn)役的真實寫照,提醒著人們戰(zhàn)爭有多可怕。
然而,美國現(xiàn)任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在不久前的一個悼念儀式上,發(fā)表了一番讓人大跌眼鏡的講話。

他說,要銘記美日兩國士兵共同展現(xiàn)的“勇敢精神”,認為這種精神應該永存,并且強調(diào)要鞏固美日同盟,維護和平信念。
這話聽起來似乎挺“大度”,想表現(xiàn)所謂的“和解”,但仔細琢磨,味道就不對了。尤其讓人不舒服的是,他把侵略者的所謂“勇敢”和保家衛(wèi)國者的犧牲混為一談。

要知道,當年那些日軍士兵,不僅是在硫磺島與美軍作戰(zhàn),他們的槍口也曾對準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亞洲各國人民。這樣的侵略行為下的“勇敢”,真的值得被這樣公開贊揚嗎?
那些為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為了保衛(wèi)自己國家而犧牲的美軍士兵,他們的巨大付出,難道就這樣被一句輕飄飄的、似乎各打五十大板的“雙方都勇敢”給模糊掉了?

很多人認為,赫格塞斯這么說,背后恐怕有現(xiàn)實的政治考量。為了在今天的國際格局下拉攏日本,對抗某些國家,美國似乎不惜在歷史認知和基本價值觀上做出妥協(xié),甚至開始“理解”乃至“欣賞”起曾經(jīng)的敵人。
當年那些深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侵略者,如今在美國一些政客口中,其行為似乎也能找到“閃光點”了。

這種做法,說到底,可能反映出一種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和國家利益至上。所謂的“文明”和“正義”,在這種現(xiàn)實需求面前,似乎顯得異常脆弱和廉價。
當然,赫格塞斯這番話,不只是聽著別扭,很多人覺得,這根本就是在混淆是非。
他把侵略和反抗、正義和邪惡攪在了一起,甚至把當年日軍那些殘酷的行為,輕飄飄地用“勇敢精神”來形容,這讓很多人實在沒法接受。
顛倒黑白?
有網(wǎng)友就說得很直接,同樣是打仗,形容自己人可以說“勇敢”,但形容侵略成性的敵人,那叫“兇殘”、“頑固”,這才是區(qū)分褒貶的基本道理吧?赫格塞斯這么一說,實際上就是在淡化、甚至美化二戰(zhàn)時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本質(zhì)。

這樣做,不光是對那些在二戰(zhàn)中犧牲的美軍士兵的不尊重,更是對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成果的一種輕視,是對基本公理正義的挑戰(zhàn)。這種言論,理應受到嚴肅的批評,不能讓這種錯誤的歷史觀繼續(xù)擴散,誤導更多人。
這種歪曲歷史的做法,真的讓人心里堵得慌。這不僅僅是對逝者的不敬,更是對歷史真相本身的背叛。

而且,讓人心里更沉的是,感覺美國政府這幾年的一些動作,好像總在有意無意地給日本當年的戰(zhàn)爭罪行“打馬虎眼”。
比如,國防部網(wǎng)站上,那個著名的硫磺島戰(zhàn)役英雄、原住民士兵艾拉·海耶斯的紀念網(wǎng)頁,悄悄被刪了。

還有,珍珠港事件80周年那么重要的紀念日,官方發(fā)言對日本當年的偷襲和侵略閉口不談,反而大談特談“美日同盟是印太地區(qū)和平的基石”。
這一樁樁一件件,看在眼里,難免讓人覺得,這像是在為日本軍國主義過去的陰影“松綁”,也在一點點蠶食大家對那段歷史的正確認知。

美國政府這么做,到底圖什么?難道在他們看來,只有眼前的利益重要,歷史的是非對錯都可以放一邊嗎?
為拉攏日本不惜歪曲歷史?
明眼人都清楚,美國現(xiàn)在這么積極地跟日本走近,很大程度上是沖著特定的亞洲大國來的。他們的算盤,似乎就是在亞洲這邊也弄個像“小北約”那樣的同盟,用來進行戰(zhàn)略牽制。

而為了這個目標,美國看起來甚至不惜對歷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尤其是在日本國內(nèi)那股右翼勢力的問題上。
比如,日本有些政客反復去參拜供奉著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官方層面也默許修改歷史教科書,試圖淡化甚至否認過去的侵略罪行,就連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也被輕描淡寫成所謂的“南京事件”。

這些事情,美國不可能不知道。但給外界的感覺常常是,華盛頓不僅視而不見,甚至可能還暗地里覺得這有助于鞏固美日同盟。
這種為了現(xiàn)實利益可以犧牲原則的做法,似乎不只體現(xiàn)在對日關系上。有些人甚至從其他地方看出了端倪,比如美國對格陵蘭島的態(tài)度。

有分析認為,美國可能盤算著怎么把格陵蘭這塊戰(zhàn)略要地要到手,先通過輿論造勢,強調(diào)美國控制格陵蘭的“必要性”,再利用自身強大的綜合國力,在外交、軍事、經(jīng)濟上向丹麥施壓,讓丹麥難以抵抗。
最后,一旦條件具備,“獨立”后的格陵蘭就可能選擇并入美國,或者美國干脆單方面宣布對其擁有主權。

再加上此前美國高官在未受邀請的情況下訪問格陵蘭,這些都被一些觀察家解讀為美國為了追求單極霸權,不惜打破規(guī)矩,甚至覬覦他國領土的信號。
所以,回過頭來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在硫磺島的那番講話,再結合近年來美國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一些模糊處理甚至明顯倒退,確實讓人不得不警惕。
筆者認為
歷史的本來面目,最終會不會被現(xiàn)實政治的需要所扭曲、所掩蓋?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保持清醒。歷史不該被隨意涂抹,真相必須得到尊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