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農村,有些老一輩的父母的思想,真的讓人難以理解。
就比如說,家里有個兒子的,做父母的老早就想著讓兒子結婚,越早越好,這樣好延續(xù)自家香火啥的。
有些家庭條件好,有房有存款,那自然沒問題。
但有些家庭的條件那么貧窮,就一個老自建房,兜里沒幾個存款,老人也沒養(yǎng)老金啥的,老了得啃小,也這樣勸孩子早點結婚生子,真的讓人很無語。
好像早早結婚生子,就給這個家?guī)硇腋?,讓生活過得更好似的。

就拿我們村的一戶人家來說吧!
這戶人家有個兒子,叫阿強,今年25歲,在外面的工廠里打工7年。
每個月拼死拼活也就掙那五千塊錢,工作又苦又累。他家里呢,父親常年生病,干不了重活,母親就靠著種點地,養(yǎng)幾只雞,掙點生活費。
而阿強的爺爺奶奶已經70多歲了,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特別是爺爺,經常躺在床上,咳嗽個不停。
而這老兩口,就盼著能在閉眼之前,看到孫子成家,再抱上重孫,那就更好。
阿強的父母也是差不多,在阿強17歲出門打工開始,就一直念叨著孩子早點帶個女朋友回來,他們想當爺奶了。

3年前,才22歲的阿強,在工廠里交了個女朋友,叫小麗,19歲,剛從農村出來打工不久,人長得水靈靈的,性格也特別好。
阿強的父母知道了這事,那叫一個高興,立馬就催著阿強把小麗帶回家來看看。
小麗第一次來阿強家,看到那破舊的房子,心里雖說有點失落,但想著阿強人還不錯,也就沒說啥。
阿強的父母一看小麗沒嫌棄,心里就琢磨開了,覺得這女孩肯定能娶回家。從那以后,阿強父母就整天在阿強耳邊念叨,讓他趕緊和小麗結婚。
阿強心里犯愁啊,他對父母說:“爸媽,咱家里這條件,我拿啥給小麗幸福???結婚得有房子吧,以后有了孩子,花銷可大了去了,我這點工資根本不夠。”
可阿強父母根本聽不進去,阿強的父親瞪著眼說:“你別管那么多,先把人娶回來再說。
成了家有了孩子,她還能跑了不成?再說了,成家之后,一切自有應對的辦法,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阿強無奈地嘆了口氣,他知道父母的思想太陳舊了,根本不考慮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
小麗這邊呢,她的父母知道她談了對象,也來阿強家看了看。
小麗父母看到阿強家的情況,心里也犯嘀咕,就勸小麗:“閨女啊,這家人條件太差了,你以后跟著他可怎么過啊?”
而小麗卻哭著說:“我喜歡阿強,他人好,我相信我們能一起努力過上好日子?!毙←惛改敢娕畠盒囊庖褯Q,也不好再說什么。

后來,阿強和小麗還是結婚了。
婚禮辦得特別簡單,就在村里擺了幾桌酒席,就算是把婚結了。
婚后,阿強和小麗在城里租了個小房子,繼續(xù)打工。
沒過多久,小麗就懷孕了,但這沒讓阿強多么高興,反而愁壞了。
因為小麗懷孕5個月就很虛弱,沒去上班了,家里全靠他一個人支撐。
而他的工資除去房租、日常開銷,還有給父母一點生活費,已經所剩無幾,現(xiàn)在又要多養(yǎng)一個孩子,壓力實在太大了。
阿強跟父母說:“爸媽,孩子快出生了,我實在沒錢,你們能不能幫襯點?”
阿強父母卻說:“我們也沒啥錢,你自己想辦法。或者要兒媳那邊,幫襯幫襯?!?/p>
阿強聽了很生氣地說:“沒錢,那你們還勸我早點結婚生子!”
而阿強的父母則說:“當初讓你早點結婚,就是想著趁我們還能動彈,能幫你帶帶孩子,可沒說要給你們錢。”
阿強聽了,心里特別難受,他沒想到父母是這樣的態(tài)度。

孩子出生后,家里的開銷一下子大了起來。
奶粉、尿不濕、各種嬰兒用品,每個月都要花不少錢。阿強每天除了在工地干活,還得利用休息時間去送外賣,就為了多掙點錢。
小麗呢,因為要照顧孩子,沒辦法出去工作,家里的經濟負擔全壓在了阿強一個人身上。
去年,自從懷孕就沒出去干活,全天伺候孩子的小麗,面對緊巴又憋屈的生活,再也待不住,一直鬧著想離婚,不想過這樣的苦日子了。
阿強,為了哄好媳婦,只能拼命掙錢,晚上下了班,就去干代駕,有時候還去做苦力工,幾乎沒什么假期。
但這樣拼命也沒留住小麗,今年過年,小麗還是選擇離婚,雖然離婚證還沒扯,但過年小麗還是丟下孩子,回了娘家。
而阿強的父母看到小麗跑來,就抱怨阿強沒本事,這都控制不住媳婦。
說完阿強,又說小麗,說這樣的兒媳婦沒用的,一點點苦都吃不了,嫁給誰都一樣會跑。
然而,他們卻從來沒想過,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他們這些做父母導致的。
當初不顧家里的實際情況,就勸兒子早點結婚,沒錢沒房的條件,哪里能支撐一個幸福的家?

很多人總說老一輩人都是早早結婚,然后一點點熬過來的,但卻沒想過,以前的社會,而如今的社會根本不一樣了。
過去有的吃有的穿,就可以養(yǎng)活一個孩子,而現(xiàn)在光有吃喝穿用是不夠的,還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安穩(wěn)的住所。
如果這些都沒有,結婚就只能受苦,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出生在這么好的社會里,哪里能受得了?
在農村,像阿強父母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他們只想著讓子女早點成家,卻不考慮經濟條件,不考慮子女以后的生活。
這種可怕的思想,讓不少年輕人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壓力。希望農村的父母們能多為子女想想,別再讓這種悲劇繼續(xù)上演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