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俄羅斯手中現有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命運不濟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已經在船廠趴了足足8年,也讓俄海軍經歷了長達8年的“航母空窗期”。然而,考慮到俄烏沖突仍未結束,莫斯科方面注定要把大部分精力和資源都放到戰(zhàn)場上,這就讓“庫茲涅佐夫”號的大修工作徹底完成之時,成了一個毫無確定性可言的事情。不過,就是在如此不利的境地下,俄羅斯的一款新造大噸位艦艇卻有了新的進展,那就是幾乎快要被人遺忘的23900型兩棲攻擊艦。

從外國商業(yè)衛(wèi)星拍攝到的照片來看,在黑??坛嘣齑瑥S的干船塢中,出現了一艘明顯帶有航母技術特征的大噸位艦艇。沒有錯,那就是剛剛完成艦體分段合攏工作的23900型艦。其是俄羅斯在冷戰(zhàn)結束后自行打造的噸位最大的軍用艦艇,也是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款專用兩棲攻擊艦

有俄國內網友對照片進行研判和分析后發(fā)現,干船塢中的23900型艦的估算尺寸,與俄官方在“軍隊-2022”專業(yè)論壇中發(fā)布的數據存在差異。實際中的23900型艦的體量,要遠大于俄官方此前公布的數據。根據估算,這款準航母的艦體長度大約為220米,艦體寬度則達到了約40米,預計其滿載排水量可突破4萬噸級,并非外界此前推測的2~2.5萬噸

那么,在大部分軍事領域的經費都被投入到俄烏沖突之中的情況下,這樣一款4萬噸級準航母為何還能持續(xù)建造至今呢?為何苦苦修理8年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修不好,而從0開造的23900型艦卻仿佛“一路高歌猛進”呢?對于這兩個問題,或許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俄方對23900型艦的建造標準有所降低,很可能效仿了西方陣營中的部分歐洲國家海軍的做法,在兩棲攻擊艦這種并非主要用于??兆鲬?zhàn)的艦艇這里,大量使用民用標準

民標顯著低于軍標,故前者在艦體部分位置的設計、艦體材料使用和建造工藝技術等方面的要求和難度,就比軍標低得多了。這樣一來,造艦所需的金錢成本和工時成本都會出現顯著的下降。此類做法在部分歐洲國家海軍中很常見,不排除俄方此次也是這么做的,這才讓4萬噸級的23900型艦的建造工作得以快速推進。

我們知道,雖然23900型艦乃是一款準航母,但自該項目曝光之時起,外界就猜測這款軍艦或將成為未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退役后的“接棒者”。前者有望以搭載固定翼垂直起降艦載機的方式,發(fā)揮出部分航空母艦的作戰(zhàn)效能。只不過,由于很多人從一開始就不看好俄羅斯的大型軍艦建造能力,故此事并未引發(fā)多少關注。

不光是這樣,去年于俄羅斯國內出現的一種聲音,進一步放大了人們對俄羅斯自行建造航母或準航母一事的質疑,那就是有俄國內官員提議“應從中國這里回購‘瓦良格’號航母”,即解放軍海軍現役的“遼寧艦”。盡管此事看上去十分荒唐,但也確實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一些俄羅斯人對自家海軍長時間無航母可用的不滿和擔憂,以至于到了“滿世界搜羅航空母艦”的程度。

而現在看來,23900型準航母成功實現艦體分段合攏,似乎說明俄羅斯開始逐步恢復蘇聯時期的大噸位水面艦艇建造能力。普京政府恐并不打算輕易向中國求助,同時也不想讓俄海軍“傻傻苦等”那艘倒霉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而是加快了新型準航母的建造,不排除這里面有“元首意志”的硬性因素在內

只不過,以當下的進度情況來看,尚未下水的23900型艦,顯然還有許多后續(xù)建造工作等待完成,海試也需要不低于1年的時間。俄羅斯海軍真正列裝該艦的時間,怕是不會早于2028年。如果“庫茲涅佐夫”號在這段時間內依舊趴窩,那“沒有像樣的遠洋航空戰(zhàn)力”這一問題,還將困擾俄羅斯好一陣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