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雙方剛剛在邊境問題上達成共識,中印邊境又出現(xiàn)了突發(fā)狀況。據印度“阿爾法防務”網站3月27日報道,近日,隸屬于印度陸軍航空兵團的一架偵察無人機,突然非法越境進入中印邊界東線附近飛行,此后該無人機意外飛入中方一側空域。據多方消息確認,這架無人機由以色列制造,在發(fā)現(xiàn)其非法越境后,解放軍邊防部隊第一時間采取電子手段對其“軟控制”,強制接管了控制權,最終,讓其在中方空域飛行一圈后繞回了印度空域一側。可以說,印度這回既失去了里子,也失去了面子。

從法理上來說,印度軍方無人機非法越境,本身就毫無辯解的理由,中國邊防部隊完全可以將其擊落或擊毀。然而,或許是考慮到中印關系的層面,解放軍手下留情,采用了更為高明且侮辱性極強的方式給印度人來了一個下馬威,也讓印度軍方顏面盡失。要知道,這款無人機是以色列生產的“高端進口產品”,被部署到中印邊境一線,原本就是針對解放軍而來的。沒想到,它剛剛進入中國境內,就被中國電子戰(zhàn)部隊輕易控制接管,這不禁讓人質疑,印度軍方花高價引進的無人機,難不成都是中看不中用。隨著事件持續(xù)發(fā)酵,印度軍方不得不下場平息事態(tài)。印度陸軍發(fā)言人更是聲稱相關報道“毫無根據”,指出此次事件子虛烏有,禁止相關媒體大肆報道,這種姿態(tài),頗有幾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印度采購的這些無人機到底靠不靠譜,能不能用來對付解放軍,其實印度軍方心知肚明。根據印軍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僅僅是2024年,印度就有兩架無人機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遭遇“電子攻擊”,而且都是在中印邊境附近出事,其中的緣由不言而喻了。也正是因為多次吃虧,印度人已經杯弓蛇影,印度政府更是宣布取消印度陸軍航空兵400架無人機的合同,并打擊了多家與無人機制造業(yè)有關的印度本土公司。
對此,印度政府給出的理由非常奇葩,因為在他們看來,印度無人機之所以屢次被解放軍“軟控制”,就是因為采用了中國制造的零部件,從而留下了安全隱患。因此,印度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本土無人機企業(yè)和中國市場脫鉤。

既然不采購中國無人機,也不使用中國出口的無人機,印度的采購渠道就非常有限了。另一個無人機生產大國美國的確有意向印度出口無人機,但美制無人機售價高昂,這顯然讓印度人吃不消。于是乎,印度軍方開始另辟蹊徑,和以色列打得火熱。截至2025年,僅僅是印度陸航部隊采購的以色列無人機就包括“蒼鷺”“前哨”“赫爾墨斯-900”等多個型號。只不過,這些以色列無人機要么性能堪憂,要么狀態(tài)不穩(wěn)定,經常掉鏈子。
就以經常出現(xiàn)在中印邊境的“蒼鷺”偵察無人機為例,近二十年來已經因為各種故障墜毀了十多架,還多次出現(xiàn)和地面失聯(lián)的狀況??梢哉f,不用解放軍出手,光是自己摔,印度的無人機就足以消耗殆盡。

從根本來說,在無人機攻防領域,中國已經傲視群雄,再加上中國是全球最重視電子戰(zhàn)的國家,目前擁有多種平臺、多種形制的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想要通過無人機挑釁中國,絕對是自討苦吃。
就以中印邊境來說,解放軍就部署了最新型的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在周邊布下了天羅地網。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無人機還敢跑到中國附近空域惹是生非,只能說是自尋死路罷了。正如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談及中印關系時稱,沖突并非兩國間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在處理此次突發(fā)事件時,中方已經足夠理性和克制,印度是該好好反省一番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