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作為手握天下權(quán)柄之人,是很多人一生追逐的夢想。
同樣,想成為皇帝也不是一件易事,即便成為皇帝后,也要防止臣子的篡位和奪權(quán)。
因此,做皇帝不容易,做一名完美的好皇帝更不容易……

劉恒:漢文帝
一個皇帝想要做到完美,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恪守己心”,畢竟皇帝作為天下之主,自然會得到最多的資源。
再加上無人監(jiān)督,大部分皇帝都難以抑制自己那顆貪心。
比如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立下的功績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可就是這么一位“千古一帝”,在歷史上也留下了諸多罵名。
在橫掃六國后,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是千古一帝,便征調(diào)百萬勞役,給自己建造恢弘大氣的宮殿。
只不過皇帝動一絲貪心,下面的百姓就要付出萬倍的血汗。

很多皇帝都因為抑制不住的貪婪,導致黎民百姓深受疾苦,慢慢地失去民心,從而丟掉天下。
作為漢朝第三位皇帝的劉恒,他的出現(xiàn)給后世皇帝樹立了一個“清正廉明”的榜樣。

劉恒母親本是漢朝后宮中一名織布紡紗的宮女,因為受到劉邦寵幸,生下了龍子。
劉恒出生后,因為母親毫無身世背景,母女二人一度在后宮中淪落為邊緣人物。

作為邊緣人物的劉恒,自幼養(yǎng)成了與世無爭的性格。
在劉邦去世后,呂雉為了爭奪權(quán)力,先后殺害了一眾皇子和妃子。
劉恒見此,便攜手母親離開長安城,來到封地太原,過起了與世無爭的清閑日子。

雖然日子過得貧苦,但是劉恒和母親從未抱怨過什么。
后來,呂雉去世后,漢朝臣子便想遵守當年的白馬之盟,將皇權(quán)重新還給劉氏子孫。
于是,在群臣和劉姓諸侯的協(xié)力合作下,呂氏一族遭到了清洗。

呂氏去世后,手握重兵的劉章和劉襄都想成為皇帝。
臣子們擔心這些皇子皇孫野心勃勃,一旦上位后,會對朝堂不利,便選擇推舉無欲無求的劉恒為帝。

一般人聽到這個消息,估計能高興得好幾天睡不著覺。
可劉恒不一樣,他聽到群臣讓自己做皇帝,非但不高興,還發(fā)愁了好幾宿。
劉恒知道天上不會平白無故掉餡餅,他更相信腳踏實地。

在經(jīng)過多次推辭后,劉恒知道此行無事,這才進入長安城成為皇帝,史稱漢文帝。
登基之后,漢文帝也是恪守己心,能節(jié)省的地方絕不鋪張浪費,以勤儉節(jié)約為榮。
他甚至親自下地耕種,號召天下百姓積極耕種。

憑借著一顆“勤儉”之心,漢文帝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倉廩富足,也為漢朝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能夠讓百姓們毫無怨言,好好生活的皇帝,怎么能不稱之為“完美”呢?

趙禎:宋仁宗
如果漢文帝的“完美”是能讓百姓對他稱頌,那宋仁宗的“完美”之處是能讓臣子對他豎大拇指。
畢竟想做好一名皇子,除了讓百姓高興,也得讓臣子甘愿為其效命。

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歷史上,很多人也將他和秦始皇并列,稱其為“千古一帝”。
這么一位建立豐功偉績的“乞丐皇帝”,他在歷史上也有諸多的“不完美”。

身為明朝的百姓肯定是幸福的,但作為朱元璋的臣子,下場就比較慘了。
自朱元璋登基之后,先后發(fā)起了四起牢獄大案。
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一次是殺掉大量文臣,一次是誅殺大量武將。

在當時,明朝的臣子每天頂著腦袋出門,如果晚上回家時腦袋還在,那就是燒高香了。
在古代,如果能成為宋仁宗的臣子,那就幸福很多了。

就像他的帝號一樣,宋仁宗是出了名的“仁慈”。
他在繼位之前,就深受一眾臣子的喜歡,很多人向他提建議,趙禎都是無條件接納。
即便有些臣子提得要求太過分,他也不會大發(fā)雷霆。

登基之后,宋仁宗也算是宋朝幾個皇帝中最勤儉的,很少鋪張浪費,一件衣服經(jīng)常要穿很久。
雖然他號召勤儉,但對下面的臣子并未嚴苛以待,而是多加勸告。

一個皇帝做到這一步,簡直就是臣子的“夢中情帝”。
正因如此,這段時期誕生了無數(shù)賢臣能士,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范仲淹、包拯、司馬光、王安石、晏殊、周敦頤、蘇軾……
就連常年沉溺于青樓之中的柳永,宋仁宗也并未因他敗壞讀書人名聲而問罪,而是讓其“奉旨填詞”。

同時,宋仁宗時期,臣子和百姓的牢獄之災也比較少,只要臣民的言行不太過分,基本上不會入獄問斬。
歷史上,漢文帝對百姓好,宋仁宗對臣子好,那有沒有兩者兼顧者?

劉秀:光武帝
如果非要找這么一位完美的皇帝,那就是擊敗王莽,建立東漢的“天選之子”劉秀。
因為漢武帝的推恩令,傳到劉秀這一代時,他只能以種地為生。

雖然自幼貧苦,但劉秀很少抱怨什么,反而樂得其所。
因為父母早亡,不足十歲的劉秀只能承擔起家庭重任,仔細撫養(yǎng)妹妹長大。
在撫養(yǎng)妹妹的同時,劉秀還得擔心兄長的安危。

因為他哥劉縯比較像高祖劉邦,喜歡當“俠客”,常年不在家中,還到處惹是生非。
隨著王莽篡漢,天下陷入混亂,很多人便趁機起義造反。
劉縯也早早地加入了起義隊伍,經(jīng)常喊打喊殺。

這時候,更為年幼的劉秀展現(xiàn)出超越常人的成熟,他表面上不動聲色,暗地里卻在積極謀劃。
見時機成熟,劉秀果斷加入起義隊伍,并順利推翻王莽。

后來,他受到更始帝的猜忌,被趕往河北一帶平定叛亂。
來到這里后,劉秀再度展現(xiàn)出卓越的交際能力,他通過恩威并施的手段,將河北諸將收入麾下。
隨后,他率兵南下?lián)魯「蓟实?,建立了東漢王朝。

一般開國皇帝都會猜忌開國功臣,經(jīng)常做出“狡兔死,走狗烹”的行徑。
劉秀偏偏不這么做,他不但善待這些開國功臣,還經(jīng)常和他們打成一片。

有一次,他為了獎賞眾臣子,他還讓臣子們互相辯論,看誰的文采更好便賞賜其座位,這在歷史上叫做“奪席才”。
除了對臣子比較好,劉秀對天下百姓也非常好。

劉秀知道西漢滅亡的原因,所以對諂媚之臣多加貶黜,多提拔賢臣能士。
而且他嚴于律己,從來不穿華服,還鼓勵臣子清廉自省。
在看到有些臣子兩袖清風后,在夸贊其品行的時候,他還會從國庫拿出銀子資助他們。

于臣于民,劉秀可謂是一個完美皇帝。
更夸張的是,他這個人對待感情也比較專一,對發(fā)妻始終如一,并且還留下“娶妻當如陰麗華”的美名。
歷史上這三位堪稱“完美”的皇帝,無論是誰都對歷史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