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

有一位令人懷念的人物。

他曾經(jīng)因為與潘長江合作春晚而聲名鵲起,

之后又塑造了一個深入人心的“二哥”形象,

每每想起都會讓人忍俊不禁。

令人唏噓的是,他已經(jīng)離開我們18年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韓 編輯-韓

01

1992年春晚選拔演員時,郭昶幸運地被選中,

潘長江共同出演了《草臺班子》這個小品。

這出節(jié)目非常精彩,他用一口地道的粵語,

搭配潘長江的東北腔調(diào),南北風格碰撞,

卻意外地配合得極為默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觀眾們看得開懷不已,電視前笑聲不斷。

那晚,郭昶穿著一件普通的夾克,瘦高個子,

站在潘長江旁邊,就像一個大哥哥帶著小弟弟玩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他第一次登上如此大的舞臺,

也是他事業(yè)的一個高峰時刻。

演出結(jié)束后,潘長江還想邀請他長期合作,

但他婉拒了,覺得廣東才是自己的根基,不愿在北京爭搶資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回到廣東后,他繼續(xù)接拍影視劇,

整個1990年代參演了不少本地劇,名氣逐漸提升。

2000年,廣東電視臺籌備《外來媳婦本地郎》時,

導演陸曉光一眼就相中了他,

安排他飾演康家二哥康祈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角色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制的,康祈宗表面吝嗇,

但內(nèi)心善良,郭昶演繹得栩栩如生,

連細微的表情都充滿戲感。

該劇播出后,收視率一路飆升,

從十幾點漲到了四十點,深受廣東廣西觀眾喜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還幽默地說,如果收視率突破四十點,

他就裸跑慶祝,結(jié)果真的破了紀錄,他也兌現(xiàn)承諾,

只穿內(nèi)褲在電視臺跑了一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部劇大火后,郭昶成為了廣東家喻戶曉的人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康祈宗這個角色深入民心,

無論走到哪里都有人喊他“二哥”。

他在劇中用左手吃飯,叫爸媽“老豆老母”,

這些細節(jié)都成為觀眾難以忘懷的記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劇組讓他出演《柴米新人類》中的風流主任,

盡管戲份不多,但他依然演繹得有滋有味,

讓人印象深刻。

拍攝期間,他特別敬業(yè),即使身體不適,

也從不拖延進度,導演稱贊他是個值得信賴的人。

2003年,他被診斷出患病,

但仍堅持參與《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拍攝工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劇組見他狀態(tài)不佳,便調(diào)整了劇情,

讓康祈宗外出做生意,先去河南,

接著到英國,最后甚至去了伊拉克開餐館,

戲份逐漸減少。

他拍攝最后一場戲時,已經(jīng)瘦得皮包骨頭,

但仍然咬牙堅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6年他去世后,劇組找來周曉濱接替他飾演新二哥,

但觀眾并不買賬,認為新二哥少了味道,

就連用右手吃飯都覺得別扭。

2009年,周曉濱選擇退出,

劇中則稱康祈宗去了天堂島。

2019年,劇里正式交代康祈宗去世,

還立了一座郭昶的雕像,以此告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郭昶于1956年出生在遼寧沈陽,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

北風呼嘯,家里幾乎沒有取暖設施。

他家境貧寒,父母都是樸實無華的工人,生活十分拮據(jù)。

小時候,他的日子過得并不輕松,父母感情不合,

經(jīng)常大聲爭吵,鄰居都能聽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他并沒有因此消沉,

而是保持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

在他十歲那年,父母最終離婚,

母親帶著他收拾行李,離開了沈陽,搬到了廣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時的廣州對他來說完全陌生,

潮濕悶熱的天氣讓人喘不過氣,滿街的粵語嘰里咕嚕,

他一句也聽不懂,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像個異鄉(xiāng)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母親在廣州找到一份雜工的工作,

每天早出晚歸,郭昶看著她累得直不起腰,

心里十分難受。

中學畢業(yè)后,他沒有選擇繼續(xù)讀書,

因為家庭負擔太重,他需要盡快出來工作賺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在黃埔區(qū)的紅衛(wèi)汽車制造廠找到了一份工作,

每天和零件、油污打交道,

手上沾滿了黑乎乎的機油,晚上回家倒頭就睡。

那時的他,身材瘦高,皮膚黝黑,

這是陽光留下的痕跡。

他干活麻利迅速,手腳靈活,

廠里的同事都很喜歡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時間久了,他心里總覺得缺少些什么,

好像生活不該就這么平淡無奇。

后來,命運給了他一次機會。

廣州工人業(yè)余文工團正在招人,

他不知哪來的勇氣,跑去試了一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文化水平不高,初中畢業(yè)就出來謀生,

但天生有一種幽默感,站在臺上隨便說幾句,

臺下觀眾就笑得前仰后合。

就這樣,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道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工團里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

他在這里如魚得水,格外自在。

沒多久,他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成為了團里的骨干成員,

帶領團隊四處演出,雖然忙碌,但他樂此不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后,他的目光放得更遠了,

不想一輩子困在業(yè)余文工團。

1980年代初,廣東電臺招聘人員,他鼓起勇氣報了名。

當時他底子薄,試用期三個月,差點被淘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多虧同事看中他的踏實勤奮,為他說了好話,

他才得以留下。

他先是在《農(nóng)村天地》欄目擔任編輯,

每天扛著設備到農(nóng)村采訪,風吹日曬,熬夜寫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又投身兒童節(jié)目的主持工作,

即使嗓子喊啞也不覺得累。

那時候的他,感覺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心里更加踏實。

其實郭昶進入影視圈純屬偶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84年,廣東電視臺拍攝喜劇《特殊情況》時,

正好缺一名飾演小偷的演員。

有人推薦了他,說他身材瘦高,

模樣有趣,非常適合。

導演一見,覺得他眼神靈動,便讓他試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的表演自然流暢,透著一股機靈勁兒,

深得導演喜愛。

從此,他正式踏入電視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之后,他陸續(xù)參演了幾部劇,

像《萬花筒》《寶貝老公嬌嬌妻》《情滿珠江》等。

雖然戲份都不算重,但他表演極其認真,

逐漸在演藝圈嶄露頭角。

正是這些經(jīng)驗的積累,為他后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也許是天妒英才,2003年郭昶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

查出胃癌,已經(jīng)是三期。

他接受了手術,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還摘掉了一個腎,

住院半年才勉強出院。

醫(yī)生建議他進行六次化療,他只完成了五次,實在承受不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患病的消息一直隱瞞著,怕別人擔心。

出院后,他依然帶病堅持拍戲。

2006年初,在《外來媳婦本地郎》千集慶典上,他最后一次公開亮相。

那天,他已經(jīng)瘦得只剩皮包骨,卻依然笑容滿面,向大家揮手告別。

不久之后,6月14日,他在廣東省中醫(yī)院離世,年僅50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消息傳出后,觀眾們都震驚了,

誰也沒想到那個帶來歡笑的人就這么離開了。

郭昶臨終時是由妻子和女兒陪伴的。

他和妻子潘潔因戲結(jié)緣。

當時潘潔是一名普通護士,后來因為工作不順轉(zhuǎn)行做了演員。

兩人第一次相遇是在一家酒吧,郭昶對她一見鐘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時他的事業(yè)剛剛起步,生活過得捉襟見肘,

經(jīng)常沒戲拍就去做兼職貼補家用。

潘潔不僅沒有嫌棄他,反而一直鼓勵他,

告訴他有才華的人總會發(fā)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郭昶深受感動,決心要好好對待她。

婚后,他們的感情一直很穩(wěn)定。

2000年初,他們一起主演了古裝劇《陳夢吉傳奇》,

劇中扮演夫妻,戲外也恩愛有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部劇雖然不是大制作,但他們配合得非常默契,

觀眾看起來都覺得舒服。

后來他們有了一個女兒,郭昶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家庭上,

每天拍完戲就回家陪伴妻女,

朋友聚會時他也總是主動買單,為人仗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潘潔性格溫和,家里的大小事都聽他的,

但在大事上也有自己的主張,兩人互補得很完美。

2003年郭昶被確診患有胃癌后,

潘潔始終陪在他身邊。

手術后他在醫(yī)院躺了半年,她每天都去醫(yī)院送飯,

晚上守在床邊,連護士都被她的執(zhí)著所感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出院后,她勸他少拍戲,

可他閑不住,總說不能辜負觀眾。

她知道郭昶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

后來她獨自將女兒撫養(yǎng)長大,再也沒有想過再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4

郭昶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留下的東西很多。

從沈陽到廣州,他從一名普通工人走上春晚舞臺,

再到成為廣東觀眾心中的“二哥”,每一步都走得堅實。

他離開18年了,但提起他,很多人還是會微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年他雖然一時走紅,卻沒有太多光環(huán),

但他以自己的方式,成為許多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他的故事雖不復雜,卻給人溫暖而真實的感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信息來源:1、"阿宗"正式告別《外來媳婦》 劇組憶郭昶齊飆淚:新浪網(wǎng)2、1992年春晚小品《草臺班子》表演:郭昶、黎舒蘭、潘長江:央視網(wǎng)3、11這部播了22年的電視劇,清明時期讓人哭成淚人:珠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