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前蘇聯(lián)航空專家想要去中國看看,卻被俄羅斯政府攔下:“你去中國做什么?”前蘇聯(lián)專家:“劉少奇是我爺爺,我要到中國探親!”
劉少奇怎么還有個俄羅斯的孫子?這件事說來話長。
這個男子叫阿廖沙,1955年出生于前蘇聯(lián)莫斯科。
他的父親劉允斌,正是劉少奇與早期革命伴侶何寶珍的長子。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劉允斌在蘇聯(lián)學習和生活,并娶了莫斯科大學的同班同學瑪拉為妻,婚后生下阿廖沙和他的姐姐索尼婭。
在阿廖沙3歲時,父親劉允斌在祖父劉少奇的召喚下,毅然回到中國,投身于國家建設。
此后,由于父母兩地分居,加上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母親瑪拉最終帶著阿廖沙和姐姐留在了蘇聯(lián),一家人就此分隔兩地。
1960年,劉少奇趕赴蘇聯(lián)參會,年幼的阿廖沙,才終于有機會和爺爺見一面。
在阿廖沙的記憶里,爺爺是個慈祥的老人,給他帶了很多禮物,講了很多故事,那是他對爺爺最溫暖的回憶。
只可惜,祖孫倆一輩子,也就見了這么一回。
沒多久,中蘇交惡,阿廖沙的混血身份成了大麻煩,他只好絕口不提父親的名字。
還好,他繼承了父輩聰明的頭腦,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學院。
劉少奇生前一直很關心航空技術的發(fā)展,而冥冥之中,他的孫子,成為了蘇聯(lián)優(yōu)秀的航空技術專家。
1987年,阿廖沙的姑姑劉愛琴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他們一家的下落。
通過劉愛琴的講述,阿廖沙了解到父親回國后進入二機部,投身原子彈、氫彈的研究工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時,劉愛琴還向他介紹了中國國內的情況,告訴他在中國還有許多親人,如奶奶王光美、叔叔劉源等。
這些話激起了阿廖沙心中的思念,從那一刻起,他一直想要去見見中國的親人。
阿廖沙早在1998年,便有了回國的計劃,但蘇聯(lián)政府卻把他攔下了。
因為他從事的工作涉及軍工機密,如果想回中國,必須先退役,再經過三年考察,蘇聯(lián)才會放人。
這次錯過讓阿廖沙十分失落。
為了能早日回到中國,他毅然決定放棄自己的事業(yè),提前辦理了退役手續(xù)。
2003年,適逢劉少奇誕辰105周年,中國相關部門再次向劉少奇所有健在的親人發(fā)出邀請函,阿廖沙也在被邀請之列。
這一次,在奶奶王光美和家人的幫助下,阿廖沙一家四口終于實現(xiàn)了回國的心愿。
此后,阿廖沙多次穿梭于中俄兩國之間,他積極投身各類中俄文化交流活動,立志做中俄的“友誼大使”,以增進兩國人民的了解。
參考資料:
環(huán)球網(wǎng)《劉少奇之孫阿廖沙:奔走中俄之間,沒有退休計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