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整個東南亞,就出了新加坡一個發(fā)達國家?我來告訴大家真相:
西方人特意給新加坡制度取了個名字,叫“行善的專制”?!懊裰鳠羲贝竺览麍杂n,“部分自由”國家,“民主峰會”都不邀請人家,關鍵人家自己也承認。李光耀在書里說,人民并不渴望民主,而是有房住,有醫(yī)療條件,有工作,有學上。
父傳子,家天下,李光耀傳給李顯龍。新加坡雖然號稱選舉制,但總統(tǒng)只是個吉祥物,沒有任何權力。名義上,權力在國會,國會議員選舉產生,但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沒啥可選的。所以,就是人民行動黨組閣,內部選舉總理,擁有政府最高權力,就是李家父子。
李家不只是擁有政治權力。經濟上,李家更是幾乎擁有整個新加坡。淡馬錫控股,作為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CEO是何晶,李顯龍老婆,當然也是新加坡副總理。而淡馬錫持有著新加坡上市企業(yè)超過一半的股權。
不光是這些冰冷的數字,李家的“獨裁”還挺有戲劇性。李顯龍弟弟李顯揚,根據李光耀遺囑,要拆了李家老宅,說是不想搞個人崇拜。李顯龍不同意,這么大筆政治遺產,你說拆就拆?李顯揚說,你這是為了一己私利,違背老爹遺囑。
然后他就被起訴了,罰款加剝奪選舉權幾年。嚇得他們一家子都跑國外去了,他兒子現在還在哈佛當老師呢。這家子人聲稱,是李顯龍擔心權力分流,所以才把他們趕走??粗癫幌駣Z儲大戲?
我認識過好幾個新加坡人,因為說漢語,所以溝通也比較多。他們雖然受西方教育,可即便在“言論自由”的美國和歐洲,也從來沒人說過新加坡一句壞話。畢業(yè)之后,大多也都回到了新加坡。你說新加坡人是不是“逆來順受”?而正是因為新加坡人的“逆來順受”,才造就了現在的經濟奇跡。
新加坡的發(fā)家之路,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任由資本壓榨勞動力。1965年被全票踢出馬來西亞時,新加坡人均GDP幾百美元,到處貧民窟,紅燈區(qū)遍地。不光沒錢,而且沒水沒電沒糧食,除了空氣是自己的,剩下什么都要進口。而且背面馬來西亞,難免有壓力。
新加坡的誕生,可以算是地獄模式,生存都困難。為了活下去,李光耀一面巴結前宗主國,加入英聯邦,另一面更討好美國,加入聯合國。為此,作為一個華人占比超過7成的國家,新加坡卻把英語馬來語定為國語,而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弱就要認慫,新加坡算是個典范。有了安全的周邊環(huán)境,李光耀開始張羅賺錢??尚录悠乱稕]啥,人家資本憑啥來你這呢?李光耀說,我們這人力便宜,而且任由你隨便壓榨,我們政府保證他們不罷工,甚至都不提漲工資。而且把稅收降到最低,并且實現自由流通,賺到錢全是你的,愿意去哪就去哪。
資本一看,還有這好事?一窩蜂涌入新加坡。華人本來就吃苦耐勞,再加上重視教育,當時一個新加坡人恨不得頂兩個歐美人,而工資只有1/10。這么換算下來,新加坡人工成本只有歐美的零頭,再加上低稅率,那資本還不瘋了一樣往這邊跑?再加上地處馬六甲海峽要沖,隨著全球化,新加坡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在中國崛起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新加坡都是世界第一大港,即便現在也僅次于上海,排在第二。
有資本,有貿易,新加坡開始迅速崛起。這段經歷其實跟香港很像。后來香港回歸,開始獨立選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央影響。這時新加坡的“獨裁”優(yōu)勢就更明顯了,李顯龍一句話,資本就可以放心。而香港卻沒有一個這么說了算的角色。那你說資本去找誰?
俄烏沖突,瑞士跟著美國沒收俄羅斯富豪資產,瑞士一批錢往外跑。美國陣營不敢去,東方資本管制,進去出不來。香港本來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中美貿易戰(zhàn),香港能被放過?現在的資本已經被擠兌得無處安身,這時看到了新加坡,于是為新加坡經濟再添一把柴。
不過話說回來,新加坡發(fā)展得雖然不錯,但你拿一個幾百萬人的小地方,跟1億多人口的日本比,確實有失公允。要是這么比,鄂爾多斯人均GDP還3萬多美金呢,也比日本高。東京都市圈的人口都是新加坡的2倍多,人均GDP有8萬多美元。你把東京都最核心的地段,劃出600多萬人口算人均,還是比新加坡高。
所以,不能這么比。新加坡這個體量的國家,根本談不上什么軍事獨立,那就談不上政治獨立。金融和經濟其實也沒有那么獨立。你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家大型家族企業(yè),只不過兩代老板長袖善舞,在夾縫中生存。其他人,只不過是他家的員工。人家公司內部的事,就是老板一個人說了算,效率當然高。
承認新加坡的成功,就不得不承認“民主”有很多種,而“美式民主”也只在美國暫時還算成功。反倒是新加坡式的民主,不論從邏輯上,還是從實踐上,怎么看都更加靠譜。絕大多數叫囂“民主”的人,其實連民主的定義都不清楚。他們幻想中的民主,就是他說了算,讓他占便宜,別人都吃虧。
其實就是一個個盧瑟,賺不到錢,只好拿著所謂“民主”四處碰瓷兒罷了。給點甜頭,99%就都老實了。剩下1%反社會人格,放下碗罵娘,那就立法嚴懲,不慣著,這就是新加坡的邏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