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以一份措辭嚴厲的聲明,將俄烏沖突的“幕后博弈”推向輿論焦點,相當于攤牌“英法兩國已經(jīng)對俄開戰(zhàn)”。
扎哈羅娃指出,烏克蘭軍隊當天使用“海馬斯”火箭炮襲擊俄蘇賈天然氣計量站,而此次襲擊的關鍵,在于“法國衛(wèi)星提供目標定位,英國專家輸入坐標并操作發(fā)射,指令則直接來自倫敦?!?/p>
烏軍襲擊俄庫爾斯克州蘇賈天然氣計量站,不僅違背了美俄烏三方在沙特阿拉伯談成的相關協(xié)議,還導致蘇賈天然氣計量站“幾乎被完全摧毀”。
要知道,這處天然氣樞紐,是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大動脈。盡管俄烏沖突持續(xù),2024年仍有150億立方米天然氣經(jīng)蘇賈天然氣計量站輸往歐洲。
俄方稱,烏軍此次行動是“針對俄能源基礎設施的恐怖主義行為”,并強調(diào)自3月18日俄美達成“暫停攻擊能源設施協(xié)議”后,烏方仍多次違反承諾,包括在協(xié)議簽署幾小時后襲擊俄油庫。
更為重要的是,英法兩國在這場襲擊中發(fā)揮了特殊作用。就在俄方指控英法介入襲擊的同一時間,一場由澤連斯基和馬克龍主導的歐洲、大西洋盟友峰會,在巴黎落下帷幕。
這場被宣傳為“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會議,最終以“未達成聯(lián)合聲明”告終,暴露出歐洲內(nèi)部在派兵問題上的尖銳分歧。

法國與英國成為激進援烏的“急先鋒”,馬克龍宣布將向基輔派遣工作組,研究未來“盟軍作為秩序維護部隊”的可能性,并聯(lián)合英國推動以法英核武器為基礎的“新防御體系”。
此前,法國已向烏克蘭提供“Scalp”遠程導彈,扎哈羅娃曾諷刺稱“烏軍使用時別誤炸法國使館”。
德國、西班牙、意大利和克羅地亞等國明確反對直接派兵。德國主張通過外交談判解決沖突,而西班牙總理更直言“派兵是危險的紅線”。
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雖對俄強硬,但也擔憂維和部隊需俄方同意,否則可能引發(fā)直接對抗。
澤連斯基呼吁歐洲派遣至少20萬維和部隊作為和談條件,但現(xiàn)實是,即便數(shù)萬人的小規(guī)模部署也難以協(xié)調(diào)。
面對各國四分五裂的意見,馬克龍的“盟主夢”,已經(jīng)徹底破碎。如今,俄羅斯屢次直接點名法國,對巴黎而言無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消息。在未來的日子里,法國恐怕要承擔來自俄羅斯的施壓和報復。

我們看到,俄烏沖突三年,歐洲正陷入戰(zhàn)略困境。一方面,英法試圖通過軍事援烏重塑“歐洲領袖”地位;
另一方面,德意等國擔憂沖突外溢,主張維穩(wěn)優(yōu)先。這種分裂不僅削弱了歐盟整體行動力,也讓美國得以鞏固對歐洲安全事務的主導權(quán)。馬克龍團結(jié)歐洲的夢,終究難以實現(xiàn)。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