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上為廣告信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上為廣告信息

地方志對大多數(shù)普通讀者來說,都是一種讓人望而卻步的讀物。自從我開始做貴州文化報道,我對地方志的感覺就像《魔鬼辭典》對“世界名著”的解釋:“一種總希望自己已經(jīng)讀過,又總是沒開始讀的東西?!?/p>

而這次我找到了解決之道——一邊閱讀方志,一邊行走地方。其一,對于一個喜歡旅行的人,只有對東游西逛的熱愛能讓我克服畏難情緒,和古籍以及生僻讀物來一場“死磕”;其二,編纂志書這件事太專業(yè)太艱巨,我既然沒實力也來不及參與,那就用我的方式,書寫我所走過的貴州各地,用親眼所見印證方志所述,并比較二者如何大相徑庭、若即若離抑或一脈相承。這將是一次又一次旅途和一場又一場閱讀,更是讀書與行路的水乳交融和交相輝映——路途種種,其實就是在閱讀腳下土地;書卷之中,也都是走不到頭的萬水千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貴州的各種志書,已知的源頭在宋大觀年間,《遵義軍圖經(jīng)》是貴州第一部志書。到明弘治以前,貴州編纂了約60部志書,可惜如今已全部散失。留存至今的貴州最早的志書是明代弘治年間編纂的《貴州圖經(jīng)新志》,它是明永樂十一年(1413)貴州建省后官修的第一部省志,堪稱介紹貴州省情的第一部“百科全書”。此后,貴州編修地方志蔚然成風(fēng),見于記載的明代志書有46部,現(xiàn)在存世的尚有8部。清代編纂的貴州志書有184部,雖有一些佚失,許多重要的志書仍然存留——謝天謝地,時間一去不回,歷史諸多懸念。假如過往是出懸疑劇,那志書里的密密文字,就都是重要的破案線索。

即使在全國層面做個古代地方志海選,貴州也有一騎絕塵的佳作。清道光年間,由“西南巨儒”鄭珍和莫友芝合編的《遵義府志》,被梁啟超譽為“天下第一府志”。張之洞在其列出的清代二十五部省志、府州縣志善本名錄中,將《遵義府志》與《汾州府志》《嘉興府志》并稱為三部優(yōu)秀府志。豐富的內(nèi)容、嚴謹?shù)目甲C、新穎的體例、典雅的文筆,以及對經(jīng)濟的重視和對民生的關(guān)懷等等,是《遵義府志》博得盛名的原因。但當我因為這本府志,去到山清水秀的沙灘村,尋訪鄭珍、莫友芝等的足跡,我又更看重有情懷又有實力的優(yōu)秀主編對志書品質(zhì)的作用,看重一個地方和一群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之間深刻的關(guān)聯(liá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成書于清代道光年間的《大定府志》,也很值得說道。該志書共計60卷70萬言,所志地域包括彼時的威寧州、平遠州(今織金)、黔西州、畢節(jié)縣、水城廳,加上府治所在地(今大方),時間跨越兩千多年。編纂該志的鄒漢勛是晚清著名學(xué)者,更是中國近代輿地學(xué)奠基人。他在貴州先后主纂或參纂《貴陽府志》《大定府志》《安順府志》《興義府志》,本本都是叫得響的名志,他自己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南方志名家”。

另一個賦予《大定府志》“名人光環(huán)”的是林則徐,他研究全國地方志,卻只為《大定府志》撰寫序言——寫序還不夠,他又盛贊《大定府志》的價值并不只在被書寫的地方,其精神與思想實有利于天下后世之治。還有一個給這本志書作序的是翁同書,清代帝師翁同龢的兄長——這么一細數(shù),《大定府志》從編纂者到“助陣嘉賓”,已經(jīng)算得上“豪華陣容”。

跟著這些著名,以及那些非著名卻自有路數(shù)的方志,我將如何行走貴州?我請教《貴州歷史筆記》作者、貴州著名歷史學(xué)家范同壽先生,他建議我“從黔北走起”,因為“貴州文化在黔北”,中原文化自漢代起就在遵義傳播;我又請教我的忘年交、著名作家、書法家戴明賢先生,他說近年出版并在業(yè)界引發(fā)熱議的《安順城記》值得關(guān)注,并建議我采訪即將來黔休養(yǎng)的主編錢理群先生;我再去問也閑書局主理人秋螞蚱,他帶我走到一排高大的書架前,指著一本本相關(guān)書籍說,也許能從中找到被人忽略的貴州秘境;我還約了《旮旮角角貴州史》一書的作者、專欄作家周勝先生聊天,想知道他用怎樣的方法從古籍之中淘“八卦”......欄目啟動前的這些請教和交流,最終變成了一場“情緒熱身”,讓地方志及其所鏈接的廣闊天地與生動趣味,已先行將我的好奇和向往點亮。了解一個地方,從書本閱讀到實地行走,都是路徑;然而從這個地方有情懷有學(xué)養(yǎng)有才有趣的人身上獲得智慧、體會溫度,更是不可或缺。

光緒《黎平府志》。(黎平府志書局刻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光緒《黎平府志》。(黎平府志書局刻本)

時間不停,地方志的續(xù)寫也不會止步。志書對地方的書寫,就像衣裳之于發(fā)育期的孩子,即有尺碼永遠跟不上生長速度。在拜訪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之前,我的眼光只在貴州古代和民國舊志上,了解之后才知道貴州社會主義新方志編纂工作同樣成績斐然——率先出版全國首部減貧專志《貴州省減貧志》;與省交通運輸廳、省發(fā)展和改革委于2021年共同編纂出版《貴州橋梁志》;此外還有《六盤水三線建設(shè)志》《黔東南州斗牛文化志》《侗族大歌志》《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chǎn)志》等等。進入中國名鎮(zhèn)志和名村志叢書的8本志書,直接就可以作為我寫作“讀方志 行貴州”欄目的詳細教材。而我并不需要背著厚重的志書上路,2020年12月全國首個省級方志云——貴州省方志云正式上線運行,我只需要帶上手機,撥拉屏幕,就能以時尚的閱讀方式,跟著志書游地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杜鵑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去到《大定府志》所志地域之一的黔西。酒店房間幾乎每天被南來北往的客人塞滿,只因附近聲名遠播的百里杜鵑正漫山遍野開得如火如荼?!包S坪十里杜鵑”,這是《大定府志》里的記載,指的就是如今百里杜鵑中心花區(qū)普底鄉(xiāng)的花季盛況。到了20世紀80年代,黔西縣志辦成立,在編寫《黔西縣志·地理志》時,這片爛漫山花再次被發(fā)現(xiàn)、重視并通過媒體廣為傳播——我是多么喜歡這些故事,喜歡在古與今、書頁與現(xiàn)實的延續(xù)和呼應(yīng)中,體會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

大約160年前,從“黃坪十里杜鵑”所在的大方普底走出,在福建永春州任州同知7年的黃思永退休返鄉(xiāng)。為官清廉的他臨行前為籌集路費就花了不少精力,加之彼時貴州境內(nèi)兵事紛起,道路阻斷,只能繞遠路而行。路途艱險,各種禍患,導(dǎo)致他從福建永春到貴州大方,竟然走了整整半年。好在路途之中,他幾乎是逐地寫下了詩句。今天的我們讀到這些文字,就如同聽見從160年前傳來的“路況播報”,獲得一份真實了解貴州當日交通狀況的寶貴史料——曾經(jīng)這樣一個貴州人,歷盡艱辛回歸故里,一路留下傳世詩行;而今我們“讀方志 行貴州”,在文字和腳步間勾連史實與現(xiàn)實,縫合過往與今天,豈不也是在穿山越水,回到故鄉(xiāng)。

來源:天眼新聞客戶端

編輯:馬召鳳 ▏責(zé)編:陳武帥 ▏編審:何 歡

終審:葉啟偉 ▏監(jiān)制:馬勛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