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代,曾仕強曾老說過,這次是周朝再現(xiàn),封神榜也將會重新封神,這次也是眾生靈性覺醒的時候,這個時代會誕生很多的修行之人,這些修行之人中,絕大多數(shù)是三四十歲的中青年人,也有年輕人。
說起曾仕強,可能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那個講《易經(jīng)》講得特逗的老頭。他1935年出生在福建漳州,后來跟著家人去了臺灣,考進臺灣師范大學學工業(yè)教育。之后他跑去美國、英國讀書,拿了個博士學位?;嘏_灣后,他在好幾所大學教書,還當過興國管理學院的校長。他研究《易經(jīng)》出了名,還搞了個“中國式管理”,把老祖宗的智慧跟現(xiàn)代管理摻一塊兒,挺實用。他的講座和書特別火,因為他講得接地氣,像聊天一樣,把復雜的東西說得你一聽就懂。2018年他去世前還在忙著寫書、錄視頻,推廣傳統(tǒng)文化,真是個停不下來的人。
曾仕強厲害的地方不只是學術,他能把《易經(jīng)》這種高深的東西講得跟日常生活掛鉤。他說管理不是光管別人,先得管好自己,這叫“修己安人”。他講課風格特幽默,偶爾還抖個包袱,聽眾老愛聽了。他書賣得也好,成了不少人心里的“人生導師”。晚年他也沒閑著,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點醒大家,直到走的那天。
末法時代”這詞兒聽著挺神秘,其實是佛教里講的,說白了就是佛法影響變弱、修行變難的時候。曾仕強拿這個詞來形容現(xiàn)在:物質上啥都不缺,可精神上老覺得差點啥??萍及l(fā)達了,人心卻浮躁了,整天忙著刷手機、追熱搜,內心的平靜反而找不到了。他覺得,這時候正是靈性覺醒的好機會。
他說“周朝再現(xiàn),封神榜重啟”,不是真要回到古代,而是借了個比喻。周朝是個秩序重建的時代,《封神榜》里講的是亂世后重新排座次的故事。曾仕強意思是,現(xiàn)在社會亂哄哄的,但亂到頭了,就該有個新開始。靈性覺醒就像是每個人給自己“封神”,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他特別提到,這事兒正在三四十歲的中青年里發(fā)芽,也有年輕人跟著動起來。
為啥是這群人?三四十歲的中青年,工作家庭都壓著,忙得喘不過氣,到了這歲數(shù)容易停下來想想:我這輩子到底圖啥?年輕人呢,有的剛出校門就迷茫,覺得錢賺不到頭,生活沒意思。這兩撥人,都在找答案,所以就容易被“靈性覺醒”這東西吸引。
曾仕強講的靈性覺醒,不是讓你上山當?shù)朗?,而是從生活里找突破。比如有個38歲的設計師,叫阿明吧,他在公司天天加班,壓力大到睡不著。后來他看了曾仕強的書,學著每天早上在陽臺上坐半小時,啥也不干,就靜靜地想點事兒。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自己沒那么焦慮了,工作效率還高了。還有個25歲的女孩小雅,大學畢業(yè)后不知道干啥好,刷到曾仕強的視頻,試著寫日記、冥想,半年下來,她覺得自己心里有底了,還跑去讀書會跟人聊這些。
這不是啥玄幻故事,就是普通人小步子往前走。阿明后來跟客戶吵架時,能穩(wěn)住脾氣,冷靜應對,客戶反倒對他刮目相看。小雅也在讀書會里堅持分享,別人質疑她時,她沒急也沒慫,用行動搞了個公益活動,帶動更多人參與。這些人沒啥特別,就是你我身邊那種,但他們開始覺醒了,生活就不一樣了。
曾仕強說,這幫覺醒的人是社會正能量的源頭。為啥?因為他們不光為自己活著,還能影響周圍的人。一個平靜的人,就像個小燈泡,能照亮一小片地方。多了這樣的燈泡,整個社會就不那么亂了。
光覺醒還不夠,得修行。曾仕強講的修行,不是非得吃齋念佛,而是面對現(xiàn)實,把壞毛病改改,好習慣養(yǎng)養(yǎng)。比如阿明以前愛發(fā)火,現(xiàn)在學會忍一忍,換個角度看問題。小雅呢,遇到杠精不硬懟了,而是用行動證明自己想干的事兒有意義。
修行聽著高大上,其實挺接地氣。比如你開車被加塞兒,能不能少按兩下喇叭?上班被老板批了,能不能不背后罵人?這都是修行。曾仕強覺得,末法時代要靠這些小改變翻盤。每個人管好自己,世界就沒那么糟。他晚年常說:“人生就是修行,不光為自己,也為別人?!边@話特實在,成了他留給后人的精神禮物。
曾仕強去世前一直在推這些想法,他的書和視頻到現(xiàn)在還火著。他的預言聽著有點懸,但細想想,不是沒道理。現(xiàn)在社會確實亂,壓力確實大,想找點精神寄托的人確實多。三四十歲的中青年挑大梁,年輕人也開始跟上,這趨勢你說像不像他講的“靈性覺醒”?
他走了,可思想沒走。很多人還在看他的講座,讀他的書,從中找方向。末法時代聽著嚇人,但他說這是個機會——亂世出英雄,覺醒靠自己。甭管封神榜重不重啟,每個人能把自己“封”成更好的自己,這時代就算有盼頭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曾老預言目前已進入封神榜時代——周朝再現(xiàn),各路英雄通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