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看見咱們學員群里有人討論“夫妻投資觀點不一致”的話題,也引發(fā)了我的一些思考。

我有個相交多年的好友,前些年想讓我跟她一起合伙投資一個項目。我稍作分析,就覺得這個項目不太靠譜,成功率低于10%。但我這朋友,覺得這項目特別好,穩(wěn)賺不賠。

面對同一件事物,每個人因為人生閱歷不同,知識儲備不同,甚至性格的不同,都可能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認知。而且這個認知很難被其他人撼動。

我盡力表達了我的不同意見,勸她不要沖動,但朋友仍然堅持,說那是她畢生的夢想。

我理解她的夢想,也真心祝她成功,但是,我堅決不投。

于是她自己貸款借債去做了這個項目。

今年再次見面,我見她狀態(tài)甚為萎靡,她說那個項目并未獲得預期收益,銀行的貸款利息都快還不起。

我也只能表達一下同情而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個人都有追逐夢想的自由。

但是,請不要強迫別人替你的夢想買單。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分析:如果那個拉你投資的人是你的配偶,又該如何處理?

夫妻關(guān)系跟其他關(guān)系所不同的是:從法律上來講,夫妻倆財務是綁在一起的。

一方如果投資失敗,另一方勢必受到牽連。

所以,婚姻中的任何一方,想做重大的投資決定(動搖家庭財務安全的決定),必須要夫妻雙方達成完全的一致。

理論上來講,所有夫妻雙方存在分歧的、達不成一致的投資,都不應該去投。

但很多人,會無視配偶的反對,堅定地、一意孤行地為自己的夢想投資。

這種人,要么是對家人的安危完全不在乎,只顧及自己的感受;

要么是盲目自信,覺得自己絕對能贏。

如果輸了,他們也會覺得只是運氣不好,還要再賭一次。

很多熱衷于創(chuàng)業(yè)或投資的人,完全就是一種賭徒心態(tài)。

他們并沒有做定量的可行性分析,也沒有足夠的行業(yè)經(jīng)驗積累,完全就是憑著感覺投進去,享受一下賭博般的刺激。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另一半,在做這種類似“賭博”式的投資,你一定要堅決阻止。

如果你用盡全力也無法阻止,那么建議你采用法律手段跟對方做一下財產(chǎn)分割。

至少保住自己和孩子的生存底線。

我在家長課堂接觸過一個倆寶媽媽,靠自己一個人辛苦賺錢養(yǎng)活一家。

丈夫中年失業(yè)后,本來有一定積蓄,經(jīng)過幾次“創(chuàng)業(yè)”,積蓄耗光,房子也被抵押。

這位先生非但不吸取教訓,甚至還想用妻子的名義貸款繼續(xù)“創(chuàng)業(yè)”,妻子忍無可忍,選擇了離婚。

離婚,是最后一種保全生存底線的方式。

很多人只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選擇這種方式,但往往到了這個時候,家庭資產(chǎn)已經(jīng)消耗殆盡。

除了上述極端情況,還有一些投資,雖然前途未明,但反對方還是被支持方說服,也同意一起投資。

只要是雙方同意的投資,那就只能齊心協(xié)力往前推進。

如果不幸投資失敗,誰也別埋怨誰做了錯誤決定。

我認識一位女士,在十幾年前曾有很好的買房機會,但當時她丈夫想拿著積蓄去創(chuàng)業(yè),又跟大家描繪了非常美好的事業(yè)前景,妻子也就同意了丈夫的決定。若干年后,男人投資失敗,房價也上漲了若干倍。

一家人買房無望,這位女士就陷入對丈夫無休止的埋怨。

其實這種投資失敗,妻子自身也要承擔一半的責任。埋怨、后悔都沒必要,只能吸取教訓,避免下次再跌進同樣的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外,很多夫妻對于孩子的教育成長投資也意見不同。

比如,讓孩子讀公立還是民辦,報不報課外班,報哪些課外班….都很容易成為夫妻戰(zhàn)爭的導火索。

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

如果某項投資金額很大,需要夫妻雙方齊心協(xié)力才承擔得起,最好是夫妻雙方達成一致再做決定。達不成共識,那就不如維持現(xiàn)狀,按部就班。

曾有位媽媽不顧孩子爸的反對,把孩子送進了學費高昂的民辦學校。后來遇到行情不好,家庭收入下降,夫妻倆常為此事爭吵不休,也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某項教育投資,靠自己個人的收入可以輕松承擔(年投資不超過個人年收入的10%),倒是可以任性一次,獨立做決定。

但是,在后期的“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要秉承“誰決定,誰負責”的原則,別指望他人,埋怨他人。

比如,很多媽媽想給女兒報舞蹈課外班,但有些爸爸并不支持。

A媽媽自己的收入可以輕松支付舞蹈班的費用,因此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報了課,然后承擔了每周的課外班接送,以及每天的課后練習督導。爸爸的生活節(jié)奏沒受什么影響,也就不再排斥。后來看見女兒舞姿優(yōu)美,又轉(zhuǎn)為了支持。

B媽媽希望爸爸能全力支持女兒學跳舞。而爸爸因為工作太忙,又感到經(jīng)濟壓力太大,堅決反對給孩子報這類課外班。最終B媽媽很心疼地拿出自己的積蓄給孩子報了課,然后又很辛苦地每周接送孩子,督導練習,而孩子偏偏又不配合,母女倆經(jīng)常因為練舞鬧得雞飛狗跳。爸爸也跟著嘲諷打擊。

B媽媽一方面痛恨孩子不懂感恩,辜負了自己的投資,另一方面又怨恨爸爸“冷酷無情”。因為長期身心壓力過大,這位媽媽最后得了躁郁癥。

在《婚姻關(guān)系的七道考題》這本書里,我也分享過我跟川爸在教育投資方面產(chǎn)生的分歧。

其實所有問題歸結(jié)到最后,就是一個原則

每個人最終只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為自己的夢想買單。

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夢。

若想獲得其他人的支持和投資,也要先憑自身實力做出一定的基礎(chǔ),讓投資人對你產(chǎn)生信心。

作者簡介

華川(川媽),著有《溫和而堅定地養(yǎng)兒育女—二胎媽媽正面管教踐行記》,《游戲,破解教育難題的金鑰匙》,《婚姻關(guān)系的七道考題》。個人微信chuanhanm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