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未盈?????????????????????????????????????????????

童話是一個時代的寓言,傳統(tǒng)童話《白雪公主》想表達的是邪不壓正的樸素價值觀,而今年上映的真人版電影《白雪公主》在此基礎上,更想表達的是一種自由派戰(zhàn)勝保守派的政治立場。

這次的白雪公主不是一個“膚白勝雪”的白人,而是一個棕色皮膚的拉丁裔演員,故事的結(jié)局不是公主和王子幸福地在一起,而是公主用民意掀翻王后的統(tǒng)治,成為新一代女王。迪士尼這次的翻拍,完全解構了傳統(tǒng)童話,變成了一個女性“覺醒”的政治寓言。

這種“政治正確”的改法,討好了一部分人,但卻得罪了更多的人。右翼白人罵它太左,侏儒癥演員罵它不公平,巴以沖突的雙方支持者罵主演的政治立場,老版《白雪公主》IP愛好者罵它不尊重原著。在各方勢力的輪番炮轟下,《白雪公主》IMDb評分已經(jīng)掉到了1.7,票房也遠不如預期,2.4億美元的投資,全球票房僅有1億多美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白雪公主》的失敗,是好萊塢衰落的縮影。白雪公主不白,小美人魚很黑,迪士尼的選角不要適配度,要的是種族多樣性;收視率越來越低的奧斯卡獎,不再以藝術為標準,而是優(yōu)先頒給政治立場;就連韓國導演奉俊昊來好萊塢拍片也得強行套上政治正確的殼子。當一切越來越正確時,藝術就失去了生命力。曾經(jīng)的好萊塢因創(chuàng)意而偉大,而如今政治正確正在殺死好萊塢。

白雪公主背后的政治大戰(zhàn)

新版《白雪公主》電影中,王子救公主的童話故事,變成了公主打敗王后的政治寓言。

白雪公主為了反抗邪惡王后的統(tǒng)治,決定奪回王國的統(tǒng)治權,而她奪權的方式卻是報人名,通過念出每一個禁衛(wèi)軍的名字,白雪公主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用善良感動了每一個民眾,打敗了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皇后,拿回了統(tǒng)治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白雪公主天真的勝利方式,與其說是童話,不如說是好萊塢自由派精英的幻想。如果說白雪公主代表了進步主義的自由派,那么王后則代表了強勢執(zhí)政的保守派,一個允諾空洞的美德,另一個允諾實用的力量。底層民眾會選擇誰呢?顯然答案在美國大選之后,已經(jīng)出來了。特朗普的政治勝利,恰恰映射了美國部分底層民眾對自由派“政治正確”的反感。

《白雪公主》電影里“打嘴炮”的奪權之戰(zhàn)無聊至極,而電影之外各方圍繞劇情的爭戰(zhàn)則精彩絕倫,自從迪士尼決定要拍真人版《白雪公主》之后,就經(jīng)歷了三次大論戰(zhàn),本想討好所有人的迪士尼,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個遍。

第一輪論戰(zhàn),是白雪公主的選角。如果按照原著來選角,應該選一個白人演員,但迪士尼卻選擇了一個棕色皮膚的拉丁裔演員。這種毫不適配的“色盲選角”,不僅是毀經(jīng)典,也讓整部電影的故事邏輯不成立,飾演邪惡王后的蓋爾·加朵沒有理由嫉妒“棕雪公主”瑞秋·齊格勒的顏值。這種“人種多樣化”選角,雖然讓迪士尼拿到了北美拉丁裔觀眾的支持,但也丟掉了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第二輪論戰(zhàn),是七個小矮人的選角。侏儒癥演員彼特·丁拉基曾批評《白雪公主》翻拍版的落后性,“今天還在拍攝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住在一起的故事,是一種時代的倒退?!庇谑堑鲜磕岜苊庠鎰赢嫷目贪逵∠?,將七個小矮人變成了七個神奇生物并用電腦特效制作。但這個討好之舉,反而帶來了更多的爭議。很多侏儒癥演員公開抗議自己因此被剝奪了工作機會。而且實際的銀幕效果也不如真人演出來的更有感染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三輪論戰(zhàn),是兩個主演的政治立場。首先“白雪公主”齊格勒在美國大選期間,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愿特朗普的支持者、特朗普的選民和特朗普本人永遠不得安寧?!边@番言論引發(fā)了特朗普支持者的反感。之后在巴以沖突的事件中,“王后”蓋爾·加朵支持以色列,而“白雪公主”齊格勒則支持巴勒斯坦。兩位主角水火不容的政治立場,不僅讓兩人的關系充滿了火藥味,也讓巴以沖突雙方的支持者都對這部電影產(chǎn)生了反感情緒。

圍繞著《白雪公主》的爭議還在繼續(xù)發(fā)酵,這部電影本身講了什么已經(jīng)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成為了一個輿論的戰(zhàn)場,反映了當今世界最兩極分化的方面:種族政治、國際沖突和美國深刻的意識形態(tài)分歧。

迪士尼想要獲得最多的觀眾,想要彌合這些巨大的分歧,想要強調(diào)文化多元化的價值觀,但它選擇的方式卻是最膚淺的“政治正確”。用一個拉丁裔演員來飾演“白雪公主”,并不能為少數(shù)族裔發(fā)聲。因為原著本來就是一個白人童話故事,如果要為少數(shù)族裔書寫傳奇,那就原創(chuàng)一個“棕雪公主”的故事,而不是去魔改經(jīng)典,拋棄歷史。

而且好萊塢的政治正確走到今天這步,已經(jīng)背離了初衷。最初好萊塢推行政治正確,是為了給少數(shù)人(有色人群、LGBTQ+等)爭取平等權利,但矯枉過正之后,就開始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弱勢文化主流化,主流文化邊緣化?!边@幾年,好萊塢的黑人主角越來越多,而白人男演員找工作越來越難,這種現(xiàn)象不禁讓人反思——為了反對種族歧視,而去刻意擁護有色種族,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種族歧視嗎?

二十年前的好萊塢,沒有刻意強調(diào)政治正確,但卻塑造了很多具有反抗精神的少數(shù)群體角色,比如《百萬美元寶貝》里的女拳擊手,《斷背山》里的牛仔男同性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印度孤兒。但如今的好萊塢,陷在了政治正確的框架里,只能批量生產(chǎn)八股文:黑版《小美人魚》、棕版《白雪公主》、黑版《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理念先行的電影,或許能討好政見相同的少數(shù)群體,但卻失去了更多想看好故事的觀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好萊塢的上帝是政治正確

許知遠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是帶著成見來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帶著成見,那你對世界根本就沒有看待方式?!?/strong>

曾經(jīng)的好萊塢百花齊放,主角有虔誠的基督教徒,有瘋狂的美國越戰(zhàn)將軍,有白人連環(huán)殺手,有黑人奴隸,也有被奪走家園的印第安人,我們能從好萊塢的電影中看見世界的多面性。而如今的好萊塢,正在努力消除電影里的所有成見,不遺余力地審查,讓電影只剩下一種立場——政治正確。但只有一種立場的電影還能叫電影嗎?不如改叫政治宣傳片好了。


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讓好萊塢逐漸走向精英化審美,和大眾脫節(ji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奧斯卡頒獎收視率的逐年下降。今年收看人數(shù)僅有1970萬人,遠低于2014年高峰時的4400萬人。

上個世紀,奧斯卡頒獎會傾向于頒給票房前十的大片,而近二十年以來,最佳影片的得主越來越小眾,越來越政治正確。今年的最佳影片《阿諾拉》,在全球僅有5400萬美元票房。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移民美國的女性性工作者,與她新婚丈夫的俄羅斯寡頭父母斗爭的故事。這部電影表面上講了一個灰姑娘夢碎的故事,深層卻影射了美國和俄羅斯的關系。頒獎時,主持人更是直接表達道:“我想美國人很高興看到,終于有人敢對抗強大的俄羅斯人了?!保ū藭r特朗普正和烏克蘭總統(tǒng)因俄烏沖突爆發(fā)公開爭執(zh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阿諾拉》已經(jīng)是本屆奧斯卡政治意味最小的一部電影,其他的提名電影更像是瞄準奧斯卡審美趣味的命題作文,移民主題的《粗野派》,猶太人代際創(chuàng)傷經(jīng)歷主題的《真正的痛苦》,跨性別議題《艾米莉亞·佩雷斯》。這些關注邊緣群體生態(tài)、強調(diào)政治正確的小眾電影獲得奧斯卡獎的頻率越來越多。

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為好萊塢的內(nèi)容生產(chǎn)力不足,最近十年北美票房前十的電影,幾乎都是漫威等IP系列電影,原創(chuàng)影片影響力不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奧斯卡更加傾向于左翼的精英意識形態(tài),強調(diào)文化多元,支持弱勢群體,淡化主流文化,逐漸形成了一種“小圈子審美”。

這種政治正確的審美,看似公正平等,但過分推崇,就演變成了文化霸權。當越來越多的小眾電影登上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舞臺時,反而像《寄生蟲》那樣能引發(fā)大眾共鳴的電影越來越少。而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拍出《寄生蟲》的奉俊昊,勇闖好萊塢,也只能拍出政治正確的《編號17》。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好萊塢從業(yè)者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政治正確正在扼殺創(chuàng)作者的想象力。《宋飛傳》的編劇杰瑞·宋飛曾表示:“‘極左’的政治正確正在殺死喜劇,當你寫完劇本,然后它被四五個不同的人、委員會和團體修改時,好吧,你的喜劇就到此結(jié)束了。”

曾經(jīng)自由的好萊塢,如今卻被僵化的政治正確觀念所束縛。好萊塢的思想警察們正在竭盡全力鏟除任何“政治不正確”的反動派,正如70 年前參議員喬·麥卡錫 (Joe McCarthy) 追捕好萊塢共產(chǎn)黨員一樣。創(chuàng)作者們在恐懼中創(chuàng)作,不停地自我審查,生怕觸犯到禁條,被驅(qū)逐出行業(yè)。事實上,已經(jīng)有不少演員因在巴以沖突問題上發(fā)聲而被換角。

政治正確不僅閹割了創(chuàng)作,也用那些不切實際的影視作品趕走了觀眾。一位著名導演說,“我最大的擔憂是觀眾不再信任我們。他們開始將我們視為一個扭曲自我的群體,試圖讓每部電影都盡可能地喚醒觀眾,讓每段關系都充滿種族差異,讓每個角色都性取向流動,他們認為我們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幻想世界,而不是他們所熟知的世界?!?/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政治正確最可怕的一件事情,是讓好萊塢丟掉了誠實,表面上在倡導多樣性、包容性,私下里卻在非黑即白、黨同伐異。這種道德雙標,讓好萊塢的創(chuàng)作者根本沒有辦法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去創(chuàng)作一部秉持著自己真實立場的作品,而非符合政治正確的作品。

當一個創(chuàng)作者不再誠實地面對自己時,這個作品還沒開始創(chuàng)作,就已經(jīng)死了,更不可能感動觀眾。所以好萊塢的衰落,是必然的。如果好萊塢繼續(xù)陷在政治正確的鐐銬里,未來我們只會看到越來越多政治正確的電影、超級英雄電影的續(xù)作,而再難看到對復雜和有爭議主題的探索。

因為那個故事還沒開始構思,就已經(jīng)被殺死在搖籃里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