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華創(chuàng)資本,對話嘉賓:歐逸柔(MAIA ACTIVE 創(chuàng)始人)、魏緒(華創(chuàng)資本投資人),原文標題:《MAIA ACTIVE 歐逸柔:賣掉公司后,我的人生并沒有因此自由》 ,本文來自華創(chuàng)資本播客節(jié)目《牛白丁》的對話內容,經創(chuàng)·問編輯部整理,文章有刪節(jié),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甚至直到今天,歐逸柔所處的狀態(tài)。

2016年,服裝設計師歐逸柔創(chuàng)立了專為亞洲女性設計的運動服飾品牌 MAIA ACTIVE 。2019年時,公司獲得華創(chuàng)資本領投的近億元人民幣融資。直到2023年,MAIA ACTIVE的業(yè)務被安踏收購,成為截至目前安踏集團收購的唯一中國品牌。

卸下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公司一號位角色的歐逸柔,開始去解人生的其他命題。

在早已過了那個烈火烹油的創(chuàng)業(yè)時代的今天,這樣的故事結局看上去似乎幸運、圓滿。但身處其中的人卻不免有新的迷茫和困惑。

有的時候,或許財富也不足以給出所有答案,熨平所有傷疤。

歐逸柔總結創(chuàng)業(yè)這八年:“做了一個讓自己驕傲的品牌,組建了一支很棒的團隊,收獲了非常多寶貴的經驗,也有一個不錯的終局。但與此同時,也有遺憾,錯過了很多人生不可重復的一些時間,以及迷失了自我?!?/p>

這是創(chuàng)業(yè)不可避免要承受的代價,身為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歐逸柔又主動或被動給自己上了層枷鎖。

她出生在中國臺灣,接受過大陸、美國的多元教育,能看到母親那一代就身處的女性困境,也知道自己要打破并非易事。以至于她現在避免給女兒講“被王子拯救”的童話故事,因為在她的人生信條里,想要的,都要靠自己爭取。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也要想盡辦法達成。

早在2020年,我們就與 MAIA ACTIVE 有過一次對話,那時候,創(chuàng)始團隊希望能做一個亞洲女性消費者摯愛的品牌,讓她們享受"It's good to be me"。后來的發(fā)展中,憑借產品力、品牌力和渠道三大差異化優(yōu)勢,MAIA ACTIVE 在激烈的消費品牌競爭中脫穎而出。在賣給安踏之前,MAIA ACTIVE 已成為體量最大的中國女性運動品牌。

如今,曾經作為華創(chuàng)派的 MAIA ACTIVE 已經開啟了另一個篇章,作為一手創(chuàng)立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在拉開時間和身份的維度后,會如何總結成功、反思失誤?又有哪些新的人生探索?

這也是去年10月華創(chuàng)和歐逸柔開啟這場對話的緣由。希望這些剖析和覺察,能給更多創(chuàng)業(yè)者帶去對照和啟發(fā)。

Q:華創(chuàng)資本投資人魏緒(蕭蕭) A:MAIA ACTIVE 創(chuàng)始人歐逸柔(Lisa)

一、“賣掉公司是對MAIA最好的選擇”

華創(chuàng)資本:距離 MAIA ACTIVE 被安踏收購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現在再回過頭,你怎么看當時做的那個決定?

歐逸柔:MAIA ACTIVE(以下簡稱“MAIA”)被收購時,已經達到國內女性運動服飾品牌的最大份額了,如果繼續(xù)做下去,未來競爭格局存在太多變數。過去消費者買運動服,可能并沒有那么多選擇,然而今天,坐在牌桌上的都是“大朋友”,進場的要么品牌極強、供應鏈優(yōu)勢極高,要么極具性價比,我覺得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與經驗,繼續(xù)帶領公司到下一個階段。

理性層面去思考,無論是資金、資源、管理還是線下能力,彼時我們都面臨很多限制。感性層面,MAIA就是我的“baby”,分離肯定很痛苦,但如果孩子養(yǎng)在自己手里只能上一個中等學校,交給別人卻可能會上哈佛。你會怎么選?肯定希望小孩能有最好的資源。

華創(chuàng)資本:這個“小 baby ”雖然是你一手培養(yǎng)長大的,但它還有很多間接的照顧者,比如投資人、高管團隊,大家在這個收購過程中如何達成一致?有哪些難題或沖突嗎?

歐逸柔:對于任何創(chuàng)業(yè)公司,sell is always one of the options right。

但當我們真的有這個 offer 擺在桌上時,我個人其實花了很長時間去思考。要給最終答復的前一晚,我在外面跑步跑了很長時間,內心既開心又悲傷?!昂⒆印蹦苡幸粋€機會往更好的方向去前進,但不會再按照你期許的方式成長了,它可能就是要飛走了。

思考之后,我覺得自己可能更喜歡做從 0 到 1 的事情,那么從10到100就交給更專業(yè)、更有資源的人來做。從資金、品牌理念、運營能力來看,很多方面安踏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并且我認為在中國其實不可能找到比安踏更好的買家了,所以那個時候我覺得應該要放手。

慶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投資人、高管團隊都非常贊成,有了大家的支持,這個事情才能一步步往下推進。

華創(chuàng)資本:在交易之后,你的很多同事獲得了一些相應的回報,但在這之外,你自己又拿出了一部分錢感謝大家,為什么會這么做呢?

歐逸柔:我主要把錢派發(fā)給了兩種員工——一種是對公司非常忠誠但沒有期權的老員工;另外就是承受了最大壓力的高管們。我創(chuàng)立 MAIA 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組建了一支很好的團隊,大家能打仗、勁也往一處使,對我而言,創(chuàng)業(yè)能有一個好的結局,離不開團隊每一個人的支持。我很感謝他們的付出,也感謝大家無論快樂還是艱難,都不離不棄。

華創(chuàng)資本:但其實這并不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做法,很多創(chuàng)始人可能會用分公司的期權池或者其他方式給到員工一些激勵,但很少有人會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分給員工。

歐逸柔:是嗎?我不知道別人怎么做的,但我覺得自己應該這么做,而且我的同事們也值得。

華創(chuàng)資本:你似乎一直是一個愿意分享,愿意給并肩作戰(zhàn)的伙伴足夠激勵的人,但創(chuàng)業(yè)時公司還很小,沒辦法給到很多物質激勵,當時你如何從 0 到 1 組建起了團隊?

歐逸柔:決定創(chuàng)業(yè)之后,我辭掉了之前的工作,去臺灣、香港找了很多供應商、設計師去學怎么做運動服,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在2016年9月上線了 MAIA 第一批產品。

在國外,一個成功的零售品牌必須有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創(chuàng)意設計,另一個是商業(yè)運營,這樣我作為設計師,才能專注于自己更喜歡、更擅長的事情。

當時我需要一個商業(yè)上的合作伙伴,于是在 MAIA 成立一年后,我邀請了一位朋友加入公司擔任 CEO。

華創(chuàng)資本:這是一個很重大的決定,給到 Mia(王佳音)CEO 的 title,這意味著你自己要放棄很多的權利和掌控,那個時候你有糾結、矛盾或者擔心嗎?

歐逸柔:其實還好,我當時的確非常需要一個適合的搭檔,而且這樣的架構在服裝品牌很普遍,每一個偉大設計師背后,都有一位商業(yè)運營者幫助她釋放品牌勢能,這兩部分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才。

而且我們也有分工搭配,我負責產品設計、研發(fā)、市場、供應鏈,她負責銷售、渠道、人事行政和財務。

華創(chuàng)資本:除了 title 之外,在實質的利益上面,你也給了很大比例的股份激勵,股份意味著未來的收益,你那時有過猶豫嗎?

歐逸柔:其實沒有,股份激勵是需要的,因為在創(chuàng)業(yè)早期,別人會來跟你一起打拼,你也需要展現相當的誠意去做這件事情,給對方一個為之奮斗的理由。所以我其實沒有糾結過,這個事情對我來講蠻正常的。而且自始至終,我還是 MAIA 的大股東。

其實不管是合伙人還是高管,最優(yōu)秀的人很多時候不一定是被錢打動。我也希望我招的那個人更愿意看長久的利益,彼此有著共同的理想目標,所以我通常很愿意給到激勵,這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測試方式,去了解對方最終想要的是什么。

華創(chuàng)資本:你身上愿意分享的這種性格和你從小的生長環(huán)境或者家庭氛圍有關系嗎?

歐逸柔: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可能我父母確實潛移默化影響了我。

我爸爸有五個兄弟姐妹,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照顧身邊所有家人的那個角色。再加上我父母是臺商,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理念也從小灌輸給了我——慷慨對待和你一起工作的人,更要挺那些對你不離不棄的人。一個人能力再強,但如果沒有團隊的支持和包容,不可能堅持走下去,成功是大家一起創(chuàng)造出來的結果。

二、“很多時候決策沒有絕對的對錯”

二、“很多時候決策沒有絕對的對錯”

華創(chuàng)資本:拉開時間的維度,你怎么定義每個階段 MAIA 的變化?這個過程中做對了哪些事情?

歐逸柔:在從 0 到 1 的階段,我們打造出了第一個爆款產品——“腰精褲”。當時我想做一款日常生活和運動場景能無縫切換的產品,發(fā)現女性對收腰有很多需求和痛點,于是從設計版型到面料紗線做了很多改進,腰精褲上線后就成為了爆品,曾連續(xù)兩年獲得天貓 618 女性健身褲第一名,累計銷售超過了 25 萬條。

其次,我們選擇了小紅書,因為 MAIA 做的是深度而不是廣度的生意,在那個時代挑選一個正確的發(fā)聲渠道很重要,所以我們當時把所有的資源都 all in 了小紅書。

第二個階段我們選擇了線下開店。我記得當時大家都在說“零售已死”,但我不這么認為,反而覺得線下是稀缺資源。因為線上的流量大家都能買,無非是貴和便宜的區(qū)別,但線下有我們品牌想要觸達的人群。MAIA 的內容、品質、細節(jié)需要觸摸試穿去感受,所以我們更適合線下。2018年,我們開了第一家線下店,疫情期間一年開了6家店,這對 MAIA 而言是一個比較大的轉折點。

第三個階段,MAIA 已經超過180人,那個時候我開始更多把時間放在管理上,想搭建一個各司其職的團隊,讓適合的人干擅長的事。坦率說那時感到有點吃力,花了很多時間做自己不擅長也不喜歡的事情,所以就在想是不是到了該放手的階段。

華創(chuàng)資本:創(chuàng)業(yè)之前你沒有管理過這么大規(guī)模的團隊,是不是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

歐逸柔:以前作為設計師,我的工作某種程度上是用我的自我表達去變現,更多會強調 “me”。但當我轉換成一個管理者,發(fā)現自己需要做很多的自我反省跟自我調整。如何去利他?如何去 empower?如何去找管理的邊界感?這些問題我摸索了很長時間,也反思自己的問題,比如在管理上不夠狠,沒有及時開掉不適合的人,導致他們給公司帶來了一些效率上的損失。

但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選,真正要看雙方在理念上、目標上是否真的契合。追求財富沒有問題,就怕一個追求財富,一個追求理念,那就很別扭。

華創(chuàng)資本:所以你其實在培育 MAIA 這個過程中你也被它塑造了。

歐逸柔:其實是的,創(chuàng)業(yè)之前我一直是服裝設計師,從來沒有管過公司,這個過程中踩了很多坑,掉了很多洞,所有東西都是一點一點慢慢學,這一路走來,創(chuàng)業(yè)某種程度上也在塑造我的個性,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華創(chuàng)資本:這個過程中如果面對一些難題時,你會傾向于向誰尋求幫助呢?

歐逸柔:我身邊其實有幾位導師。

在我創(chuàng)立 MAIA 之初,手里沒有 BP,只有幾張手稿時,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大公司高管在我們第一次見面時,就給到我很多建議。后來很多困難的時刻,他也都給了我支持。

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迷茫時刻,我的 career coach對我?guī)椭艽螅龝笇易约簩で蟠鸢?,也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

我身邊還有一個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小組,大家能夠互相分享很多自己的經驗、踩過的坑,既能給出誠懇的意見,也能在一些困難時刻幫助對方站起來。

我們的投資人也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給了很多支持和理解,所以我覺得,其實一路走來還是遇到了很多貴人。

最后就是我先生,他是做咨詢的,雖然我們的行業(yè)不是完全一樣,但依然能在公司層面、家庭中給到我很多支持和包容。

華創(chuàng)資本:創(chuàng)業(yè)者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決策,對你而言有什么決定是比較艱難的嗎?

歐逸柔:我其實也是后來意識到,對一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而言,最重要的其實是做那些價值觀導向沒有對跟錯的決定。

例如我們一直在講品質很重要,這是 MAIA 產品的核心,也是創(chuàng)造我們和消費者信任的基礎。我記得2022年做腰精褲4.0版本時,我們給工廠下了一個非常大的訂單,結果發(fā)現有一部分的褲子面料太薄,穿上以后膝蓋可能會有點卡。

當時產品馬上要上線,所有的營銷投放都已經準備好,錢也付掉了,基本不能改。而且那個褲子本身沒有質量問題,可以直接賣,有些人可能也不會注意到。對我們而言,這個決策其實沒有對錯,就看你怎么理解當下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我還是覺得品質大過天,哪怕為此承受巨大的損失,也覺得不能售賣我們認為不過關的產品。所以后來我?guī)е袌F隊去工廠一件件摸褲子,因為所有的訂單已經混在一起了,不知道哪些是薄的,我們只能靠手摸,再一件件挑出來,只上線了那些過關的產品。

華創(chuàng)資本:當時你做這樣的決策,內部會有反對的聲音嗎?畢竟也要兼顧到銷售、成本的平衡。

歐逸柔:所有事情都需要有一個平衡,但在當下那個節(jié)點,如果消費者穿上這個褲子會覺得不舒服,我就不會賣這些產品。

那次我其實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在做這個決策,因為它的確牽涉很多,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幸好后來那款產品上線后極其成功,彌補了之前的損失。

誰都知道產品品質很重要,但當你面對一個具體的決策時,你選擇相信什么?放棄什么?你到底要做一個勢能品牌,還是要做一個效率品牌?很多時候沒有絕對的對錯。

做品牌大家會覺得很難,但坦白講就是你要不斷堅持去做你嘴上講的、心里相信的事情。

創(chuàng)立 MAIA 的時候,我就想過它和其他品牌的差別:第一,我們通過消費者洞察去了解女性用戶,因而創(chuàng)造出能夠幫助她 feel better 的產品;第二,我只想提供那些讓消費者驚喜的、有足夠品質、會不斷回購的產品;第三,我希望 MAIA 的產品讓用戶穿上以后感到更自信更自在,因為任何一件消費品的購買,到最后都是自我價值感的影射。

華創(chuàng)資本:那整個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有什么決定是你自己比較后悔的嗎?

歐逸柔:我們當時融錢融太多太快了。

從創(chuàng)立 MAIA 的 Day one 起,我想做的就是一個勢能品牌,它其實需要非常長的時間,鏈條也很長。國外很多品牌在前期,也都是花了很長時間慢慢成長起來的,所有基礎打好等到市場與品牌準備好了的時機就會起飛。

當時 MAIA 的快速融資,其實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快速增長背后資金使用效率降低的問題。同時,快速增長的壓力和做勢能品牌需要的沉淀是有矛盾的,這也讓我陷入迷茫,一度在持續(xù)追求增長和沉淀基本功之間糾結內耗。

華創(chuàng)資本:這種增長的壓力主要來自哪里?

歐逸柔:其實投資人對我們的增長沒有提出太多要求,大家反而是一個比較寬松的態(tài)度,覺得還是要看品牌長遠的發(fā)展。

我們更多是被當時的環(huán)境所裹挾,2019年~2020年大家都融了非常多錢,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是一種資源的搶奪。因為我如果不融錢,就沒有更多資源去打這場仗。如果發(fā)展變慢,自然就打不贏,在那個環(huán)境下大家都在卷的狀態(tài)里,很難跳出來。

記得那段時間我整晚都睡不著,有一次我們旗艦店開業(yè),我覺得自己就像行尸走肉一樣,站在那里突然就無法動彈,渾身發(fā)抖。那個時候整天焦慮增長,焦慮我們有沒有融到足夠多的錢應對市場的競爭。

華創(chuàng)資本:2019年底華創(chuàng)領投了 MAIA ,我記得當時希望投你們的機構其實還挺多的,當時一共拿了多少張 TS?

歐逸柔:我們當時大概有 6 張 TS。

我記得你(華創(chuàng)資本投資人魏緒)有次半夜給我發(fā)了一條很長的信息。里面寫了對 MAIA 的觀察理解,我當時非常感動,覺得這個人是了解我們的。

包括當時和海燕(華創(chuàng)資本管理合伙人吳海燕)、道平(華創(chuàng)資本創(chuàng)始合伙人王道平)交流,發(fā)現華創(chuàng)的團隊都是蠻看本質的人,不會要求所謂的短期增長。問的很多問題也都是帶著善意,我還記得當時道平告訴我他被我們要做一個 “End Game” 的品牌理念所打動,大家都相信長期且正確的事情,這點彼此是一致的。

海燕給我的感覺一直都是一個理工女,她邏輯非常好,當時把我們和別的品牌做類比,我覺得那個答案是合理的。我很在乎知行一致這件事,不能今天說要做長期品牌,明天就要求我們有一個超高增長,這點上海燕的言行非常一致。所以我當時也選擇了華創(chuàng)。

華創(chuàng)資本:那你覺得在那個環(huán)境下,MAIA最終能跑出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歐逸柔:2016年我創(chuàng)立 MAIA 時,看到了三個市場機會:中國一定會出現自己的品牌;女性賽道還處于空白;很多運動品牌以國外的標準在做產品,并沒有融入亞洲人的需求。所以我當時想做一個以產品和品牌去驅動的勢能品牌。

MAIA 走的是深度策略,我寧愿 100 個人愛我,而不是1000 個人知道我。我只想服務一小群女性用戶。所以我們首先是靠極致的品質產生信任,再通過 consumer insight 做出解決問題的產品去打差異化,最后是和消費者創(chuàng)造心靈連接。現代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產品,所以品牌應該從內容、視覺、場景到體驗去營造一個立體的氛圍和完整的表達。

華創(chuàng)資本:市場上大家都會說,2019~2020年那一波拿了錢的新消費品牌中,MAIA 的發(fā)展和歸宿可能是最好的那個之一,在你看來,現在的新消費品牌還有哪些困境和發(fā)展空間?

歐逸柔:其實我覺得雖然市場很難,但消費品還是有很多細分機會的,只要你能牢牢抓住那群人?,F在的環(huán)境,可能就會要求企業(yè)慢一點,自己先造血,解決目前的增長、運營的問題,靠品牌的吸引力或者產品策略把血造出來,這其實是一個好的時間點。

我們都經歷過那個消費品牌融資非常瘋狂的年代,所以今天是重新洗牌的時候,機會肯定還是在的,只是要求大家改變之前做事的一些方式,看最后誰能夠生存下來。

三、“學習怎么活得不用力”

三、“學習怎么活得不用力”

華創(chuàng)資本:你之前有一個非常明確的title,就是 MAIA ACTIVE 的創(chuàng)始人,現在離開了這個身份,你出去會怎么介紹自己呢?

歐逸柔:我對外依然會說自己是 MAIA 的創(chuàng)始人,至于其他的人生角色,還在自我探索中。

過去將近十年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我做了一個讓自己驕傲的品牌,組建了一支很棒的團隊,收獲了非常多寶貴的經驗,也有一個不錯的終局。

但與此同時,也有遺憾,某種程度上我 miss 掉了很多人生不可重復的一些時間,例如孩子的生日、和家人包括和自己的一些相處,在那個過程中慢慢發(fā)覺有一點點迷失自我。所以今年年初從公司離開時我做了一個決定——要重新了解自己,也在學習怎么活得不用力。

華創(chuàng)資本:怎么理解“活得不用力”?

歐逸柔: 前段時間我接受了“一條”的視頻采訪,他們問了我很多生活相關的問題,我才發(fā)覺我其實一直是一個活得很用力的人。

我是那種如果天氣好,一整天待在家里就會非常自責的人,但要是下雨天,就可以光明正大看一天電視,覺得好開心。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好像都會不斷 push自己,要再往上一層,希望在每個方面都達成完美,做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婆,一個好的創(chuàng)業(yè)者。

所以我最近很多覺察就是在學習如何很自在、很放松去生活。

華創(chuàng)資本:這和你從小的生長環(huán)境有關系嗎?

歐逸柔:我也是后來才意識到可能是有一些關系。我爸媽是臺商,我在小學四年級就從臺灣搬到了上海讀書生活,后來高中和大學去了美國。剛去的時候不太會講英文,在美國你會發(fā)現很多事情需要爭取,需要outgoing,當時身處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沒有家人,我就會衍生出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學——always try harder。

華創(chuàng)資本:小時候父母對你的要求也很高嗎?

歐逸柔:我爸媽其實反倒是很放松的人,他們一直很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小時候其實學業(yè)成績不太好,老師甚至有一度認為我可能智商有問題,他就覺得天哪,這個孩子怎么都一直教不會!因為我一個禮拜數學課補五六天,但還是只能考 40 分。

但我那時候很喜歡畫畫,也非常擅長藝術,很輕松就能做好。我媽媽覺得藝術這條路可能更適合我。于是我去了美國讀高中,那時我每天都在捏陶,做出了各種很奇妙的作品,大學又進了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美國最頂尖的服裝設計學院。

大學時我在想怎么把我的興趣和未來賺錢的事情結合,加上喜歡服裝行業(yè),就開始做服裝設計師。

華創(chuàng)資本:那你后來的職業(yè)經歷怎么促成你創(chuàng)業(yè)的決定的?

歐逸柔:我畢業(yè)那年是2008年,美國經濟當時已經崩潰了,對于一個應屆畢業(yè)生獲得工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我的想法是只要有一點機會也要嘗試,于是我開始瘋狂投簡歷,在LinkedIn 上給各種人發(fā)私信,后來 Doo.Ri(美籍韓裔設計師鄭杜里 Doo-Ri Chung 的個人品牌)剛好在招助理,我在工簽截止的最后一天把申請發(fā)了出去,得以留了下來。

這份工作讓我接觸到了行業(yè)里最有才華和想法的設計師,但也看到她每天疲于奔命在管理以及其他商業(yè)運營上,導致沒有時間精力去做自己最擅長的設計。所以讓我意識到,時尚其實是一門生意,光靠天才無法支撐生意走得長遠,還是需要找到一位商業(yè)搭檔一起協作。

后來我去了 J.CREW,了解到一家真正的服裝企業(yè)如何分工、運作,在那里設計師只需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即可,剩下都有專業(yè)的人打理。

后來我看到中國有很多 up coming 的機會,也想離家人近一些,第三份工作就決定回上海,做了 Badgley Mischka 中國區(qū)產品線的首席設計師,為米歇爾·奧巴馬、章子怡、劉亦菲這些人定制禮服,那份工作讓我學到了要用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摳細節(jié),去打造一件完美的產品。

至于創(chuàng)業(yè)的契機,是因為我那時候一個禮拜要健身5天,但經常找不到自己喜歡的衣服,再加上看到了市場的機遇,所以干脆自己創(chuàng)業(yè),做了 MAIA ACTIVE。

華創(chuàng)資本:創(chuàng)業(yè)這幾年,MAIA不斷在高速成長,你也經歷了結婚、生子等不同的人生階段,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你都處在一個需要兼顧各方面的困境中。男性或許很少有這樣的反思,但作為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你會反思該怎么去做抉擇嗎,你覺得這樣的困境有解嗎?

歐逸柔:我其實也沒有辦法完全去脫離這個枷鎖,社會對好媽媽的期望是你早上要給孩子做早餐,晚上要陪讀講故事。但在今天競爭激烈的經濟環(huán)境下,女性沒有辦法不去工作,所以某種程度上對女性是有些相對不公平的地方。

我記得有一次女兒發(fā)燒很嚴重,但我當天在融資,要開四個會,只能爸爸和阿姨帶著女兒去看病,那個時刻我就特別內疚。

很長一段時間我心理壓力都很大,后來就逐漸和自己和解了,承認自己就是不可能所有東西都兼顧。所以我覺得從來沒有所謂的平衡,只有取舍。某個階段什么事情對你來講最重要,你就先花時間去做它。

華創(chuàng)資本:你在教育下一代時會有意識要去打破這種枷鎖嗎?

歐逸柔:因為我自己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執(zhí)著的孩子,想做一件事情,我知道只能靠自己,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我也會想盡各種辦法去達成。

我有兩個孩子,教育女兒時,我會盡量避免去給她講“被王子拯救”的故事,因為只有你可以拯救自己,我不希望她長大后期待一個男人來拯救我,而是我會自己努力,我會朝我想去的方向前進,爭取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教育兒子時,我會告訴他你可以哭,我也不希望他有那種“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枷鎖。

這是我一直以來相信的東西。

華創(chuàng)資本:那到了現在這個節(jié)點,你對未來有一些新的想法嗎?

歐逸柔:賣掉公司后,我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

最初的感覺就像是和摯愛分離了,我還記得第一天不上班時我在想,天哪,我的人生該怎么辦?我沒有辦法想象不去上班,也沒有辦法想象我每天要干嘛,我覺得人生毫無意義。

到了第二個階段,我終于體會到一點開心,想去旅行,嘗試了很多之前沒有做過但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比如去跟一個慕名已久的老師學插花。

第三個階段我開始見療愈師,以前我給自己列了很多自由后想做的事情,但當我一件一件嘗試之后,發(fā)現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那些創(chuàng)傷并沒有消失,于是我開始進行自我探索,想更加了解自己,學習如何療愈過去。

現在我還沒有特別想好接下來要做什么,但希望我在 MAIA 的創(chuàng)業(yè)經驗可以幫到別人,我踩了很多坑,經歷過一些艱難的時刻,但也獲得了非常多的幫助,如果能把這些都分享給別人,是一件蠻有價值的事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華創(chuàng)資本,對話嘉賓:歐逸柔(MAIA ACTIVE 創(chuàng)始人)、魏緒(華創(chuàng)資本投資人)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hezuo@huxiu.com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91597.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