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照徹千秋史,浩氣長存萬古流!”4月1日,在即墨區(qū)周浩然文化園的烈士箴言墻前,一堂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浩然精神”為主題的的沉浸式思政課正在開展。在兩位思政課教師的帶領(lǐng)下,學院40名團員學生以“行走的思政課”形式開展清明祭掃實踐活動,在“行走”中感悟革命精神,在緬懷中傳承紅色基因。
<="" p=""/>
活動當日,陽光灑滿文化園,同學們懷著崇敬之情踏入這片紅色圣地。
在文化園入口處,蘇璐老師以“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為切入點,梳理了即墨、青島的抗戰(zhàn)歷程,結(jié)合周浩然烈士生前文獻手稿圖片,向同學們講述了周浩然作為左翼作家的文學成就與“筆槍并舉”的革命實踐。
<="" p=""/>
隨后,兩位老師帶領(lǐng)同學們深入?yún)⒂^周浩然文化園的各個展廳。通過珍貴的歷史文物、詳實的文獻資料以及生動的場景復原,同學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周浩然烈士為了民族解放事業(yè),不畏艱險、英勇抗爭的光輝歷程,烈士的形象在同學們心中愈發(fā)清晰、愈發(fā)高大,紅色文化的種子也在不知不覺中播撒進同學們的心田。
在烈士雕像前,郝洪樂老師講述了周浩然臨刑前仍修改詩稿的事跡,組織同學們朗誦《抗日詩選》選段。當“男兒抱有沖天志”的鏗鏘之聲回蕩園區(qū)時,全體師生肅立齊唱國歌,默哀致敬,向烈士雕像獻花,深切緬懷烈士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

在行走的過程中,兩位教師適時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他們結(jié)合文化園中的歷史遺跡和英烈事跡,深入淺出地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緊密聯(lián)系,闡述紅色基因?qū)τ诋敶嗄甑闹匾饬x。

同學們積極參與互動,圍繞革命精神的傳承、當代青年的使命擔當?shù)仍掝}展開熱烈討論??叼B(yǎng)與護理學院學生董宇琦說:“以前在課堂上學習思政知識,雖然也能理解,但總覺得有些抽象。今天親身來到這里,感受著革命先輩們的熱血與情懷,那些理論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肩負的責任。我們要以周浩然的事跡為榜樣,堅定信念,不畏艱難,努力學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p>
此次 “行走的思政課”,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空間限制,讓思政教育“行”在路上,真正“走”入學生內(nèi)心。紅色故事永不褪色,革命精神代代相傳。當思政課走出課本,當歷史與當代展開青春對話,紅色基因便能在學生心中迸發(fā)持久生命力。學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將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拓展思政教育教學空間,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教學形式,以“大思政課”推動學院思政教育內(nèi)涵式發(fā)展。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孫袁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