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龍名勝風(fēng)景區(qū),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nèi),西距松潘縣城56公里,東離平武縣122公里,總面積4萬公頃。主景區(qū)黃龍溝位于岷山主峰雪寶頂下。獲得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和“綠色環(huán)球21”認證、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等殊榮。1992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四川黃龍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作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黃龍風(fēng)景名勝區(qū),面積700平方公里,由黃龍本部和牟尼溝兩部分組成。黃龍本部主要由黃龍溝、丹云峽、雪寶頂等景區(qū)構(gòu)成,牟尼溝部分主要是扎嘎瀑布和二道海兩個景區(qū)。主要因佛門名剎黃龍寺而得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于世,是中國唯一的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它是一條長約7公里,寬約300米的鈣化山峽,這里山勢如龍,又稱“藏龍山”。

這一地區(qū)還生存著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如大熊貓和四川疣鼻金絲猴。黃龍于1992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1982年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風(fēng)景名勝地。1983年列為四川省自然保護區(qū)。1992年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龍溝背倚終年積雪的岷山主峰雪寶頂,面臨碧澄的涪江源流。溝谷頂端的玉翠峰麓,高山雪水和涌出地表的巖溶水交融流淌。隨著流速緩急、地勢起伏和枯枝亂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鈣開始凝聚,發(fā)育成固體的鈣化埂,使流水潴留成層疊相連的大片彩池群,繪出了黃龍奇觀的第一幅天然圖畫。碳酸鈣沉積過程中,又與各種有機物、無機物結(jié)成不同質(zhì)的鈣化體,還有光線照射的種種變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澤不一,人們便稱它為“五彩池”。

五彩池盛不下那么多畫中秀色,于是水飛浪翻一路流淌,在長達2.5公里的脊狀坡地上,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又一奇觀--金沙鋪地。原來,在山水漫流處,沿坡布滿一層層乳黃色鱗狀鈣化體。陽光下伴著湍急的水波,整個溝谷金光閃閃,看上去恰似一條巨大的黃龍從雪山上飛騰而下,“龍腰龍背”上的鱗狀隆起,則好像它的片片“龍甲”。這便是黃龍溝得名的緣由。 水池大的一、兩畝,小的幾平方米,如蹄、如掌、如菱角、如寶蓮、千姿百態(tài)。

巨大的水流,沿溝谷漫游,注入梯湖彩池,層層跌落,穿林、越堤、滾灘。進溝的第一池群,掩映在一片蔥郁的密林之中,穿過蒼枝翠葉,20多個彩池參差錯落,波光閃爍,層層跌落,水聲叮咚;有的池群池埂低矮,池水漫溢,池岸潔白,水色碧藍,在陽光照射下,五彩繽紛。有的湖中古木老藤叢生,如雄鷹展翅,似猛虎下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的池中生長著松、柏等樹木,或高出水面,或淹于水中,婀娜多姿,嫵媚動人,形似“水中盆景”。

彩池規(guī)模不同,形狀各異,有些池水映出各種不同的色彩,五光十色,爭奇斗艷;淺灘上水流涌動,陽光照射,波光粼粼,晶瑩透亮;水下鋪墊著一層細細的淺黃色苔蘚,涉足灘流,倍感柔軟清涼,此時此地,恍若進入瑤池仙境。 黃龍獨特的自然風(fēng)景,早已為人們認識。

相傳,很久以前曾有“黃龍真人”于此隱居修道。《松潘縣志》記載,明代這里有前、中、后三座寺廟,殿閣相望,香火旺盛。后來前兩寺大部頹敗,留下中寺一間觀音殿和溝谷頂端的后寺建筑基本完好。后寺現(xiàn)為道家神廟,殿內(nèi)供奉黃龍真人像。

迄今,每逢農(nóng)歷六月中黃龍寺傳統(tǒng)廟會,方圓數(shù)百里的藏、羌、回、漢各族群眾便會聚在此,或進香朝山、入寺祈禱,或游樂賞景、歡歌喜舞。 黃龍風(fēng)景區(qū)是一個景觀奇特、資源豐富、生態(tài)原始、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科學(xué)和美學(xué)價值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這里有似加拿大的雪山,懷俄明州的峽谷,科羅拉多的原始森林,黃石公園的鈣化彩池。多類景觀,集中一地,堪稱世界奇觀。黃龍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的寶貴財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龍溝

黃龍溝位于岷山主峰雪寶頂,下臨涪江源流——涪源橋,是一條長7.5公里、寬1.5公里的緩坡溝谷。溝內(nèi)布滿乳黃色巖石,遠望好似蜿蜒于密林幽谷中的黃龍,黃龍溝名即來源于此。明代(公元1368-1644年)在此修建了黃龍溝景區(qū)——映月彩池黃龍寺,用以奉祀黃龍。黃龍溝以它“奇、絕、秀、幽”的自然景觀而蜚聲中外,它酷似中國人心目中“龍”的形象,因而歷來被喻為“人間瑤池”、“中華象征”。在當?shù)馗鼮楦髯遴l(xiāng)民所尊崇,藏民稱之為“東日·瑟爾峻”,意為東方的海螺山(指雪寶山)、金色的海子(指黃龍溝),并沿襲著一年一度盛況煊赫、波及西北各省區(qū)各族民眾參加的轉(zhuǎn)山廟會。

黃龍溝連綿分布鈣化段長達3600米,最長鈣化灘長1300米,最寬170米;彩池數(shù)多達3400余個;邊石壩最高達7.2米。有個叫洗身洞的地方,傳說,進入洗身洞 登上黃龍第二臺階,就到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洗身洞。

溶洞位于一堵40米寬的鈣化掛壁下部,洞高約1米、寬1.5米,進洞1米處,布滿了淺黃色、乳白色鐘乳石。洞口水霧彌漫,飛瀑似幕,傳說是仙人凈身的地方,不育婦女入洞洗身可喜得貴子。這些傳說給洗身洞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從洗身洞到婆蘿彩池,有一道長約1500米,寬70-120米的鈣化流,在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同類形態(tài)中最壯觀、最長、色彩最豐富,稱為“金沙鋪地”。

左側(cè)是盆景池,由一組近百個水池組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lián)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凈無塵,望若明鏡;池旁池中,到處是木石花草,翠柏盤根,山花含笑,野果繽紛。

這一片絢爛奪目的景觀,宛如天造地設(shè)的奇妙盆景,令園藝師們都為之驚嘆。這片景觀中,有緊鄰森林的如明鏡般的倒影池,有隱匿于杜鵑花叢之間的婆蘿彩池,還有擁有500多個彩池且在鈣化景觀中色彩最為豐富的爭艷池。

黃龍寺

黃龍寺距溝口約3.5公里,有黃龍中寺可讓游客休息。據(jù)《松潘縣志》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建,亦名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養(yǎng)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溝內(nèi)原有前、中、后三座寺廟,前寺現(xiàn)僅存遺址;中寺共五殿,占地約5100平方米,現(xiàn)存觀音殿及殿內(nèi)十尊羅漢塑像,位于黃龍溝盡頭,海拔3558米,占地2100平方米,廟宇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相傳,黃龍助禹治水有功,后人為祭祀而在此修廟立碑。另一說是因黃龍在此修道成仙而修黃龍寺?,F(xiàn)寺內(nèi)正殿塑有身披玄色道袍、神態(tài)安詳?shù)狞S龍真人座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牟尼溝

牟尼溝位于松潘縣城西南,是黃龍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新景區(qū)。它集九寨溝和黃龍之美,卻更為原始清凈,且無冬季結(jié)冰封山之礙。景區(qū)內(nèi)山、林、洞、海等相映成輝,林木遍野,大小海子可與九寨溝的彩池媲美,鈣化池瀑布可與黃龍“瑤池”爭輝。 扎嘎大瀑布: 在牟尼溝風(fēng)景區(qū)原始大森林中,有一睽巨大的水流自104米高的臺階式鈣華化巖體上,洶涌咆哮著似自九天直傾而下,氣勢極為壯觀,它是我國最大的鈣化瀑布——扎嘎大瀑布。

扎嘎瀑布地處海拔3270米,瀑高93.2米,寬35米。上游是湖泊,下游為一串階梯式河床。上百個層層疊疊的鈣化環(huán)型瀑布玉串珠連,經(jīng)三級鈣化臺階跌宕而下,沖擊成巨大鈣化面而形成朵朵巨大白花,瀑聲如雷,聲形兼?zhèn)?。在大瀑布第二階的鈣化壁上,有一“水簾洞”,洞口水流飛掛,洞內(nèi)氣象萬端。

濺玉臺

濺玉臺是一座圓形的平石臺,當瀑布從高山絕頂往下傾瀉,跌落在此平臺,浪花濺,如同白玉。經(jīng)過一段陡峻的棧道,可以到瀑布中段的觀景臺參觀。從這里往下俯視就是飛珠濺玉的“濺玉臺”。離開觀景臺,棧道開始變陡。經(jīng)過一段狂瀑,就到達札嘎瀑布的源頭。

二道海

二道海為牟尼溝風(fēng)景區(qū)北部景段,和扎嘎瀑布僅一山之隔。二道海的名稱由來已久,據(jù)說來自在于小海子、大海子這兩個主要湖泊?!端膳丝h志》中也有記載:“二道海,松潘城西,馬鞍山后,二海相連如人目。” 珍珠湖:又名煮珠湖,相傳是九天仙女在這里煮珠煉泉所營造出的祛病沐浴池。這里水溫較高,即便是大雪冰封的嚴冬時節(jié),水溫也在25℃左右。池邊硫磺氣味濃烈,常有人在此沐浴,據(jù)說能醫(yī)治皮膚百病。 紅星巖景區(qū)以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的大量奇峰異石地貌景觀和冰川堰塞湖為其顯著特色,人跡罕見,頗具神秘色彩。

紅星巖

紅星巖景區(qū)位于漳臘盆地東側(cè)、岷山山脈西坡,該景點海拔較高,以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的大量奇峰異石地貌景觀和冰川堰塞湖為其顯著特色,人跡罕至,頗具神秘色彩。位于海拔4300米的“紅星?!?,湖面呈不對稱的五角星形,寧靜秀麗,周圍繁花似錦。在其懸崖中部絕壁上有一眼紅色巖洞,像鮮血染紅一般,其成因至今未知。風(fēng)起云涌之時巖洞隱沒在云霧里,陽光照射時,卻有曲紅色的光芒沖破云霧時隱時現(xiàn),詭譎奇幻。

雪寶頂

雪寶頂系岷山山脈主峰。海拔5588米,位于松潘縣城東50公里,《松潘縣志》上有詩云:“巖懸勢天穹,精瑩凝太空,高凌世界外,寒冱群山中?!币环邞依淝汀⑼回P郯蔚难┥綀D畫橫羋發(fā)前。

另外一首卻寫得更精彩:“晴空森玉筍,瘦動插天根,倘毓中原秀,應(yīng)居五岳尊?!蔽逶溃私苑Q為萬山之父,而此雪寶頂橫空出世,玉筍攀天,高峭,偉巖、晶瑩、挺拔,縱使五岳,也只好拜服其下。

雪寶頂山終年積雪,山腰巖石嶙峋,溝壑縱橫,湖泊星羅棋布。較大的海有108個,尤為著稱的是四海:即像明鏡般的東南圓海,勢如城郭的西南方海,形似彎月的西北半圓海,宛如金字塔倒映的東北三角海。

雪寶頂山麓花草遍布,灌木叢生,松柏參天。這時生長著大量的貝母、大黃、雪蓮等名貴藥材,同時,也是青羊、山鹿、獐子等珍貴動物棲息、繁衍的場所。 雪寶頂山峰的西、北、南三面是高崖峭壁,令攀登者一籌莫展;東西面雖然坡度較緩,但也使人望而興嘆。

四溝景區(qū)距黃龍溝約12公里,為一條開闊的古冰川溝谷。溝口一帶為平坦開闊的洪積階地,古色古香的深山小鎮(zhèn)黃龍鄉(xiāng)即在此。 景區(qū)海拔2700-4200米,地形復(fù)雜多變,既有高聳入云的奇峰,又有開闊的河灘地帶。原始森林和冰川,地震遺跡歷經(jīng)億萬年的滄桑變遷,至今仍然保持著當時的原貌,與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相映成趣。它是距黃龍溝最近,但風(fēng)格完全不同的一個景區(qū)。

地質(zhì)遺跡

景區(qū)內(nèi)的主要自然景觀為第四紀冰川遺跡與原始森林。溝源頭由奇姿異態(tài)的冰蝕地貌以及近代地震災(zāi)害景觀所構(gòu)成。那一處處驟然塌陷的龐大山地臺階,猛然崛起的巖石斷層,常常使人驚心駭目。

除此之外,溝內(nèi)還有高山荒漠景觀,形同高原上的“戈壁灘”。它們都是遠古時代強烈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留下的遺跡。這是愛好科學(xué)、喜歡探險的游客的樂園。

森林牧場

森林牧場,位于分水嶺之上,乃是一片廣袤的高山草甸牧場。佇立分水嶺處,能夠俯瞰九寨溝源頭那姿態(tài)萬千的冰川堰塞湖以及一望無垠的原始森林。往昔,川西北聲名遠揚的“龍安馬道”途經(jīng)此地,故而,溝內(nèi)現(xiàn)今仍留存著寬闊的馬道。在 2009 年前后的那些年,游客抵達此處,大多會下車騎馬,或是徒步進溝,盡情領(lǐng)略原始森林與高山草甸牧場的自然景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丹云峽

丹云峽以俊秀的峽谷風(fēng)光,成為黃龍的“五絕”之一。它擁有豐富的樹種、灌木和花草,是植物愛好者的天堂。丹云峽景區(qū)起自玉筍群峰,止于扇子洞,綿延18.5公里,落差1300米,峰谷高差為1000至2000米。這里冬天一片雪白,夏天山林翠綠,尤其是春天漫山遍野的紅杜鵑、秋天一路楓葉紅遍峽谷,那情景仿佛夕陽之下的火燒云從天而降,丹云峽因此而得名。

山生云,樹生風(fēng),丹云峽幾乎每天都有云霧從林中升起,繚繞山間,時隱時現(xiàn),游入至此,宛若走進了神話世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簡介:程衛(wèi)東,男,1947年生,洛寧縣大原村人,縣政府煙辦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學(xué)研究會會員,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顧問,洛陽市姓氏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