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珍珠港》的經典配樂響起,好萊塢鏡頭里的飛虎隊員在滇緬公路上空劃出優(yōu)雅弧線,多少中國觀眾曾為這份"國際主義情誼"熱淚盈眶?

但您可知道,這些被捧上神壇的"空中騎士",每人每月工資竟高達600美元!

今天,當我們翻開泛黃的軍需賬單,解密塵封的雇傭合同,一個殘酷真相浮出水面:這支被美化為正義化身的飛行中隊,不過是華爾街與五角大樓聯手打造的戰(zhàn)爭生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1年,陳納德受國民政府之托,憑借其游說技巧贏得了羅斯福政府的支持。他以私人機構的名義開始招募美國飛行員,這些飛行員的基本月薪高達600美元,這在美國1942年的現役飛行員薪水中算是相當可觀的4倍,擊落敵機還可額外獲得500美元獎金。

對比當時中國空軍中校月薪僅42美元,這筆開支相當于每天燒掉3.5噸白銀。

而且,這支由不足300名隊員、配備不到百架飛機的“猛虎航空隊”,國民政府甚至為其建造美式營房,空運美國食品,在云南沾益機場的機庫里,堆積如山的美國牛肉罐頭與昆明街頭的餓殍形成刺眼對比。駝峰航線的運輸清單顯示,每向中國運送1加侖汽油,就要消耗3加侖航空燃油——而這些"戰(zhàn)略物資"中,威士忌和絲襪竟占據23%的艙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單是1941年組建飛虎隊的費用就達800萬美元,這筆錢足以裝備4個德械師。這僅僅是基本開銷,尚未涵蓋其他附加服務。

如此高昂成本,與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形成鮮明對比——后者由蘇聯政府直接派遣現役軍人,且薪資僅為飛虎隊的零頭。

飛虎隊成立時,美國政府明確表示其“與美軍無關”,僅以私人機構名義運作。隊員簽訂的合同規(guī)定以“平民身份”參戰(zhàn),一切傷亡由中方承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這些所謂的“志愿兵”并非如美國駐華大使館所宣稱的那樣純粹。文章中明確指出,這些飛行員中許多人都缺乏實戰(zhàn)經驗,甚至從未接觸過戰(zhàn)斗機。事實上,飛虎隊在短短四個月的訓練期內就損失了10架飛機,這又如何解釋美國使館所聲稱的“志愿兵”說法呢?

其中,1941年12月20日,“飛虎隊”迎來了他們的首次參戰(zhàn),而在此之前的12月6日,日本偷襲了珍珠港。

對此,觀察者網在2014年發(fā)表的文章中進行了澄清,他明確指出“飛虎隊”的性質為雇傭兵部隊,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美國選擇在1941年8月組建飛虎隊,恰逢日本“南下”威脅英美利益之際。其本質是通過中國拖住日本,而非出于道義支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2年7月4日,飛虎隊在湖南衡陽上空擊落4架日軍戰(zhàn)斗機,這是飛虎隊在中國的最后一次戰(zhàn)斗,因為飛行員們一落地,就接到命令,飛虎隊被解散,所有人員和裝備全部轉隸陸軍第23戰(zhàn)斗機大隊。然而,飛虎隊員們的反應卻是一哄而散,原來是嫌錢太少了。原成員部分轉入美國陸軍第10航空隊下屬的第23戰(zhàn)斗機大隊。
1943年,陳納德為指揮官成立第14航空隊,整合原飛虎隊部分成員及裝備,繼續(xù)在華執(zhí)行對日作戰(zhàn)任務,并負責“駝峰航線”物資運輸。

東京審判庭上的證人證詞揭穿了更驚人的秘密:1944年衡陽會戰(zhàn)期間,飛虎隊曾以"天氣不佳"為由拒絕出戰(zhàn),卻在三天后突然升空70架次——只因國民政府承諾每架次補貼2000美元。

這種按次收費的作戰(zhàn)模式,讓美國《時代周刊》都驚呼"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昂貴的空中出租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5年12月,陳納德重返中國。在宋、蔣的支持下,陳納德和國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聯合成立“行總空運隊”。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他不僅要給被圍困的部隊運送軍火、糧食和藥品等物資,而且還負責運走金銀財寶、文物、機器以及國民黨的重要軍政官員,甚至陳納德直接參戰(zhàn)。

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就直接揭露了陳納德幫助蔣介石打內戰(zhàn)的罪行:

“美國的海陸空軍已經在中國參加了戰(zhàn)爭。青島、上海和臺灣,有美國的海軍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青島、上海、南京都駐過美國的軍隊。……陳納德航空隊曾經廣泛地參戰(zhàn)。美國的空軍除替蔣介石運兵外,又炸沉了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所有這些,都是直接參戰(zhàn)的行動,只是還沒有公開宣傳作戰(zhàn)……”

陳納德在抗戰(zhàn)后期協(xié)助國民黨打內戰(zhàn)、運輸物資時漫天要價,淮海戰(zhàn)役中更因敷衍投送導致國民黨軍斷糧。這種唯利是圖的行徑,與其“英雄”人設形成荒誕反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在1972年突然將飛虎隊檔案保密級別從"機密"降為"公開",正是尼克松訪華前三個月。五角大樓的公關手冊明確指示:"要重點渲染個體英雄主義,淡化資金往來細節(jié)"。這種精妙的話術改造,讓一個商業(yè)雇傭兵團成功披上了"自由衛(wèi)士"的外衣。

迪士尼1995年推出的《飛虎隊傳奇》動畫中,中國百姓跪謝美軍飛行員的場景純屬虛構。但根據云南大學口述史研究,真實情況是:1944年宜良縣村民為阻止美軍擴建機場,爆發(fā)了3000人規(guī)模的流血沖突。這些被刻意抹去的歷史碎片,正在新一代考古發(fā)現中重見天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我們在臺北"國史館"發(fā)現1958年的《對美宣傳綱要》,終于看清這個神話的制造鏈條:蔣氏政權為換取美援,默許美方篡改14處關鍵戰(zhàn)史;好萊塢制片人獲得五角大樓特別補貼;就連美國中小學教材里,都刻意將飛虎隊參戰(zhàn)時間提前到珍珠港事件之前。

今時今日,美國還大肆宣傳“沒有美國,當時中國就垮了”、“美國無私援助,中國才打贏抗戰(zhàn)”等,還有就是陳納德“飛虎隊”問題。

美國駐華使館至今宣稱飛虎隊是“志愿援華”,卻刻意掩蓋其雇傭軍性質。

下圖是美國大使館發(fā)布的信息,為何說其是篡改歷史見下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諷刺的是,1937-1941年間,美國向日本出口了54.4%的軍用物資,時任國務卿史汀生直言:“沒有美國援助,日本侵華可能被制止。”

這種“先資敵、后援華”的雙面角色,卻被美國歷史敘事刻意抹去。

相較于飛虎隊,蘇聯援華航空隊以現役軍人身份參戰(zhàn),犧牲236人,且不索要天價報酬。他們的貢獻更應被歷史銘記。

飛虎隊的故事,是一部關于資本、政治與輿論的寓言。它提醒我們:歷史從不是非黑即白的英雄史詩,而是利益交織的復雜圖景。今天,當美國試圖用篡改的歷史為其霸權背書時,我們唯有以清醒的目光穿透迷霧,才能守護一個民族對苦難與榮耀的真實記憶。

參考資料:
西征網《陳納德“飛虎隊”:美國篡改歷史》
環(huán)球網《美駐華使館吹噓“飛虎隊”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