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閻錫山創(chuàng)辦的太原兵工廠,軍迷們都知道該廠與沈陽兵工廠、漢陽兵工廠并列為民國時期的三大兵工廠,是中國近代軍事工業(yè)的重要代表之一。太原兵工廠能生產系列武器,從步機槍到迫擊炮,再到山野炮和大口徑榴彈炮,并且有著自己的特色(如晉造盒子炮、晉造沖鋒槍)。不過由于技術不足和資源匱乏,晉造武器的性能并不佳,今天以晉造105毫米山炮來說明一下。

晉造105毫米山炮是太原兵工廠于1927年仿制成功的,原型是德國克虜伯公司一戰(zhàn)前生產的105毫米輕型榴彈炮。當時引進技術頗費周折,因為德國是一戰(zhàn)戰(zhàn)敗國,軍工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太原兵工廠通過瑞士索羅通公司從中牽線,才從德國克虜伯公司購買到火炮圖紙,還重金聘請了工程師。因為山西簡稱晉,1927年是民國十六年,所以這款火炮命名為晉一六式105毫米山炮。
晉一六式10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放列重量853.5公斤,行列重量873公斤,炮管長987毫米(9.4倍徑),口徑105毫米,高低射界-15°~+40°,方向射界左右各3.5°,彈重12公斤,最大射程5956米,炮口初速165~300米/秒,射速5發(fā)/分鐘。

為了減重,晉一六式105毫米山炮將身管長度由原型的12倍徑減少到9.4倍徑,并采用新炮架和炮盾,使得整體重量由原先的1225公斤降低到853.5公斤。當然火炮射程也降低了很多。原型發(fā)射12.8公斤炮彈最大射程達到7000米,晉一六式105毫米山炮發(fā)射12公斤炮彈最大射程只有5956米。改進后的另一個好處是火炮最低射界由原型的-13°變?yōu)?15°。同時由于重量的大幅減輕,晉一六式105毫米山炮可以分解成9部件,由人力或者騾馬分別搬運,最重的部件為110公斤,當然也可以由兩匹騾馬牽引。
晉一六式105毫米山炮非常適合多山地形的山西,該炮對于晉綏軍作戰(zhàn)能力有顯著提升,12公斤重的炮彈具備打擊工事的能力,這是75毫米山炮炮彈辦不到的。不過由于生產成本較高(比75毫米山炮高多了),因此該炮產量并不大,只有區(qū)區(qū)數(shù)十門。晉綏軍只裝備了一個重型山炮團,其中兩個重型山炮營,每營配備9門炮,晉綏軍總部還直屬一個重炮連,配備4門炮。

晉一六式105毫米山炮雖然填補了重型山炮領域的空白,對于工業(yè)基礎薄弱的舊中國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但要客觀看待。晉一六式105毫米山炮與上世紀20~30年代列強同類火炮比的話,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我列了一下當時世界主要105毫米山炮性能數(shù)據(jù),一是法國M1919式105毫米山炮,二是日本九九式105毫米山炮,三是斯柯達105毫米山炮,大家對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
M1919式10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全重750公斤,炮管長1303毫米(12.4倍徑),口徑105毫米,高低射界0°~+40°,方向射界左右各4.5°,彈重11.8公斤,最大射程8000米,炮口初速350米/秒,射速6~8發(fā)/分鐘。
九九式10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全重800公斤,炮管長1303毫米(12.4倍徑),口徑105毫米,高低射界-3°~+42°,方向射界左右各3°,彈重12.34公斤,最大射程7500米,炮口初速334米/秒,射速5發(fā)/分鐘。

斯柯達105毫米山炮主要性能:全重833公斤,炮管長1520毫米(14.5倍徑),口徑105毫米,高低射界-5°~+70°,方向射界左右各3.5°,彈重12公斤,最大射程7700米,炮口初速330米/秒,射速6~8發(fā)/分鐘。
從性能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晉一六式105毫米山炮最大的缺陷就是射程遠遠不如,最大射程都不到6000米。還有,火炮身管明顯短的情況下,火炮整體重量反而最重,達到850公斤以上。此外,晉造火炮還有一個缺點是炮管壽命太短(既有材料問題、也有技術問題),仿制的75毫米山炮就是如此,難度系數(shù)更高的105毫米山炮自然也不例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