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7.9級強震震動了緬甸中部。因為地震強度大、震源深度淺,距離不遠的泰國曼谷、中國云南等地都出現(xiàn)了明顯震感。
在泰國曼谷,不少高層建筑出現(xiàn)輕微受損,有居民拍到頂樓泳池的水直接被震得“潑”了出去,街道上人群四散奔逃,商場餐廳一片混亂。

在這場地震中,有人被突如其來的震動嚇得心跳加速,有人抱著孩子沖出家門避難。但也有一家日本料理店的老板,可能至今還在心痛:地震來臨那天,他的餐廳內(nèi)26桌客人,在逃命中“順便”逃了單,一分錢沒留下。
地震結(jié)束后,他發(fā)帖控訴:“沒有一位顧客回來結(jié)賬,總共損失了2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8500元左右)?!?/p>
這件事引爆輿論,有人憤怒,有人理解,也有人思考——地震來了,先保命可以理解,那地震走了,責任還回來嗎?
地震來了,全城驚慌,餐廳顧客一哄而散
根據(jù)當晚的監(jiān)控視頻和餐廳老板回憶,事發(fā)當天是晚餐高峰期,店里坐滿了客人。就在大家吃著壽司、涮著日料的時候,地面突然開始晃動,燈具搖擺、玻璃顫抖,店內(nèi)頓時一片慌亂。

“吊燈在晃,客人尖叫著沖出去,我們員工還在廚房關(guān)火斷電,根本顧不上其他?!钡曛髡f。
這一震,讓他措手不及,也讓26桌客人“有理有據(jù)”地逃之夭夭??墒虑榻Y(jié)束后,店主發(fā)現(xiàn),那些客人不僅跑得快,之后也沒有一個人回來補錢或者主動聯(lián)系。

最終他損失了20萬泰銖,大約是人民幣8500元左右。對于一個中小型餐廳來說,這一晚就是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利潤沒了。

吃完就跑,誰來為“逃單”買單?
老板的控訴很快在社交媒體上引發(fā)了熱議:
- “發(fā)生地震確實恐怖,但事后沒人回來付錢就是不講誠信?!?/li>
- “吃完霸王餐,借地震當理由,不太能接受。”
- “再說了,地震也就幾秒鐘,難道就不能回來一下?”

不過也有網(wǎng)友持不同態(tài)度:
- “誰知道會不會再震啊?當然是先跑命要緊!”
- “這是天災,商家損失也不能全怪顧客。”
而這場爭議也引出了一個更現(xiàn)實的問題:災難發(fā)生時,人的本能反應和道德責任,應該如何平衡?

地震中的“逃單”并不是第一次發(fā)生
其實,這種在災難中“逃單”的情況,并非首次發(fā)生。日本藝人地震時逃單也曾被罵上熱搜。
2015年,日本茨城縣發(fā)生5級地震,著名藝人Becky在餐廳吃飯時,地震突然來襲,她也顧不上太多,抱包就跑。

結(jié)果她自己發(fā)推時說“沖出去的好像只有我一個人”,立刻被日本網(wǎng)友圍攻:“這不是吃霸王餐嗎?”、“你怎么不回來結(jié)賬?”
Becky后來回應說自己坐在大玻璃窗旁邊,為了安全才第一時間逃跑??奢浾摳静毁I賬,罵聲不斷。

這件事說明了一點:即使在重視秩序和道德的國家,地震也會把人性和責任撕開一個口子。
100年前,日本為此發(fā)明了“食券制度”
這事兒甚至能追溯到近100年前。1927年,日本發(fā)生北丹后大地震,震中在京都、神戶一帶。當時一家大阪百貨就發(fā)生過“300多人吃飯時集體逃單”的事件。

為了防止以后再出現(xiàn)這種“天災+經(jīng)濟損失”的組合拳,日本后來在1930年左右正式推行“先付費后用餐”的食券制度。
顧客進門先買票,拿著票去窗口領(lǐng)餐,不僅提高效率,也減少逃單風險。直到今天,很多日本快餐店、拉面館都還在用這種方式。

可以說,這是災難帶來的制度進化。
泰國這次地震,真的有這么嚴重嗎?
本次地震震中在緬甸中部,震級高達7.9級,屬于特大地震。雖然不是發(fā)生在泰國本土,但距離曼谷并不遠,泰國很多城市都有強烈震感。

有人拍到商場天花板掉落、泳池水狂潑,還有不少人從高樓、電影院、商場中慌張?zhí)映?/strong>,現(xiàn)場畫面確實有點“末日電影”的既視感。
突發(fā)災難時,考驗的不只是反應速度,還有責任意識和社會信任。
逃,是人的本能。
回來,是人的品格。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