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紅樹林的葉隙,灑在蜿蜒的步道上,張愉惠的跑鞋踏過松軟的泥土,開啟又一次紅樹林撿跑志愿行動。與此同時,她還在海邊和黨群服務中心,用雙手踐行著志愿精神,為環(huán)境與社區(qū)帶來積極改變 ,走出了一條多彩的志愿之路。

綠色:紅樹林里的生態(tài)護衛(wèi)

張愉惠對紅樹林的熱愛,源自一次偶然的生態(tài)科普講座。從此,每周六清晨,她都會加入紅樹林撿跑志愿者團隊。隨著時間推移,她不再僅僅是跑步,而是成為了紅樹林生態(tài)的守護者。撿跑過程中,她時刻留意著周邊環(huán)境,一旦發(fā)現垃圾,便立即停下腳步,彎腰撿起,分類放入隨身攜帶的垃圾袋中。

在一次撿跑活動中,張愉惠注意到紅樹林的一片區(qū)域出現了海水污染垃圾跡象。她迅速記錄下位置和污染垃圾情況,并向相關環(huán)保部門反饋。在等待處理的過程中,她主動查閱資料,學習應對海水垃圾污染的知識,并向其他志愿者分享。經過多方努力,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紅樹林又恢復了往日生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藍色:海灘上的凈海先鋒

結束紅樹林的志愿活動后,張愉惠常常馬不停蹄地趕到海邊,投身于海邊撿垃圾行動。她深知海洋垃圾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每次都認真清理沙灘上的塑料瓶、包裝袋、煙頭,甚至是隱藏在礁石縫隙里的垃圾。

為了提高大家的海洋環(huán)保意識,張愉惠還想出了獨特的辦法。她用在海邊撿到的廢棄塑料、貝殼等,制作成精美的手工藝品,并在社區(qū)展覽中展示,吸引居民關注海洋垃圾問題。她還組織志愿者們開展“海洋環(huán)保知識競賽”,以趣味競賽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海洋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紅色:黨群服務中心的暖心義工

夜幕降臨,張愉惠又出現在黨群服務中心,參與環(huán)境衛(wèi)生打掃工作。她仔細擦拭每一張桌椅,清掃每一個角落,讓服務中心始終保持整潔。除了打掃衛(wèi)生,她還利用自己的特長,為社區(qū)居民提供幫助。她為老年人舉辦智能手機使用培訓,教他們如何視頻通話、網上購物;為孩子們開設科普小課堂,激發(fā)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一次社區(qū)調研中,張愉惠了解到一些獨居老人生活不便。于是,她組織志愿者成立了“暖心陪伴團”,定期上門看望老人,幫助他們打掃房間、采購生活用品,陪他們聊天解悶。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黨群服務中心充滿了溫暖與活力。

張愉惠用行動詮釋著志愿服務精神,她的三色志愿之路,如同明亮的燈塔,照亮并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到公益事業(yè)中 ,為構建美麗家園、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記錄者:秦海淋)

責任編輯: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