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古玩造假自古就有,從古至今“眼力”就是縱橫市場的絕佳標配。但問題在于,如果全是假貨,眼力還有啥用?
今年的行情其實還不錯,但也止步于拍賣行、文物商店以及專業(yè)的交流會上,古玩市場還是“半死不活”的模樣。
最至關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個市場已經(jīng)徹底“擺爛”了。

以前逛攤子要帶放大鏡,現(xiàn)在嘛就圖個樂。問攤主"這錢幣到代嗎",人家張口就來"絕對老坑出土",結果一搓包漿直掉色,放鼻子下面味道都直沖大腦。
連那么個小銅錢都要造假,真是一點兒也不爭氣,民藏人都在努力營造更好的收藏環(huán)境,但攤主們一句“為了口飯吃”就心安理得。
這玩意與“合法性”沒啥關系吧?純粹就是自己不上進而已。過去你說“沒有真假只有新老”,這可好,如今全是“上周的”,難怪沒什么人敢去淘貨了。

十幾年前的地攤還能撿漏,現(xiàn)在連地磚縫里都掃不出真貨。以前攤主好歹真假摻著賣,現(xiàn)在直接擺爛:"要真的?加錢給你現(xiàn)挖!"
那可真叫一個“貼心服務”,說到底沒有精品貨源了?,F(xiàn)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懂一點,手里有精品不可能賤賣,哪怕是“破爛”也要當成寶。古玩商販們進真貨的成本直線上升。
沒那么大財力就只能靠編故事、做局、營造“高端”來出貨,那些有財力的玩家也看不上地攤小店,沒財力的真碰到好貨腦子里想著是怎么撿漏。可不就是惡性循環(huán)了嘛?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現(xiàn)如今的好東西,在被“有意”驅(qū)趕到更高端的市場,價格也隨著“身份”的變動而逐步提高。
至于造假,也是處于一個“放任”的環(huán)境里,這么多年了一丁點要抑制的意思都沒有,有人管過嗎?導致那些心有余力的玩家,也不再信任地攤文化,逐漸縮在一個小圈子里。
地攤上的真貨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少,幾年前去一趟還能淘到點好的錢幣銅器之類,現(xiàn)在面向大眾的,大部分純靠工藝品來支撐。

工藝仿古沒問題,可你至少得標注“現(xiàn)代工藝品”吧?但現(xiàn)實是,造假產(chǎn)業(yè)鏈越做越大,甚至成了某些地方的“支柱”。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后果,那就是整個市場哪怕有真貨也沒人信,劣幣驅(qū)除良幣。那些民間高手們只能花費更高的成本,在上級市場去淘貨。
再繼續(xù)下去,古玩市場就真的只剩“市場”,沒有“古玩”了!精品老貨即將消失得徹徹底底,攤主們只能自我安慰:“沒關系,500年后不又是古董了嘛!”

古玩市場的衰落,不是沒人玩,而是沒真貨可玩!攤主們抱怨生意難做,可難道能怪藏友們嗎?
不是市場不行了,是市場自己把自己作死了!老藏家們現(xiàn)在只能守著手里那點真東西,因為以后,可能連這些都沒了。
有些攤主反應過來了,現(xiàn)在都在運營精品交流會來提升信譽。至于那些等待著被淘汰的人,等哪天連游客都懶得看他們一眼的時候,那就真的“沒飯吃”了。這個市場,終究還是要靠誠信來挽回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