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專欄作者:林圣輝

網(wǎng)名“大衛(wèi)”,福建省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福州方言《閩諺聲律啟蒙》新注”主創(chuàng)人員,長期旅居澳洲悉尼。

△ 配音 | 林圣輝

(小提示:點擊文中藍色圖標,可跳轉(zhuǎn)福州話字詞釋義及讀音)

被稱為福州方言寶庫的《閩諺聲律啟蒙》,近期又有新發(fā)現(xiàn)。

2025年3月,陳天尺(《閩諺聲律啟蒙》編著者、近代福建著名文人)的兒媳林照明、孫女陳明子,以及葉偉民(網(wǎng)名“僧廬聽雨”)一行人到省圖古籍收藏部,查閱已成為福建省圖書館“不借館藏”的《集閩諺聲律啟蒙》(詩二〇頁)(筆者注:實為21頁,42面內(nèi)頁),編號為0893-442,將這一由陳天尺先生本人親手剪貼成集的200首韻詩進行了翻拍和收藏,進而確認了失傳了近百年、未被收錄進現(xiàn)有《閩諺聲律啟蒙》(下文簡稱《閩聲》)的200首韻詩。

這200首韻詩不同于2021年9月由王漢民校注的原登載于《華報》上的800首《閩聲》韻詩,而是由陳天尺先生本人工整裁對而成、大致于1927年6月至1930年1月6日發(fā)表在《南聲》報上的326首韻詩的一部分。

在《集閩諺聲律啟蒙》中,它們一共被編輯成了180期,大部分是一首一期的形式。這些韻詩的期次估計與經(jīng)裁對的原詩集《閩諺集對錄》的期次是一樣的??蔀槭裁丛谇?07首中,一首都沒被裁對出來,而之后的期次中也有19首散佚了呢?這可能與他自己曾經(jīng)提到的手稿散失嚴重有關(guān)。估計那些散失的都是早期的《南聲》上登載的韻詩,由于他本人的手稿也沒有了,因此原本的326首就只剩下了200首。

這批韻詩中依舊藏著不少耐人尋味之處。比如《海對溪》:“海對溪;多勞對久仰,貪懶對做嬌,籍強對欺軟;趕頭刀,壓手捲,落訛對夠本;客去主從寬,山高皇帝遠。”筆者認為,這幾句中,“?!庇骱?quán),暗指西方,“溪”在福州方言中有傻和愚昧之意。當時人們的思想在西風(fēng)東漸中發(fā)生了變化,有人“ 貪懶”,有人“ 做嬌”,有人“籍強”,有人“欺軟”。而肉店排第一位的可以選到自己想要的任何部位的肉,即“ 趕頭刀”,暗指列強予取予求;人們換上西裝,還在西裝兩邊的袖子縫上袖套,即“壓手捲”。如此種種,陳天尺描述了一個西風(fēng)東漸過程中的當時社會。妙語警句,處處可見。

面對明珠重現(xiàn),我和葉偉民、陳禮球(網(wǎng)名“梅港礁夫”)等人組成的《閩聲》研究團隊感慨諸多。如今事隔近百年,除非還有當時對應(yīng)時間的《南聲》報紙被完整地收藏,否則,這連他本人直到臨終都無法復(fù)原的另外的126首韻詩,恐怕是要永遠地淡出人們視野。

但是,以閩諺為題材創(chuàng)作福州方言聲律啟蒙韻詩的熱潮方興未艾:前有鄭建豪的《梅江對韻》,后有筆者補寫的《閩諺集對錄》,新近又有陳則東的《融音韻對》。這些新作的陸續(xù)推出,可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陳天尺先生早期手稿散失所帶來的遺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嘿!兄弟~福州腔調(diào)旨在展現(xiàn)使用福州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對福州話的日常表達有故事想說,歡迎投稿fzwbwhb@163.com。我們也想聽一聽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

來源:福州晚報·蘭花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關(guān)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

轉(zhuǎn)發(fā)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