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

站著 是勇士

倒下 是高山

在革命戰(zhàn)爭的烽火中

在人民勝利的大潮里

在決戰(zhàn)決勝的戰(zhàn)場上

千千萬萬的他們

從一個人 到一群人

從一束光 到一團火

聚沙成塔 巍然聳立

成為我們記憶中

最閃亮的坐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歲月無聲 豐碑為證

我們從未忘記那些

浴血奮戰(zhàn) 視死如歸的身影

從不缺乏那股

為理想奮斗 甘獻此身的浩氣

人民迸發(fā)出來的戰(zhàn)爭偉力

從來都是戰(zhàn)勝任何敵人的最雄渾的力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月28日

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圍廊烈士英名錄

補刻了11位烈士英名

他們分別是:

王光成、王同儉、石恩普、劉樹平、孫廣懷、朱圣香、陳繼學、杜玉珠、張秀成、耿森柏、黃瑞家。

自2001年以來, 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管理中心 的英名錄補刻工作進入常規(guī)化、系統(tǒng)化,固定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及9月30日烈士紀念日來臨之前。

近年來,在 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管理中心開展的淮海戰(zhàn)役親歷者口述史搶救性采訪工程和紅色文化資源調查中,不斷有新發(fā)現。迄今為止,由烈士后代提供相關證件材料,經過各方核實確認后重 新“歸隊”的英烈 已達三百多人, 截至目前,共記錄 31338名 淮海戰(zhàn)役犧牲烈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yōu)檎让褡逦M鼍柢|

用鮮血染紅旗幟

用生命照亮來路

山河破碎時

他們臨危不懼

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怒喊

“傾家蕩產,支援前線!”

特等支前功臣唐和恩

推著運糧小車跑遍了整個淮海戰(zhàn)場

在一米多長的小竹竿上刻下了

山東、江蘇、安徽3個省88個城鎮(zhèn)和村莊

成為“人民的勝利”最生動真實的寫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身為爆破組組長的張樹才

在敵軍的猛烈進攻下誓死堅守

以血肉之軀 開辟勝利道路

“不炸掉地堡決不回來”

一聲巨響 張樹才撲向地堡

化作一片血色的云

烽煙之下鐵流浩蕩 壯烈殉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排長孔金勝腹部受傷

把腸子推入腹中

左手捂著傷口 右手緊握鐵鍬

怒吼“不惜一切,把大王莊給我奪回來”

血染黃沙 寸土不讓

鏖戰(zhàn)淮海氣吞萬里如虎

為戰(zhàn)斗勝利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打響了中國革命史上一場氣壯山河的戰(zhàn)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戰(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存在于民眾之中

農民工543萬人

籌集糧食9.6億斤

出動大小車88.1萬輛

擔架20.6萬副 挑子30.5萬副

船只8000余只 牲畜76.7萬頭

轉送傷員12萬人

參軍參戰(zhàn)青年10余萬人

2014年7月

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啟動了

“淮海戰(zhàn)役親歷者口述歷史搶救采訪工程”

記錄下了那段戰(zhàn)火歲月背后的故事

“我負傷以后,他們要抬我下去,我說除非抬著我的尸體下去?!?/p>

“傷員把生命交給我了,寧愿我死,也不能讓他死。”

“民工抬著我,追兵來了,我讓民工把我放下,民工說,要死就死在一塊?!?/p>

還有太多沒來得及流傳的故事

還有太多未能被記載的姓名

每一滴鮮血都不會白流

每一種犧牲都值得銘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不完全統(tǒng)計

3.1萬多名英雄烈士矢志不渝 血染淮海

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赴國捐軀

書寫了感天動地的偉大史詩

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每一個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刻

總有英雄挺身而出 以生命赴使命

這正是英烈精神在祖國大地上綿延賡續(xù)

代代相傳的生動寫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淮塔設計塔模照片(徐州市檔案館館藏)

1965年11月6日

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正式建成

這座矗立在徐州大地心臟的巍峨碑上

刻著閃著金光的碑文

“英雄們的偉大業(yè)績與日月爭輝!”

“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硝煙已散精神永存

山河為碑歷史作證

莊嚴肅穆的鳳凰山東

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巍然矗立

那些前赴后繼的身影

那些堅定無畏的壯舉

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我們永遠銘記

徐州廣電記者 | 董師吟 馬得程 賈賽賽 甄淼

編輯 | 黃雨桐

一審 | 劉楠 姚亮

二審 | 朱宸昕

三審 | 張清 孫劍